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作者
作者

  【摘要】私人银行业务是专门针对高收入阶层的新兴业务,具有不同于传统银行业务的特点。近年来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但仍存在着传统理财观念没有转变,专业人才欠缺,产品和服务单一,营销滞后等问题。为此,商业银行应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加大产品创新,革新销售观念。
  【关键词】私人银行特点现状对策
  私人银行业务是指以高收入阶层为目标,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向高收入者所提供的一揽子顶级的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收入者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到2010年末,我国的千万富翁已经达到87.5万和5.5万个亿万富翁。而现有的普通零售银行业务和VIP客户服务无法满足新兴的高收入阶层的金融需要,因为,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特点
  私人银行主要向高收入者及其家庭提供专门的金融服务,与一般银行业务相比,私人银行业务具有以下特点:
  (一)面向高端客户,进入门槛高
  私人银行主要是为高收入阶层提供金融服务的,它不同于一般银行,向普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而是面向高端客户。因而,私人银行业务的进入门槛比较高,目前,私人银行开户最低要求50万美金,最高可达到500万美金。
  (二)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强的个性化
  私人银行业务的个性化比较突出,重视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以满足特殊客户群体的多样性的金融需要。通过私人银行业务,客户不仅可以得到更为优惠的授信业务,还可以得到像投资、信托、税务及遗产安排、收藏、拍卖、现金管理、继承人教育等方面的特殊金融服务。
  (三)重视个人关系,保密性和安全性强
  私人银行业务一般都是由大银行的一个部门来做,重视个人关系,每个私人银行业务客户都有一个专职的银行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私人银行业务的客户多是富翁,协调和管理这样庞大的财产,自然需要较强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四)服务价值高
  根据国外的统计数据,私人银行业务的年均利润率高达35%,利润10倍于零售客户平均额,并且远高于其他金融服务。
  二、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最初是由瑞士友邦银行于2005年引入我国的,之后,花旗、德意志、渣打、汇丰等也在我国推出私人银行业务。但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真正起步则是在2007年,当时,中国银行与苏格兰银行合作,在北京、上海等地率先推出私人银行业务,开户一年,开户总数即超过了300。随后,招行、工行、交行、光大等银行也纷纷推出私人银行业务,到2008年7月,几乎所有国内股份制银行都已进军私人银行业务,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其起步晚,发展时间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我国传统的理财观念尚未得到真正转变
  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高收入者财富管理观念比较单一。另外我国高收入者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是灰色收入,而且中国的高收入者历来讲究财不外露,这种文化背景和收入结构限制了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在这种传统理财观念下,中国的高收入者更倾向于進行财产的自我管理,对依托私人银行进行家庭财富管理的信任程度不高。
  (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欠缺
  要更好地开展私人银行业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金融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业务能力强,敢于竞争并且善于营销。而我国目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极度欠缺。据统计,2007年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CFP)人数为1448名,同年富裕人士达41.5万,富裕人士人均CFP数量为35位CFP/万人,而同期中国香港富裕人士人均CFP数量为292位CFP/万人,美国富裕人士人均CFP数量为222位CFP/万人。
  (三)私人银行产品和服务相对单一
  要满足高收入阶层的金融需要,私人银行产品和服务必须具有多样性,以满足高收入者的不同需要,其产品应当涉及银行理财、基金、保险以及股票、信托、金融衍生品等方面,甚至还应包含家庭管理、税务、房地产、遗产安排、法律顾问等专业领域。但我国现阶段的私人银行服务较多地体现在理财、购买基金保险等方面,较少涉及股票、信托、金融衍生品等高层次的投资,至于税务规划、遗产继承等方面的服务则更少。
  (四)缺乏健全的营销体系,售后服务不到位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私人银行产品的推销往往依赖于柜台,没有专门的营销部门组织专业的营销人员进行个人金融产品的销售,而且宣传方式和营销手段较为落后,相关的业务咨询、功能介绍和金融导购等售后服务等极为滞后,使客户不能充分准确地了解私人银行产品,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三、促进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策略
  要促进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私人银行产品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国内商业银行不仅要大力引进投资银行、保险、个人银行等金融领域的专业人才,还应吸收法律、教育等方面的人力资源。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应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养,加快私人银行从业人员认证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
  (二)加大产品创新,努力提高多样性的本土化的金融服务
  我国私人银行产品同质性强,缺乏创新,为此,各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实际,针对客户的需要,积极研发多样性的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同时,也应尽力是产品和服务本土化,以便于客户更好地接受私人银行产品。
  (三)革新传统产品销售观念
  一直以来,我国金融业采取分业经营的政策,银行不得直接涉足证券、保险等直接投资领域,致使商业银行难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近年来,分业经营政策逐渐放宽,限制不断减少,这样,商业银行可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胆实践,革新传统产品销售观念,以满足私人银行客户日益复杂的金融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新亮.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师.2010.2
  [2]董碧英.试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J]. 市场论坛.2010.5.
  
  作者简介:刘芳(1989-),女,汉族,福建三元达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办事处,研究方向:金融。
  (责任编辑:刘晶晶)
  


作者 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