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与分配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人事制度改革与分配激励机制的完善是当前我国各大公立医院的重点改革与关键任务,本文通过阐述现今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及相关的分配激励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改革措施来完善其人事制度与分配激励机制,促使医院的相关人事管理更趋于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以便推进公立医院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关键词】公立医院 人事制度改革 分配激励机制 措施
一、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及分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存在的问题
1.人事管理体制不规范。当前,由于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的人事管理体制较为落后,大多并不规范,而且并没有相应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作为管理依据,其人事管理体制与现今现代化、先进化的医院人事管理体制并不相适应。现今现代化的医院人事管理体制倡导以市场为主体,而根据以往的医院人事管理体制主要以行政式管理为主。
公立医院在进行工作人员晋升方面主要按照其具体的行政级别由相应的党委组织部及卫生部进行考察、推荐及选派。在工作人员的薪酬安排方面主要根据其行政级别来确定。在工作人员的聘任方面,医院只能按照相应的人事编制体制进行数量及岗位设置规定来安排。由于人事管理体制过于落后,导致医院在用人方面及人事管理方面的难度加大,降低了医院调配各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2.绩效考核制度相对落后。当前,医院的绩效考核制度相对落后,其考核制度过于单一,然而由于医院内的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并不完全相同。若其考核制度过于单一、死板,将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考核效果,导致绩效考核制度的真正作用难以发挥。例如,医院通过使用经济指标来考核工作人员,而管理及后勤人员的考核机制并不规范,严重降低了管理人员与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
(二)公立医院分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医院内部分配不公。由于以往的公立医院主要以平均分配制度进行薪酬安排,而现今虽然通过加强按劳分配制度的推行,但其效果并不明显,现今医院内大部分科室及岗位的薪酬分配水平差距并不大,可见医院并未能真正实现按照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量及贡献程度来分配其薪酬水平。
2.医院外部分配不公。由于公立医院的独特体制,其医院内部的相关医务技术人员的收入水平较低,其薪酬工资水平与其他民办医院、外资医院差距不小。
3.人为因素影响很大。由于公立医院在制定及推行、落实相关分配激励机制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加上其本身的医院性质原因,其收入分配制度难以真正实现平衡,尤其是相关奖罚手段难以真正实现。
二、完善我国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措施
(一)合理设置相应工作岗位,推进全员聘用合同制
根据医院内的各个门诊及相应科室的设立原则,合理、科学化的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严格工作人员的准入制度,逐步推进全员聘用合同制。
首先,医院应当结合市场经济的相关需求,根据各科室的工作状态及病患的就诊情况,加大力度进行各岗位的设置于调配。确保临床一线岗位的人员安排合理、科学,保证医院具备足够的工作人员,不断提升医院的经营效果及经营效益。其次,通过推进全员聘用合同制,严格工作人员的准入制度,通过采用竞争机制,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招聘形式吸引大量的人才,并通过使用全员聘用合同制度来规范工作人员,从而促使医院的人才配置及人才结构更为优化、合理。最后,医院应当对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动态管理,确保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职责分明,保证每位工作人员以尽职尽责的心态做好本分工作,同时加强对待岗人员及下岗人员的心理辅导,或者采取转岗分流的策略来改善相应的人员协调与安排现象。
(二)建立健全人才培训机制
当前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相关医学技术及医学设备也随之不断发展、进步,而且现今我国的社会生活环境污染较大,不论是环境污染、空气污染还是食品污染程度都不容小觑,导致越来越多的病症出现。因此,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水平及其专业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医院必须加大力度对医务人员开展各项专业化培训,通过建立健全的人才培训机制,定期开展相应的医学交流活动或相关的医学技术培训与学习讲座、各类医学卫生技能比赛活动等。此外,医院可以通过形成在职学习的模式,比如推荐优秀的医务人员到相应的卫生管理机构学习,或参加各项国内举办的医院管理活动,以便促进医务人员学习更多的医务护理知识及医学技术,从而促使医院不断发展与扩大。
