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民间金融的升级及成熟条件

作者
【摘要】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民间金融,凭着其高效便捷、交易成本低等自身优势不断地发展壮大,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要求民间金融机构升级变迁,向合法化的轨道迈进。本文在肯定民间金融对经济的贡献后,对民间金融机构的升级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再对其升级的成熟条件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民间金融 升级 成熟条件
民间金融又称作非正规金融,主要是指未被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常规管理系统的金融活动。根据中央人民银行文件,民间金融是相对于国家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融资而言的,泛指非金融机构的自然人、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财政除外)之间以货币资金为标的的价值转移及本息支付。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金融凭着自身低成本、高度灵活性等特点不断壮大其规模。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江浙一带,民间金融异常活跃,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另一方面,随着民间金融的不断发展,也凸显了一些问题,民间金融亟待升级。
一、重要性与迫切性
(一)重要性
民间金融活动自商品经济的产生而出现萌芽,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由于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天然联系,因而民间金融是中小企业最便捷的、最有效的、最自然,也是最重要的金融支持方式。可见,民间金融这个角色在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无可替代。因此,引导民间金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让民间金融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将民间金融纳入正轨合法化规范化既现实又必要。
(二)迫切性
在经济特别发达的地区,特别是江浙一带,民间金融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但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首先,民间金融贷款的盲目性与自发性,没有考虑到经营者的生产适销及质量问题,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其次,民间金融存在着金融投机诈骗行为,扰乱金融秩序,也产生了各种社会问题;再次,吴英案的影响,也给民间金融敲响了警钟,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财产”界限与标准的模糊、民间金融立法的缺乏都会阻碍现有的民间借贷行为,不利于民间金融的发展。
(三)升级方向
交易成本低、高度的灵活性是民间金融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现行的金融制度安排又是我国民间金融不断地发展的政策原因。在对待民间金融的问题上,国外有很多例子:日本肯定了民间金融的地位,将发挥民间金融的作用作为中小企业的发展的重点;英国既有从事大宗信贷的国有大银行,又有从事小额信贷的民间金融机构等等。这种分工的专业化不仅有利于成本的节约,又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为此,我国民间金融的升级非常重要,其升级方向又是重中之重。民间金融没有合法的身份,没有将其归入金融监管的范围内,这样非常不利于民间金融的发展,因此承认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此次升级的关键点。具体地讲:可以允许那些在地下活动的放货机构(地下钱庄等)存在,使其在阳光下经营业务;允许那些实力较强、放贷经验丰富的机构转化为民间小额贷款公司;而那些擅长于风险控制、经营状况良好的小额贷款公司则可升级为民营银行;可鼓励那些经营模式相似、客户群基本一致的贷款公司实现规模上的集中,从而形成更巨额的资金流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建立并完善民间金融的中间机构,如民互助组织、财务公司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放货资金制度;在业务宣传和拓展方面,允许民间金融机构公开进行广告投放,加深民众对民间借贷的认知度等等。
二、现有成熟条件
(一)民间金融自身的逐步正规化
1.自身特性
交易成本低、便捷高效、有效风险控制是民间金融最主要的特性和优势,也是民间金融得以生存发展和逐步起向正规化的基础。交易成本低和高效是我国中小企业选择民间金融的根本原因,即有利于降低成本,又能使企业及时地抓住商机,获得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在风险控制方面,民间金融通常非常熟悉本地企业或农户的情况,在搜集客户信息方面比正规银行有更大的优势,其较清楚地了解本地企业的生产状况、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信用水平等,这样就更有利于民间金融的风险控制。
2.运营机制
最早依靠人缘、地缘和血缘生存和发展起来的民间金融,为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也由原来的生活性互助转化成了生产盈利性的借贷。民间借贷在信息采集、风险控制及贷款的监督上都有一套较为完整和高效的运营机制,而不仅仅是由于人缘、地缘、血缘等因素所发生的借贷行为。某些民间金融机构仅仅未得到官方承认,但已经具备了正式金融机构的雏形,甚至比正规银行更加高效。
3.业务范围及成熟度
在正规金融机构不能完全满足企业与个体需求的情况下,民间金融通过自发力量不断地发展壮大,在业务范围上也逐步地向正规机构靠拢,业务上也更加成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民间借贷主要以信用放款为主,而当前日趋活跃的民间借贷业务已发展到抵押贷款、收取固定回报、贴水借款、投资入股、担保借款和各种“标会”、“招会”等多种形式并存。可见,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民间金融不管在业务范围和业务深度上都不同程度地趋于正规化。
(二)外部条件的支持
1.我國经济高速而平稳地增长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而高速地发展,为各行各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机会。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催生了大批的中小企业,借贷的高效、交易成本低的民间金融应运而生。可以说,宏观经济高速而平稳地发展是我国民间金融机构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与此同时,宏观环境不断的发展变化,也必然要求民间金融向合法化方向升级,以更好地为经济服务。
2.地方政府的支持与默许
现有的国有商业银行不能完全满足中小企业及个体的资金需求,而民间金融则成为了解决民营企业金融饥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是我国中小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金支持之一,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一定程度上来讲,地方政府对民间金融持支持与欢迎态度。有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策优惠,民间金融机构才能放手去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大胆地向争取合法地位迈进。
综上所述,发挥民间金融活力、促使民间金融合法化,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与经济的发展,还能在市场内形成一种积极的竞争氛围,促进国有银行改进服务、提高效率。同时,也有利于金融市场监控体系、法治结构、以及借贷信用等几种基础性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因此,我国民间金融向合法化升级必要且迫切。
参考文献
[1]http://opinion.hexun.com/2011-04-22/128964165.html
[2]高彦彬,民间金融组织经营策略的SWOP模型分析[J].科学·经济·社会,2011(1)
[3]王玉华.张帆,我国民间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效应探讨[J].商业时代,2011(11)
作者简介:唐荣(1987-),女,汉族,四川南充人,西南财经大学,研究方向:经济及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 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