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央行制度执行力弱化现象思想根源探究及对策

作者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强调,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执行力。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就会形同虚设,执行不到位,如同一纸空文。近年来,人民银行系统通过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促使案件风险防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仍不同程度存在着有章不循、违规操作、惯性违章甚至屡查屡犯的现象,对基层央行高效履职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常言道“十案十违章”,纵观近年来基层央行发生的案件,无一例外都是“有章不循、违规操作”造成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制度执行力弱化。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是提升制度执行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认识和克服这种弱化现象,找出其思想根源,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制度执行力,是加强基层央行思想政治建设又一重要研究课题,对于基层央行的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制度执行力弱化现象的几种表现
(一)有章不循,违规操作
一些单位将制度规定当作一种“摆设”,只是开会传达,在具体执行上主要是写在纸上,讲在口里,落实在行动上明显乏力。有的“故意违章”,不主动接受必要的内部监督,随意指使下属人员配合其干违章的事情。工作中出现临时顶岗时,不安排交接和授权,不修改密码,明知故犯使用原人员密码在“替身操作”。个别业务负责人甚至擅自把个人密码交给自认为信得过的人员进行授权,名副其实地实行“不在位授权”。有的“心存侥幸,得过且过”,图省事,把规范的业务操作简单化,为人情,把不合规的业务粉饰化。
(二)思想麻痹,放松警惕
以信任代替制度,缺乏良好的工作心态。在工作时间,有的临柜人员因事暂时离开柜台,没有按规定办理系统签退,使业务计算机仍处于原有的操作状态。他们认为离开时间短,不会有什么问题,甚至公开说:“难道旁边一同上班的同事都信不过吗?”由于业务发展,需要授权的业务增多,加上其他原因,有的业务负责人产生了授权倦怠,精神麻木,没有对每一笔应授权业务认真审核,而是随便看一眼就授权。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同事之间的提醒与帮助。有的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央行会计岗位的高风险性,没有树立按章操作的基本理念。有的业务主管在工作忙时,由经办人员自行处理某些问题,给别有用心、“精通”业务的人员及道德风险防范意识差,思想意志不坚定的人以可乘之机,使资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三)随意变通,刻意规避
有的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本单位或个人利益,对上级制定的一些界限明确、措施强硬的制度规定借口特殊情况要特殊处理,想方设法“灵活变通”进行规避。另外,在某些制度的执行上一旦出了问题,有的以集体研究决定或规定不清楚为由搪塞。有的对不断出现新业务,学习领会不够,或者业务素质低理解不了,在难以全面把握的情况下,为了自己方便,在操作中随意“简化”、“变通”对新制度的执行,给业务安全埋下隐患。
(四)敷衍应付,作风漂浮
有的落实制度不是真抓实做,而是敷衍塞责,习惯于把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讲在会上;有的当“甩手掌柜”,对负责的工作不闻不问,不具备应有的风险内控意识,使得机构的内控流于形式。有的干部职工,工作标准不高,重担在肩没有压力,安排和布置的任务,经常不按时完成,有的甚至如石沉大海,一拖了事。制度刚刚出台时,各方面都很重视,制度执行得比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思想上逐渐松懈下来,制度的执行力也逐渐减弱。
(五)缺乏监督,追究不力
有的领导干部在执行制度中,对关系疏远的严肃处理,对关系亲近的则睁只眼闭只眼,甚至对严重违犯了制度的人和事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拿原则做交易,将严肃的制度庸俗化。有的对违反者的处罚规定不明确,惩戒力度小,追究不严格、不强硬,违反制度的成本太低,使违反规定者无视制度,逃脱责任,制度的威信大打折扣,制度的生命力受到质疑。
(六)制度缺陷,难以执行
一些制度在整体设计和组织实施上,规定得过于宽泛、笼统、简单,不明确、不具体,难以定性量化,甚至存在漏洞、盲区、死角和制度之间的相互矛盾,可操作性和执行性不强,给制度执行造成障碍。
二、产生制度执行力弱化现象的思想根源
一是执行意识缺乏。有的单位把制度建设的重心放在建章立制上,对于如何有效的执行制度不够重视,似乎制度建好了就大功告成,使之束之高阁。有的制度出台后没有及时进行宣传和组织学习教育,广大干部职工不熟悉、不了解,制度的普及率、知晓率较低,对制度的执行主体缺少监督和约束。即便进行宣传和组织学习教育,一些干部职工,因忙于事务,无暇参加,或不甚关注,对制度规定一知半解,以致制度的执行大打折扣。有的把制度建设用来装潢门面,写在文件上,贴在墙上,念在嘴上,或汇编成册,应付上级检查考核,而不去认真贯彻执行。有的认为制度只是上级单位和领导提出的要求,不像法律强硬不可冒犯,在执行制度时,随意性很大。有的搞“弹性”操作,出问题时执行得紧,平时执行得松;有的搞“变通”,变个“法子”执行。执行意识不强,是导致制度执行不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是责任意识弱化。有的员工缺乏责任心,只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工作,对有利于自己的制度就执行,反之就不执行。有的不愿意学习,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缺乏,使得对制度理解不到位,不能按照制度规定的原则和主要精神去执行,未充分认识到每一项制度规定所规避的风险点,造成自己违规仍茫然不知,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有的对检查出来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既不及时迅速整改,又不分析查找产生问题的根源,结果是老问题未解决新问题又产生,不能及时规避某些业务风险点,造成工作的被动和落后。
三是表率意识不强。基层央行领导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关键和动力,但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控制意识,对制度重视程度不够,不能自觉执行制度或者采取口头号召等简单方法抓制度落实,导致一些职工对制度、规章掌握不够,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以习惯代替制度,以信任代替管理,以情面代替纪律,使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从而导致制度在执行中缺乏效力,发生违规违章现象。
