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经济下商人诚信浅析

作者
【摘要】商人在当今经济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诚信,又是经济社会中的重要话题。诚信是商人的立商之本,本文论述了商人与诚信及他们必然的联系,得出结论,商人讲诚信是为了利益。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引发诚信危机。
【关键词】商人 诚信 市场经济 诚信缺失
商人理念里面讲究“诚信为本”,可是当今我国市场经济中诚信状况并不乐观,各种苏丹红蛋、三聚氰胺、毒奶粉、毒大米、染色馒头、地沟油、毒豆芽等的出现,使生活在这样环境下消费者人人自危,而这样的环境之下,诚信遭到严重的冲击,市场经济也不会健康发展。本文就诚信与商人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
一、何为诚信
(一)中国传统文化诚信释义
诚信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项核心的道德规范。“诚”,“信”二字含义基本相同,并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注重“诚”和“信”二字之间的联系,强调诚则生信,无诚则无信,力求避免无“诚”之“信”。在传统文化中,诚信可以这样理解:诚信是社会中个人处事、政治活动中所要坚持的一种道德规范。它要求诚实不欺、信守诺言、言行一致和“言必行,行必果”。
(二)西方的诚信观念
诚信观念发源于古希腊,兴起于古罗马,体现于商品经济活动中,是契约的基础。中世纪的许多法学家对诚信进行了详尽的研究。西塞罗说:“正义的基础是诚信,亦即对所出之言和协议的遵行和忠诚”1西方的诚信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诚信观念在要求上、产生基础上、制度保障上是有很大的差异的。中国古代的诚信观念,很大程度上含有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西方的诚信观念发展的比我们要成熟。
由于各种因素的产生,已导致传统的中国诚信观正在向现在市场经济的诚信观念转变。当代的诚信,更是一种普遍的信任、契约的诚信、理性的诚信,是作为一种无形的社会资产和基本义务而存在的。
二、商人的产生及本质属性
(一)商人的产生
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以及社会分工出现最初出现了以物易物的活动。在夏朝,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换活动的一个群体。所谓“商人”的来历,商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二)商人本质属性
首先,我们可以把商人看做是脱离了最初的农业生产的而以商品交换为谋生手段的一个群体。前面已述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分工出现才会产生交换,亚当·斯密曾经说过“交易可能是人的本性之一,它的历史可能和语言一样古老”。商人要生存,必须有一定的收入保证,因此就在商品价格之间赚取差价。商人作为一种桥梁,把有着不同交易需求的人联结到了一起。
其次,营利性是商人本质特征。“无利不起早”,利润是商人追求的目标。某种程度上来讲,商人要比我们普通人精于计算,因此说在近现代,商人多是偏理性,个人主义浓厚的人,即商人首先一定要会考虑自己的利益,权衡各方的成本,仁厚的人不太适合作商人。
三、商人是为了利益而讲诚信
(一)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来进行调节的。在通常情况下,市场机制可以自己调节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但是市场经济不是完美无缺的经济形式,市场在调节资源的同时,也同时产生了许多的消极作用,例如,产生过度竞争浪费资源,产生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商品泛滥。针对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政府立法和道德两方面来规制。
二百年前,亚当·斯密曾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论述了“看不见的手”经典的阐释了政府在市场中的职能。他指出:“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个场合,像在其它许多场合一样.也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也并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也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2
再者,政府的职能,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作用。要真正从市场主体的内心道德来约束,那么诚信就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就其作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个人的道德品质而言,既是整个社会的信用制度对个人的强制的法律约束和硬性的道德要求的反映,也是社会信用制度在个人身上个性化的显现,每个社会成员的诚信品质组成了社会信用制度的道德良心基础。因此,任何个人或人格化的企业对诚信道德规范的冒犯,实际上都是在损毁全社会的信用制度,也就等于是在毁坏整个社会赖以立足的经济制度。3
(二)诚信与利益相关联,商人讲诚信是为了利益
既然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那么,商人是依靠交换产生的利益来生存的,要是想在经济社会中立足,首先不能破坏这种基础。诚信使主体之间相互信赖,可以有效的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了交易的效率。设想一下,如果在一个市场中人们互为欺诈、都来造假,就会严重破坏交易的秩序,交易便会停滞无法进行,降低了市场效率,商人的利润就会因此降低。这当然不是商人所希望的。
信誉是生意人的一条腿,真正的商人是以信誉生存的。相比于其他社会成员来说,商人生存在市场的最前沿,直面价值交换,买卖交易最需要信誉也最讲信誉。所以,商人應是最重信誉的社会群体之一。
四、中国市场经济中商人诚信缺失
诚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商人诚信缺失的现象也是相当的严重。“三鹿毒奶粉”事件的发生,使国人对商人造假的现象引起了高度关注。
商人不诚信缺失,或许短时间之内可以获得利益,但是从长期来说,无异于自毁前程,甚至会产生毁灭性打击。而且这种诚信缺失,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这是必然阶段。在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基础和价值意识往往会产生比较大的震动。在美国也有着同样的遭遇。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曾经在二十世纪初出版过一部“恶心了美国人一百年的书”叫做《丛林》揭露了美国当时食品安全状况。小说出版后,美国于是就通过了《食品药物法案》,将商人出售掺假食品和药物定判定为刑事犯罪,并且建立了联邦检测机构专门检查食品和药物的安全问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食品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所以说,当今的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发挥作用,要加强立法的完善和加大执法的力度。
总而言之,商人的利益与诚信密切相关,商人讲诚信是为了利益的考虑。但是,商人的诚信,又会引起许多问题。有问题就得直面去解决,在政府发挥作用的时候,也同样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注,来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古罗马]西塞罗.《论义务》,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23 页.
[2] [英] 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 第27页(商务印书馆).
[3]苏盾著.《中国传统诚信观与当代市场经济》第5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孔凡林(1986-),男,汉族,山东人,四川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法学。
作者 孔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