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企业成本管理

作者
作者

【摘要】目前中国的生产企业面对多元化市场环境,尤其是市场对产品的交货周期,质量,创新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中国的企业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就必须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成本,强调现代成本管理观念。

【关键词】生产企业作业成本法 现代成本管理方法 ERP 全面质量管理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从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现状来看,成本管理的水平相当落后,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不少企业仍实行传统的成本管理。从全国的情况来看,规模较大的外资中小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较普遍。同时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国有企业也开始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尝试,比如美菱集团的「科技驱动型成本战略管理」、邯郸钢铁集团的「模拟市场核算、倒推法、成本否决」等。广大中小企业于受到意识和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仍普遍实行传统的成本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在我国企业的实际运用当中,成本控制的现状令人担忧。在南京大学会计系课题组的一项专项调研《成本性态管理在中国企业的运用及思考》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会计研究》,2005)。在成本习性管理和实践中,处于成本管理最基本层次的划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和可控与不可控成本使用比例过高。目标成本倒推法、质量成本管理的使用比例其次,属于尚未使用或使用阶段。而标准成本制度是使用最少的方法,这表明我国企业在成本管理国际化方面做的很欠缺。

二、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阐述

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的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系统的总称。

随着一些先进的制造方式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不能适应现代的生产制造模式。在这种形势下,涌现出了大量新的成本管理理论。

(一)作业成本管理。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适应生产实际。Cooper 和 Kaplan 等人分析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弊端后,提出了作业成本计算方法,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

(二)战略成本管理。定义: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取得竞争优势,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

(三)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美国国防部 20 世纪 60 年代为了控制国防经费率先提出。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指在企业内部及其相关联方发生的全部成本。

(四)成本规划 20 世纪 60 年代,为了控制产品的成本,丰田公司决定在新产品的开发阶段,就对成本进行评估,形成了涵盖协作企业在内的一体化成本规划活动。

(五)全面成本管理 20 世纪 80 年代,该理论认为要在一个企业中实现全面成本管理,首先要从管理过程分析的角度,全面审视企业现有的经营过程,并从中寻找存在的问题;其次是全面地持续不断地进行改进。

成本管理常用的六种方法有:

1.基于经验的成本管理方法

它是管理者借助过去的经验来现实对管理对象进行控制,从而追求较高的质量、效率和避免或减少浪费的过程。

2.基于历史数据的成本控制方法

基本原理是,根据历史上已经发生的成本,取其平均值或最低值作为当前阶段或下一阶段的最高成本控制标准。

3.基于预算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法

预算控制通俗讲就是事先制定了花钱的计划,该花的花不该花的不花。国外成功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预算管理是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

4.基于标杆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法

标杆就是样板。以做的好的人为楷模,并力争超越。

「别人」有以下三层意思:

一是可以是别的企业。当一个企业在某些方面做到某种较好程度时,通常就会有一批企业效仿它。

二是以自身企业过去的某些绩效为标准来作为未来的目标予以控制。

三是以本企业的某个部门或某个人创造的某项纪录为目标,其他人以此为标杆,并力争超越。

5.基于市场需求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法

基于市场需求的目标控制方法也称做「基于决策层意志的成本控制法」,这种方法使用过程中决策者的意志将起主导作用。

6.基于价值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

优秀的企业通常使用这种方法。这类企业往往设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负责「降低成本」,他们分析现有的工作数据,寻找相应的替代方案降低成本。

三、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对策,促进企业发展

(一)树立现代成本管理意识

1.成本意识

增强员工成本和效益观念教育。员工是生产设备的具体使用者,一些生产现场的成本控制手段,如「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之类的具体行动需要一线员工具体去实施。作为管理者由于精力限制不可能对每位员工的工作进行全过程监控,所以,加强员工的成本意识和效益观念教育,让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自觉地实行成本控制的每个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2.成本管理

杜绝「成本过程控制链」中的缺失环节。所谓「成本过程控制链」是指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实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反映到生产层面中就是生产管理干部成本意识和效益观念的淡薄,对成本管理缺乏全程管理的手段和意识,顾此失彼,导致成本过程控制链的缺失。管理干部要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工作中的重点来抓,在成本过程控制中,管理干部也要将此作为有效手段使用,堵塞成本过程控制中的缺失和漏洞。

