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效果调查分析

摘要: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已至攻坚时期,及时进行总结和纠偏对扶贫目标的高效完成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广州市 XX 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调查,通过对该贫困村的扶贫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该村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到位,脱贫效果明显;同时也总结出该村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尚存问题,如:贫困户资料不完善、扶贫措施宣传不到位;存在程序思维,规则意识薄弱;村民知识技能匮乏,主观脱贫动力不足等。应从提高扶贫工作技术水平、加大扶贫措施宣传力度;完善资金审批程序、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流程;提高村民素质等几方面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优化,方能有助于广州市 XX 贫困村尽早实现脱贫目标。
关键词:精准扶贫 现状 问题 创新路径
我国是典型的贫困人口相对较多的发展中国家,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期就开始了扶贫工作的开发,经过 30 多年的坚持不懈,我国在减少贫困、摆脱贫困方面已然取得了显着的成就。然而,通过长期扶贫工作的实践开展,扶贫任务的推进依然存在诸多亟待改进和解决的问题;自 2013 年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以来,全国精准扶贫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并取得了显着的阶段性成效。「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有效的完善和弥补了以往粗放扶贫模式的缺陷,「精」和「准」就对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新时代扶贫工作能够做到对症下药,从而达到全面脱贫摘帽,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
一、广州市 XX 贫困村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一)XX 贫困村村情简介
广州市 XX 贫困村位于兴宁市 JN 镇北部,是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根据地之一。村委距离 JN 镇委镇政府 13 公里。全村 4 个自然村,下辖 13 个村民小组,居民 341 户 1313 人。全村面积 4.33 平方公里,其中水田 540 亩,山地 4635 亩,旱地约 497 亩。村民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其中以种植水稻为主要收入来源,同时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山坡地种植茶叶和水果,也有少量的养殖业。2015 年全村人均收入 6538 元,贫困户 32 户 71 人,贫困发生率 5.36%,在全省范围内属于贫困人口占比较低的村庄。
(二)贫困户构成情况分析
XX 村贫困户类型主要包括一般贫困户、有劳力低保户、无劳力低保户和五保户。根据自然增减、有进有出、动态调整的原则,至 2018 年底,xx 村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贫困户 34 户 75 人,其中一般贫困户 1 户 2 人,有劳力低保户 16 户 47 人、无劳力低保户 9 户 18 人、五保户 8 户 8 人,贫困发生率 5.63%。
(三)致贫原因分析
经实地发放问卷走访调研,同时向当地扶贫驻村干部了解到该村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点:(1)基础设施条件缺陷,民生受阻;(2)自然资源未开发,支撑性产业缺失;(3)医疗卫生环境落后,病残致贫;(4)缺资金,缺技术,脱贫内生动力不足。
(四)具体帮扶措施及成效
自 2016 至 2019 年,广州市 XX 村的扶贫工作紧密组织,持续进行,领导高度重视,当地村镇委积极配合对口帮扶单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落实「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理念精准扶贫,从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家庭种植快速增收、整村推进产业帮扶、医疗卫生大病救助等多方面具体实施,扶贫效果显着。
1.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为加快该贫困村道路交通、水利灌溉、饮水安全、信息化建设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通过对口帮扶单位的支持和当地村镇委的配合,分别在该贫困村兴建卫生站和幸福老人院各一所,并对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修缮、修建排污渠、村道、村集中供水工程,并对村道加建太阳能路灯等。
2.家庭种植快速增收。当地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要收入来源,同时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山坡地种植茶叶和水果,也有少量的养殖业。但多为少量种植养殖,且种植养殖技术较差,收成效益不乐观,经扶贫工作者调研,对贫困户进行细致分析,明确各户差异性家庭种养帮扶方案,分别提供基础资金支持及育苗、幼畜等选育、种植养殖技术教扶培训。
3.整村推进产业帮扶。实施产业发展扶贫工程是新一轮精准扶贫的重点和难点。精准扶贫工作将 XX 村的整村推进产业帮扶方面列为重点,从 XX 村产业基础条件较好的茶叶加工抓起,提升产业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投入 40 万元资金建设茶叶色选加工中心,引进了一套全国领先的数控色选设备、配合村经济联社扩建的茶叶加工厂、注册 XX 系列茶叶商标,成为广州市梅州市唯一一个形成茶叶种植、加工、色选、包装、销售完整产业链的行政村。2017 年初,流转 25 户农户山地,引进社会资金约 300 万元,扩大茶叶、李果种植面积近 200 亩,计划年中完成种植任务。集中解决在家有劳力贫困人口和其他村民就业,采取技术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帮助发展村集体经济,建立贫困人口入股机制,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已形成茶叶基础产业培育日趋成熟,后续李果种植产业方兴未艾,乡村观光旅游业启动跟进的强劲格局。
4.医疗卫生大病救助。XX 村贫困人口 100%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门诊医疗费用报销不低于 80%,重特大疾病住院报销不低于 95%。2016 年度-2018 年度患重特大疾病贫困人口报销 10 人次,报销总额 38600 元。2016 年底已由对口帮扶单位全额助建标准化卫生站一所,聘有医生长期坐诊;自筹资金补贴全村 1224 人的 2016 年基本医疗保险费用 7 万余元。