(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
通过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将其作为公立医院人事部门考核工作人员的参照,结合合理的奖惩机制,对工作人员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从而可以有效地促进工作人员竞争意识的产生。
通过建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来完善公立医院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其中,一级指标为工作人员的相关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二级指标主要是通过将一级指标分类分解;三级指标则继续对二级指标进行详细的分解,通过结合自身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真正体现出各自的特点和要求。
三、完善我国公立医院分配激励机制的途径
(一)临床一线人员的分配激励机制
只有确保医院拥有先进的设备及高度专业化的医务人才,临床一线人员高质量的服务,才能确保医院的医疗质量及经营效益。如何完善临床一线人员的分配激励机制对于改善医院的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完善临床一线人员的分配激励机制时,一方面,必须结合一线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及对医院的贡献来衡量其收入分配情况,包括工作质量、工作态度、专业化技能水平及专业化医务知识等方面,并依照其实际的工作量及工作风险等级来确定其薪酬水平。另一方面,若临床一线人员为护理人员与医技人员,可以通过结合其岗位的责任度与实际工作量,对其实行双薪制或岗位业务薪金制;若临床一线人员为医疗系列任意,应当实行双薪制,结合其实际岗位确定其底薪并加上其对医院及工作的贡献程度加上其效益薪酬;若临床一线人员为医务专家或医疗技术骨干人员,应当对其实行年薪制或双薪制。
(二)后勤部门的人员分配激励机制
医院在制定后勤人员分配激励机制时,既要引入一职多能、一人多岗的竞争机制,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又要考虑有效控制支出这一难点。可实行岗位定额薪金制,根据社会同类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确定岗位薪酬;或实行岗位成本薪金制,与工作量的大小、费用净核销额等成本指标相联系。
(三)核心骨干及关键岗位的绩效分配与激励——年薪制
对关键岗位和核心骨干人员试行责任、风险、贡献相挂钩的薪酬制度,实行年薪制的分配形式。
1.明确享受年薪制的条件:包括对工作效益、效率、科研创新、质量管理等方面。
2.明确年薪构成及考核要求:年薪构成从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两方面考虑,可基本年薪(按月发放)、绩效年薪(考核发放)、管理年薪、重点工作单项奖励等。在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对上述人员采取技术入股、贡献入股等形式,构成其分配中的风险收入,直接参与医院的利益分配。
(四)院长的绩效分配与激励——年薪 + 风险收入
公立医院院长分配激励机制的方式可包括年薪(基薪与工作津贴)、养老金计划、含股权等形式的风险收入等相结合的方式,激励与约束途径可以把医院绩效指标与院长的考核、年度奖励、风险收入、持股经营、养老保险、风险抵押等相结合,加大对院长的物质激励和约束。
由此可见,对公立医院开展必要的人事制度与分配激励制度改革是极其必要的,它与公立医院的发展及每位义务人员的切实利益息息相关。加上人事制度及分配激励机制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其改革工作的推进难度较大。通过推进岗位科学设置及全员聘任合同制,加大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同时不断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制度,以便不断激励每位医务人员尽心尽责的为人民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大喜.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实施绩效工资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02):94-96.
[2]何玲,何安志.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原则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0):124-125.
[3]郭瑛,马集云,王生喜,李颜斌,陈静.实施绩效管理,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J].中国医院管理,2011(02):71-72.
[4]陈富贵,陶波.探讨公立医院应用绩效考核的程序[J].中外医学研究,2011(03):100-101.
[5]张霞,李彤娟,朱玉彦,赵兰萍.新医改政策下医院绩效考核的设计及运行实证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05):42-44.
[6]杨彦民,王玉霞.深化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人事管理体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9):234-235.
[7]李旭光.试论公立医院的人事制度改革[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08):60-61.
作者 周爱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