四是合规意识淡薄。有的“规范经营规范管理”意识不够,在执行有关制度时,不能严格按照程序和要求,对待熟人往往认为通融一下不会有什么风险。有的在经办业务时随意简化程序,在会计管理中简单走程序、应付了事。有的员工自由随意换班,不当面办理交接手续,操作密码随意告诉他人代为操作,执行制度的随意性大。这种以盲目的信任代替制度,以习惯代替制度的互控意识严重淡薄的现象,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有的存在侥幸心理,往往认为同事熟人之间通融一下或许不会有什么风险;或该同志表现较好,对其业务的复核检查可以忽略。合规意识差,基础管理薄弱,是导致违规违章现象突出的重要原因。
五是人治思想浓厚。有的基层行领导因受几千年封建文化余毒太深,形成了“人治大于法治”的思维定势,热衷于以个人的意志制定制度、以个人的权力推行制度,以个人的好恶维护制度,造成与上级制定的有关制度相抵触,形成一种无形阻力,直接影响制度的贯彻落实。个别基层行领导错误地认为遵守制度束缚改革创新,限制个人作用的发挥,削弱了手中的权力,以致形成不执行制度习以为常、违犯制度心安理得等不良习气,导致实用、管用和好用的制度被异化成了一张白纸。加之有的干部职工受“人治”思想的影响,执行制度时不是想到制度怎么规定,而是领导怎么要求,只对领导个人负责,以致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落实。
六是好人主义严重。制度执行不力,很大程度上也在于违规处理不及时,责任追究不到位,处罚不强硬。有的“好人主义”思想严重,执行制度时原则性不强,遇到得罪人的情况,就有意回避,因人而异使用不同的制度标准。有的领导干部对违反制度的行为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过分迁就照顾,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有的单位对违反者的处罚过软、过宽,对一些思想不重视、执行不严格、甚至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从严查处,致使员工思想麻痹,认为制度执行不执行一个样,即使被发现也不过如此。造成部分干部怀有侥幸心理,屡屡触犯制度。同时,责任追究有的因人而异,搞区别对待,对违反制度行为处罚亲疏有别、松严随意,起不到应有的惩戒和警示效果。
三、解决制度执行力弱化的对策
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夯实思想基础。制定制度的目的在于执行。离开了执行,再好的制度也没有意义。执行制度意识强,就会自觉遵守制度,制度执行力就大。相反,如果缺乏执行制度的意识,那么,再多再好的制度最终也是摆设。缺乏执行制度的意识,制度就发挥不出应有效用。因此,解决制度执行力问题,从思想上说,关键是要树立执行制度意识。为此,需要通过加强教育引导,广泛宣传制度,深入学习制度,使员工了解制度、崇尚制度,增强执行制度意识,把执行制度转换为行为准则,树立严格执行制度和自觉维护制度为荣的制度观念,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制度的执行力。
二是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执行能力。提高基层央行制度执行主体的能力,需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让员工了解制度,掌握制度,是提高员工执行制度能力的前提。要以贴近基层业务实际为出发点,以规范性、实用性、有效性为准则进行培训,通过组织辅导、培训、测试、知识竞赛等方式,交流讨论、解疑释难,促进员工对制度内容的消化理解,领会掌握,做到对全行性制度确保人人了解、自觉遵守,对本部门制度确保人人熟知、规范执行,对本岗位制度,确保人人精通、严格操作。避免员工在执行制度时,由于自身认知或能力不足出现断章取义、不合规范的现象发生。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形成执行氛围。营造人人遵守制度、人人执行制度的文化氛围,能够促进全体干部职工将制度要求转化为自律行为,将外在的制度约束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行动,在行内形成全体干部职工恪守职业规范,对制度执行有统一的认同感。要用先进文化、先进思想来武装员工头脑,使其具备与执行相应的价值观、意识、态度。要引导、倡导员工以开放的思维和心态,接受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使总分行的各项改革发展措施得到全员的理解和认同,制度立行、规范管理深入人心。要强化执行纪律教育,使员工对上级行部署的决策与任务,贯彻服从不讲条件、不找借口,落实完成追求圆满、力求出色,殚精竭虑,忠诚履职。要加强对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吸引和凝聚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上下协同一致,形成强大的执行合力,呈现风正、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
四是加强激励措施,提升执行效能。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做到奖惩分明,是调动员工队伍积极性,全面提升基层央行制度执行力的重要手段。如果执行不力却没有得到相应惩戒,便容易使他人产生效仿或侥幸的心理,久之就会导致整体执行力的降低。为此要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给那些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制度、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人以相应的回报,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工作意愿和态度。要建立“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有章不循的要加大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明确量化违规责任追究标准,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对违反工作制度的,无论何种原因、何种程度、是否造成损失或后果,都视情节对有关责任人和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实行责任追究,确保执行制度的严肃性,提高全员制度执行力。
五是加强率先垂范,发挥示范效应。基层央行领导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只有做执行制度的典范,方能影响和带动单位制度执行的畅达,从而焕发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基层行领导要带头学习制度,带头执行制度,带头树立良好作风,当好制度执行的“火车头”。要牢固树立制度权威意识,自觉按规矩办事,牢固树立制度平等意识,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牢固树立制度制权意识,自觉地把权力运行纳入制度所规范的轨道,牢固树立制度改革意识,勇于进行自我革命。
作者 陈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