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探讨

【摘要】我国汽车制造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想赢得竞争优势,必须提高成本管理水平,良好的成本管理可以使企业的利润空间更大,进而能使企业在现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处于有利地位。本文就探讨了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帮助企业认清现状进而加以改善。
【关键词】汽车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居民收入逐渐提高,以及在政府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汽车下乡、节能惠民产品补贴等多种鼓励消费政策叠加效应的作用下,从2005至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在增长,虽然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也保持了一定增长。因此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汽车市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汽车企业,竞相争夺这个大“蛋糕”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一辆汽车60%-70%的车重来自钢铁,随着自然资源大量开采而逐渐紧缺,铁矿石等大幅涨价,钢铁制造企业通过提高钢铁产品价格来转嫁成本上涨压力。我国对我开放程度逐渐加深,我国汽车制造企业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很难通过涨价实现成本转嫁。因此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如何控制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二、汽车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经过多年的竞争发展,成本管理水平已得到较大提升,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没有利用产品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的成本管理
一辆车的生命周期包含四个主要阶段:产品规划、开发设计、生产准备、批量生产。但产品的成本在研发之后就基本形成,后期也只能进行一定的成本改善。虽然成本改善可以通过后期的努力尽量避免生产过程的浪费,但先天的缺陷却难以弥补,成本改善的成效非常有限。但有的企业却把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了后期的批量生产,降低成本的方法很有限,主要是节约,减少浪费,而没有对研发这一阶段的成本管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效的成本管理应该是全面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管理,这种片面的只关注事后管理是不能达到有效地成本管理目标的。
(二)汽车制造企业成本管理过于依赖财务部门
目前,大多数企业依靠财务人员去管理成本,在实施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更注重成本核算,利用报表中的数字去进行成本管理。由于研发人员不需要对成本目标负责,往往过于关注产品性能,而忽略了成本。例如他们没有考虑到产品的生命周期费用,若零件的寿命周期比整车还长,这过剩的功能也在无形之中使得产品成本增加。此外,财务人员制定在进行成本预算时没有与开发、生产部门进行及时沟通,不能很好了解市场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需求变化,这些不利于成本控制。
(三)汽车制造企业整体供应链的观念不强
汽车制造企业只是整个汽车企业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他们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应该将自己置于整个供应链中,但他们没有从供应链角度考虑成本,成本管理只注重于生产过程,以自身内部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达到目的:例如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材料采购成本等。重点考虑的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从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但这种管理缺乏全面性,忽略了供应链中其他企业的成本分析,割裂了企业经营活动, 是片面化的成本管理。
(四)成本管理对信息技术平台利用不够充分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已将这一先进的技术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这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也使得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运用到成本管理中也使得成本核算更为精确。信息技术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毋庸置疑, 但不少汽车制造企业电算化的程度还不高,既懂成本控制又懂计算机数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而且不少企业对信息技术的计划性不强,没有从长远和整体考虑,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情况下却收效甚微。比如有的企业没有将信息技术很好地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结合起来, 没能真正达到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的目的。
当前我国汽车制造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保持优势,不仅要提高自身研发能力,更要重视自身的成本管理,在取得技术优势的同时也要取得成本优势。因此要认清自身成本管理的现状,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而进行改进,以抢占先机。
参考文献
[1]姚遠.汽车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汽车工业研究,2009(6).
[2]彭俊松.汽车行业供应链:战略、管理与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刘玉美.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成本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4).
[4]郝云宏,孙小丽.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J]管理世界,2003(2).
作者简介:杨云霞(1988-),女,汉族,重庆人,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责任编辑:赵春辉)
作者 杨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