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允价值及其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行业的企业都在不断地兴起。会计对于企业的发展变得十分重要,不仅仅具有原有的核算职能,还具有了监督的职能。自从公允价值被引用至会计核算中以后,公允价值就成了会计核算中非常需要重视的一部分。自全面深化改革开始以来,公允价值被更多的企业所关注,公允价值的变动对企业会计报表、盈利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对物品现在价值计算的一种重要准则,并且是相对开放的一种准则。因此,关于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公允价值 企业会计准则 运用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各个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定义的解释不尽相同。FASB 认为,公允价值是在主体交易市场上,参与者之间的交易中,转移某项资产或者债务所要支付的价格。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则认为,公允价值是在交易双方互相熟悉的公平交易的前提下,自愿进行资产或是债务的清偿金额。在类似的会计准则中,虽然对于公允价值的表述有所差异,但描述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交易双方都自愿接受的公允交易的价格,公允价值的确定主要参考于公开的、活跃的市场价格。
二、公允价值的特征
公允价值主要包括交易自愿、条件公平、价格共识、信息对称四个特征。《企业会计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位成了一种会计核算中的计量属性,这种重要的特征决定了公允价值即将成为企业会计核算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企业的盈利过程中,公允价值是计算企业实际盈利状况的重要指标,体现了企业实际亏损或者是获利的情况。公允价值具有绝对的公允性,是以市场价格作为基准的核算方式,随着市场的变动而变动,不偏向交易的任何一方。公允价值不仅仅是确定了资产或是负债的本身价值,还考虑了资产或是负债的历史成本、重置成本,以及现金流量值等方式。公允价值可以及时的反应资产和负债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现实情况下的价格差异问题以及资产和负债多具有的实际的经济价值,从而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从主观上就对其价值进行判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不能仅仅用人的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来判定相应的物品价值,公允价值的存在真实地反映出了交易的本质,反映了市场直接或者间接地蕴含在未来的现金流量净值,同时利用金融工具等进行核算与创新。
公允价值在会计核算方面的应用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财务报表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可以使相应的交易行为更加公平。它使会计计算更加的方便快捷,使相应的数据更加准确,保证了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公允价值的使用对于企业的会计计算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公允价值的出现使得会计的计算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它使得会计的计算更加准确化、精准化,趋近于市场化。使得交易时更加的方便快捷和公正准确性。
三、公允价值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不断进步,涌现出了大量的上市公司。会计目标逐渐由「受托责任观」转向了「决策有用观」。所谓的「受托责任观」是指主要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管理信息,而「决策有用观」是指满足决策者提供与管理决策有关的信息需求。我国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表明,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管理者提供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相关的财务信息,从而间接反映企业管理者受托履行责任的情况,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根据会计信息对后续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作出适当的决策。
从「决策有用观」的根本目的出发,管理者就要求财务信息能够有助于债权人、股东和潜在的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信息的使用者们不仅关注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和经营状况,还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够面向企业的未来。资产的历史成本是交易发生的时候实际产生的成本,可计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鉴于资金的时间成本,历史成本对于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的用处不大。历史成本带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公允价值体现了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追求。而公允价值反应的是当下市场上资产或是负债的价格,能够公允的反应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能更准确的反映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为管理者提供与决策更加相关的财务信息,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因此,公允价值能够提高信息的计量属性,能够符合会计目标的要求的属性,是资本市场发展以及国际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一)在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中的运用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在初始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交易类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是一种衡量标准,伴随着金融拓展工具的丰富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在一定时间内,金融以及金融拓展工具的市场价格会有比较大的波动,历史价格没有参考意义,无法准确体现当下的市场价格,采用公允价值才能准确反映出反映出相应的市场价格。同时,《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套期保值指的是企业为了规避一些风险等一项或是更多的套装工具。从而改变现金流动,抵消一定的预测阶段内的所有价值,包括公允价值的改变。在套期保值中,公允价值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衡量标准。随着市场的变革,汇率和税率也会随之有着一定程度的波动,为了降低市场情况波动的影响,套期保值就成为了首要选择。
(二)在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指的是持有,但是准备升值后出租、转让的土地或是建筑物。如果企业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所在地房产交易异常活跃,企业就可以从市场交易中获得足够的信息,同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未来公允价值做出合理预测。在原来的核算方式中,采用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根据使用寿命进行摊销和折旧,资产逐渐减值,在账面价值上看,无法体现投资性房地产的原本作用。而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资产的价值不降反增,甚至超过了最初的原始价值,在操作上就会一定程度上低估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使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无法掌握投资性房地产的实际情况。投资性房地产一般都具有周期长,资金庞大,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不能简单的根据相应的流动资本成本和市场的低原则来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如果应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就不会进行折旧和摊销处理,而是以投资房地产的日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相应的账面信息,将公允价值与原始价值之间的差异融入至当前的损益中,从而规范投资性房地产的后期计量,为企业的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的资产和负债信息,便于管理者做出相应的决策。
(三)在债务重组的确认和计量中的应用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债务重组已经改变了原本「一刀切」的组合方式,原来的做法是将债权让步而造成的负债的减少和债务的豁免计入公积,转变为营业外收入。对于企业所有的实物低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运用公允价值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的债务重组带来的收益,主要指重组债务账面价值和转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有关税费之间的差额,同时规定把重组的收益明确作为当期的损失收益。将债务转为资本清偿的某一项债务时,债务人员应将债务的账面价值,包括其中放弃债权而收取的股权公允价值间的差额作为重组收益,明确为当期的损失收益。重组债务账面价值和重组之后的债务公允价值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重组之后,根据未来所要支付的金额的现值来明确债务的公允价值,债权人因为债务重组收到的现金和股权都要根据未来将会收入的资金的公允价值入账,与原来的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到当期的损益中。
五、总结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高速发展的价值计量方式,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够平衡交易双方的利益,使双方都能够对交易做出合理的判断。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效果主要取决于制度环境的建设。关键在于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审计部门、审计制度的完善程度,只有加强企业的管理,完善审计制度,才能推进公允价值的有效利用,为其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应用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密切,潜在的金融风险随时都会影响到我国的经济。企业适当的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刻关注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有利于企业潜在风险的披露。
参考文献
[1]沈冰,范桂萍.关于公允价值及其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商论,2016(9):43-45.
[2]汪洋.论公允价值及其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D]. 南京大学,2015.
[3]温清海.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运用及其完善[J].绿色财会,2016(9):21-22.
作者简介:张婧(1982-),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本科,毕业院校:河北大学,中级职称,现供职于河北金源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科室:财务科。
作者 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