目标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标准和定额。目标成本需要多次测算,从目标利润中选择出最佳方案。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核算台账,成立核算中心,明确成本管理职责,严格按照责任成本管理要求。分解细化,指标分解到哪里,考核量化到哪里,真正把每一项责任成本核算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应用现代成本管理方法

1.引进 ERP 系统

要正确认识到 ERP 是一种以现代资源管理为基础的企业管理集成化的思想及新管理理论,根本目的是最有效地配置企业资源,使企业的效益最佳化。不能把 ERP 这个管理思想直接理解成了 ERP 软件产品,因为 ERP 软件产品是基于 ERP 管理思想的一种程序实现的方法,只是一套辅助工具,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综合效益。如果 ERP 的实施不能达到这一目标,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失败的。

首先,规范企业对业务流程的管理。盖房应该怎么盖?打地基 → 起柱子 → 砌墙 → 上梁 → 架顶 → 安装门窗 → 装修。看病呢?挂号 → 排队门诊 → 就诊 → 检查 → 确

诊 → 取药方 → 付账 → 取药。从这样简单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不单是企业中存在许多复杂的流程,生活中也处处有流程。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做事、提高效率,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有序、合理地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

其次,规范基础数据管理。数据的标准化是指企业中的各项数据的组织必须严格遵循一个统一的标准。要确保 ERP 工程实施的质量,企业在实施 ERP 系统前必须强化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在信息管理中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企业中的各类数据可以概括地分为相对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的唯一性、统一性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有利于系统的信息跟踪与查询,对于要录入计算机进行管理的每个数据都要进行分类和编码。

企业最高管理者在公司自上而下的给员工灌输实施 ERP 的想法,坚定了企业必须实施 ERP 的目标,使企业每个中层干部和底层操作者都明白企业实施 ERP 的决心,并制订了相关的奖惩措施。通过对企业高层进行培训及调研,使其了解 ERP 的管理思想,并一同制定了适合企业发展的 ERP 阶段实施目标。

2.产品设计阶段

产品设计必须着眼于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确定目标成本后,产品设计人员和各个作业中心操作人员就可根据市场调查结果进行作业设计。

3.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实现「零缺陷」作为质量管理的出发点的。它把重点放在操作人员在每一工序连续性的质量控制。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纠正措施,以实现缺陷在生产第一线上及时地予以控制,不允许有缺陷的零部件进入下一生产程序。

4.完整系统的作业链

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作业链。企业的生产作业分为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和不可增加价值的作业。最大限度利用先进的技术,采用成本最低的作业,使整个作业链上的每项作业都是最有效的,并且不断更新和改进,实现整个作业链耗费资源最低。

5.作业成本法

系统成本管理模式核算产品生产成本的方法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存在不同:在作业成本法下,间接费用不再统一分配,而是采用多标准具有相同本质单位分别进行分配。在计算过程中,以作业为核算对象。

(三)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保障措施

任何一种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我们决不能静态地观察它,而要动态地研究成本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模式,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成本管理保障措施是为了保证成本管理方法的及时更新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和保证成本管理方法措施的顺利实施而建立的各种规范。建立成本管理保障措施主要通过建立起一系列的业务处理与报告应该遵循的程序和规范,来保证组织内的各项活动按照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进行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

四、结束语

市场经济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苦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改进成本管理,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进行生产经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本管理是企业的生命,降低成本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更加关注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也必须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只有把现代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手段有效地运用于实践当中,使会计和管理科学作出适应环境的经济化调整,配合经济发展的步伐,有节奏地对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实施改革,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淑峨.我国企业应用战略成本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5(12): 7.

[2]陈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李艳云,王莉.浅议企业成本管理[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1).

[4]韩毅.当前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物流科技.2008(1): 48.

[5] 桂芳.采用作业成本法推进成本精细化管理[J].冶金财会,2004(3):105-107.

[6] 龙麒任.浅析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经济师,2005(6):75.

[7] 吴利红.成本观念的更新和现代成本控制[EB/OL][J].科研管理,2005(6): 37.

[8] 李春英.加强成本管理实施全过程成本控制[J].冶金财会,2003(1):87-89 .

作者简介:赵伟(1969-),男,河北人,工程师,研究方向:物资采购成本控制。

(责任编辑:陈岑)


作者 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