二、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可见 XX 村扶贫成效突出,尤其在产业帮扶、基础设施及村容村貌整治方面,帮扶项目开展快且多,经问卷调查贫困户满意度较高。但经调研发现扶贫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不断完善和改进。
(一)贫困户一户一档资料不完善;教育政策措施宣传不到位
经调查,由于当地村镇委和驻村干部对扶贫数据操作系统不熟悉,导致部分贫困户医保、低保(五保)等具体信息显示不完全,对扶贫工作的「精准」确认性及脱贫过程信息完整性产生影响;教育政策措施未到户属于政府部门行为落实缺陷,经调查发现驻村工作队对教育政策宣传也不到位,没有及时召集有在读生子女的贫困户进行政策宣讲,也没有在村委对相关政策进行及时公示,导致村中部分贫困户对教育扶贫相关情况不了解。
(二)部分扶贫资金转账手续记录不全;存在程序思维,规则意识薄弱
经调查发现,部分扶贫工作发生的转账支出保障手续不齐全,有些凭证只有村主任签名,并没有经手人、见证人和审批人签名;有些购买物资项目没有相关会议记录,没有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带有随意性;部分项目建设的邀标程序过于简单,仅有拟邀标的会议记录,缺少公示项目需求、正式邀标、企业竞标,最终评标等流程性文件,不能充分反映项目建设邀标的全过程。还出现有些工程项目虽然有进行邀标和招标,并在村级公开,但没有进行网上公开,农资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也没有进行监管。
(三)村民文化程度低、知识技能匮乏,主观脱贫动力不足
通过走访调研,向村内贫困人员发放问卷,结果显示 98% 的受访者年龄在 50 岁以上且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水平,由于年龄较大且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导致贫困人口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受到一定制约,又长期居于村中少有外出接触社会,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自身「创造价值」能力普遍较弱,问卷设置第十题为「您最希望政府为您家做些什么?A.提供资金扶持 B. 提供技术帮扶 C.提供就业机会 D.解决生活困难」,100% 的受访者选择 A,他们的想法是「直接给钱多好啊!」,由此可见,贫困村民由于文化程度偏低,思维意识严重落后,脱贫主观能动性较差,还停留在「给我鱼」而非「我要渔」的意识中。
三、完善及创新精准扶贫路径建议
(一)提高扶贫工作技术水平;加大扶贫措施宣传力度
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国家事业,并非一蹴而就的暂时性工作,要想真正扶贫有成效就要将扶贫工作从基础建立,根基扎稳,应该配备并完善软硬件设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调研中我们发现上级政府的数据系统本就存在漏洞和不便之处,并长期得不到处理,这就为扶贫工作的具体实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应系统的提高扶贫工作中涉及到的实施技术水平;同时应再加大扶贫工作宣传力度,积极发挥村镇办公室宣传文件精神职能,让所有农户清晰知晓扶贫工作情况及安排,使贫困户自身知悉应如何「被帮扶、自帮扶、互帮扶」,积极配合扶贫工作的开展,动员全民共同帮扶,共同脱贫。
(二)完善资金审批程序;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流程
根据《广东省精准扶贫开发资金筹集使用监管办法》规定,结合 XX 村实际情况,应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和帮扶单位投入资金,年初做好本年度资金使用和项目预算使用方案。对在执行过程中因故改变计划的项目和超预算的项目需重新提交相关会议审定。扶贫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从项目申报、审批、到资金下拨、使用的各个环节都详细记录,分类存档。涉及到招投标项目,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办理,同时严格执行扶贫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在镇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栏或村委宣传栏进行必要的公示,做到项目、资金、效果「三公开」,让每一笔资金都在阳光下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项目实施质量。
(三)提高村民素质,提高扶贫效率
扶贫扶志,新时代精准扶贫工作不仅仅是帮扶物质上的贫困,同时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的贫困思维和贫困意识,应通过文化教育、技能培训、思想引导,唤起贫困户的主观脱贫能动性,使贫困户摒弃 「贫理念,穷思想」。 因此扶贫工作内容应将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列作重点,由于贫困村民理解能力接收能力较低,记忆力也相对较弱,所以扶贫工作者在组织种植、养殖技能培训时应选择既能有效利用本村资源又能结合贫困村民特征的相关项目,并在组织工作时应注意方式方法,用最简单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同时反复做思想工作。同时教育扶贫也不仅仅是对贫困户在读子女的教育补贴,也应制定相关职业教育规则,为贫困村民本人提供学习机会,鼓励贫困村民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思想觉悟,学成后可以就近选择本村扶贫产业就业,提高自身收入的同时为村镇建设贡献力量,在村镇中起到带动作用,激发起其他贫困村民主动脱贫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效应。
四、结语
新时代精准扶贫工作目标明确意义重大,想要切实真正的根治贫困问题,实现全面脱贫的伟大目标,需要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尤其精准扶贫工作实施至今正处于攻坚的重要时期,除了要努力完成目前的全面脱贫目标,还要保证脱贫效果的长期持续性,不再返贫,才是真正实现脱贫摘帽,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杨艳琳,袁安.精准扶贫中的产业精准选择机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2):1-14.
[2]李毅.精准扶贫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版),2016(8) :68-77.
[3]沙占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难点及对策探讨[J/OL].保定学院学报,2017(5).
[4]李君.精准扶贫视角下赣南革命老区精准脱贫探析—基于洁源村的调查[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 : 61 一 64.
项目基金: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8 年度课题(新时代精准扶贫工作绩效评估研究——以广州市对口帮扶 XX 村为例,项目编号:2018GZYB140)资助。
作者单位: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作者 孙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