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办学特色,促进沿海经济开发

作者
【摘要】河北沿海地区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给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使河北职业教育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紧抓发展机遇,服务沿海开发,职业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本文从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与时俱进的发展目标、挖掘适应沿海开发的特色专业、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阐述了河北高职院校如何强化办学特色,促进沿海经济开发。
【关键词】沿海开发 办学特色
我国近年来在沿海地区设立了若干个国家层面的经济区,推动各地沿海地区加快发展。2011年1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国务院已经于日前正式批准实施《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表明河北沿海地区开发已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给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使河北职业教育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紧抓发展机遇,服务沿海开发,职业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河北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必须高度聚焦沿海开发,主动与沿海开发相融合,自觉把职业教育放在沿海开发的大局中去思考。河北高职院校必须从适应沿海开发需求,促进学校发展的角度,正视现实,高瞻远瞩,明确学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寻求新的培养模式和确立与时俱进的发展目标,挖掘特色专业,以适应沿海开发整体需求,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大胆改革,锐意进取。
一、明确自身发展定位
正确把握发展定位是高职院校健康长远发展的前提。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己任,以“为经济服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能力为本的教育,它是为了学生进入现实和未来市场就业或创业准备的教育,同时,在现代企业对一线劳动者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高职教育肩负着不断改进、提升职工素质的任务。在《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产业发展部分提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等,所以河北省高职教育关注的焦点是尽可能为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方面的产业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保障,为我省高职院校学生将来就业、立业、创业提供一个坚实、广阔的平台。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上,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即使已经拿到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甚至更多的证书,但实际就业效果并不理想。所以,要想拓宽就业渠道,就必须采用多种教育方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以用人单位需求为质量标准,构建并实施基于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开发格局部分提出:充分利用油气地热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发达的优势,优化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服务业,加快发展优质林果、绿色有机蔬菜、特种养殖等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石油化工和管道、装备制造基地,建成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基于沿海经济发展的需要,河北省高职院校应高瞻远瞩,努力打造和培养沿海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这就要求其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与管理、过程控制与学生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环节入手,采取“顶岗实习”、“工学交替”与“订单式”教育教学模式等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学校的知名度。其次是搭建广泛的就业平台。学校应定期组织召开供需见面洽谈会,同时发挥各系的主体功能,结合专业特色,召开多层次、小场面的单位专场招聘会,并积极利用网络宣传等,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使职业学院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三、确立与时俱进的发展目标
与时俱进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河北省高职院校处在加快沿海开发的大环境中,适应内外环境及其需求的变化成为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河北省高职院校首先应当具有灵敏的反馈系统。应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敏锐感知政府政策、投资和服务,充分利用其他社会资源,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应以就业、市场、社会需求作为办学导向;以“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作为办学方针;以立足本地、面向全国作为区域定位。不断开辟新的专业领域,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态势、科技发展的趋势,培养实践型、应用型的人才,从而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有效对接。其次积极探索与强校合作办学,从而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与强校合作办学,既能使发展中的院校分享强势院校的先进经验,也能在学校管理、师资培训、特色创新等方面快速积累。再次是要依托地方产业办学。应当与当地企业及有关部门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以便能够紧紧地把握市场脉搏,了解产业发展的需求,能够为沿海开发培养大批既有熟练专业操作技术又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人才。
四、挖掘适应沿海开发的特色专业
专业是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载体,是职业院校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进行招生、教学、毕业生就业等工作,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种各类合格人才的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学习方向、学习内容,进而形成自己在某一专门领域的特长,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的依据。坚持以就业导向,以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加快适应沿海开发的特色专业建设,无疑是全面提升河北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在《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开发格局部分提出:在沧州冀中南工业集聚区,优化发展以精品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滨海休闲旅游、港口物流为主的服务业。基于此规划,河北省高职院校要加强相关专业建设,要根据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的需求调整和设置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对新设置专业的建设和管理,根据需求调整专业的招生数量。
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现代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指人适应自然和社會环境的能力,包括竞争意识、生存能力、耐挫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等。现代经济背景下,一个人能否取得事业的成功,取决于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对新的变化、新的环境的适应能力。高职院校应该把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不同方式、不同类型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就业、立业、创业的本领。在现阶段加快我省职业院校地方适应性人才的培养,不仅是职业院校在新形势下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沿海经济发展对职业院校的客观要求。如何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解决一方面高职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一方面企业又严重缺乏技术人才的矛盾,这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责任。我省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认清形势,改变教育观念,优化专业设置,深化课程改革,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实际教育教学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适应沿海开发的需求,真正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在我国,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必然产物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在形成规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积极发展高职教育,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强化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我省高职院校如果能够明确自身目标定位、创新教育模式、加快适应沿海开发整体需求的特色专业建设,并重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就一定会把高职学校办得更好,就一定能为我省沿海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具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技术应用或高技能型人才。
作者 张丽 刘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