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

作者
【摘要】黔西南州处于正在形成和发展的五大区域经济版块之中,区位优势明显。五大区域经济版块按大小分别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泛珠三角经济圈;南贵昆经济圈;毕水兴经济带。
【关键词】黔西南州 经济 发展 环境
一、黔西南州概况
黔西南州位于中国贵州西南部,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云南省。州人民政府驻兴义市。州人民政府驻兴义市。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于1982年5月1日建州,是全国30个自治州中最年轻的自治州之一,国土总面积16804平方公里。全州辖兴义、兴仁、安龙、贞丰、普安、晴隆、册亨、望谟8个县市和顶效开发区,共130个乡镇(含4个街道办事处)、2122个村。州内居住着布依、苗、彝、回、汉等35个民族,2006年末人口31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42.47%
黔西南州处贵州高原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4.0~19.0℃,年降水量1100~1500毫米。北盘江、马别河纵贯州境。山区森林资源丰富,为贵州主要林区之一。矿产资源有煤、金、锑、铝、铁、汞、磷、冰洲石、大理石、石膏、火硝、水晶、石英砂等几十种。经济以农业为主,产水稻、玉米、油菜籽、豆类、棉花、甘蔗、油桐、烟草、茶叶、柑橘等。有采矿、制糖、建材、陶瓷等工业。滇黔公路过境。有花江铁索桥、石膏品洞、三家寨清真寺、中正公园、普安三胜景、铜鼓山文化遗址、白沙古群道遗址、飞水岩五叠瀑布、招堤风景、笃山乡暗河溶洞群等名胜古迹。
二、黔西南州发展的区位条件
1.黔西南是贵州联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按人口算,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之一;从经济规模上看,将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创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从黔西南所处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地位看,黔西南位于云南和广西之间,云南省的昆明到越南河内的距离为630千米,广西贵宁到越南河内的距离为408千米。黔西南的兴义市到越南河内475千米,距离比较具有优势。陆地上的物流、人流以及经济贸易往来均可通过黔西南这一地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和完善,黔西南必将成为中国联系东盟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省长林树森在第五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上作了题为“推动国际快速通道建设 扩大与东盟的交流合作”的演讲,其中建议: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协调分段修建贵阳经安龙过广西隆林、西林和云南广南、西畴至河口(与越南的江河市隔河相望)高速公路。如果这一建议能够成行,势必加快黔西南成为中国与东盟重要的交通枢纽。
通过表1所示黔西南首府兴义市与东盟越南的城市距离可以看出,黔西南与东盟国家最近的城市的直线距离仅为225千米,300至400千米的城市有4个,400至500千米的城市有四个,其中至越南的大城市河内只有475千米。从距离上看,黔西南距离东盟是很近的,具有贵州省内其他地区不可具备的地理优势,以贵阳为中心的贵州经济体无论是从广西的南宁进入东盟或是从云南的昆明进入东盟,都是绕道的,只有经过黔西南,才是最短的途径,因此在贵州与东盟的经贸联系中,黔西南将成为桥头堡。
表1 黔西南州兴义市与东盟国家越南部分城市距离
数据说明:以上数据是指直线距离
2.黔西南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机遇
2000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主要有:第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第三,调整产业结构;第四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国家在这些方面有相应的专项资金和优惠政策。黔西南州所面临的问题大多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任务相吻合,比如黔西南州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产业结构需要大力调整,教育科技文化比较落后等。因此西部大开发是黔西南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
3.黔西南是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腹地
泛珠三角的概念,最初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于2003年11 月3 日在“2003 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上提出,并得到了周边各省区的积极认可和响应。该区域内各地区均直接或间接地与珠江流域的经济流向和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在资源、产业、市场等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合作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泛珠三角”面积200.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5698万,GDP总值52605.7亿元(6356亿美元)。其中,9省区面积占全国的20.9%,人口占全国的34.8%,GDP总值占全国的33.3%。
黔西南作为贵州重要的矿产资源能源基地地,是“泛珠三角”经济圈重要的腹地,这种腹地作用加上毕水兴经济带的形成而得到巩固,其与珠三角地区的互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首先黔西南州向珠三角地区提供能源及矿产资源,同时得到相应的资金用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其次黔西南州欠开发的丰富的能源及矿产资源为珠三角地区富余的资金找到了投资的热土,比如在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黔西南签约项目总金额为22.5亿,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黔西南签约项目总金额为12.9亿元。
4.黔西南是“南、贵、昆”经济圈中的次级增长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首次提出“南贵昆经济区”的概念。该《纲要》第八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中提出:“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及中心城市,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实行重点开发,促进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和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的形成,提高城镇化水平” [1] 。
《“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中再次明确把南贵昆经济区确定为西部大开发的四个重点区域之一:沿西南出海通道,以南昆铁路、重庆至湛江公路等交通干线为依托,发挥南宁、贵阳、昆明等中心城市的枢纽作用,支撑滇黔桂地区的经济开发[2]。
“南、贵、昆”经济区,主要的经济增长级有南宁市,昆明市和贵阳市,但是由于此经济区域,地理条件复杂,山多欠交通条件不发达,导致三个大城市对本区域的经济发展辐射作用随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少,因此三大城市对区域腹地的经济带动作用不大,发展次级经济增长级显得异常重要,兴义及黔西南州作为次级经济增长极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
5.黔西南是毕水兴经济带的经济增长极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在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激发区域发展活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报告将区域发展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举措地位,要求要求规划发展贵州四大经济版块,毕水兴经济带连同其他三大经济版快被提出并纳入规划。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和黔西南自治州是我省煤炭等矿产资源的主要集聚区。按照我省“十一五”规划,在产业发展方面,毕水兴经济带主要是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逐步建成西南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基地。
毕水兴经济带是贵州四大经济扳块之一。贵州省的四大经济板块中,第一是“黔中经济带(贵阳城市经济圈)”,根据规划,贵阳城市经济圈初步划定为以贵阳市为中心,辐射半径大约为80一100公里的区域,规划区域面积2.45万平方公里,占贵州省国土面积的13.9%;总人口754.64万人.占贵州省总人口的19.2%,其中有特大城市1个、中小城市3个。第二毕水兴经济带, 毕节、六盘水和黔西南3个地级行政区国土面积占全省的30.4%,2005年末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3.8%。第三是黔北综合经济区 遵义历史悠久,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能源、矿产、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工业基础较好。黔北综合经济区以遵义市各区市县为基础,包括铜仁地区部分县,国土面积占全省的23.7%,2005年末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5.2%。产业规划方面,黔北综合经济区将依托资源条件、农业优势和工业基础,逐步建成有竞争优势的名烟名酒名茶基地、制造业基地、新材料基地、红色旅游和自然风光旅游目的地。第四是东南部特色经济区,黔东、南部是贵州省生态保持较好、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东南部特色经济区以都匀市、凯里市和铜仁市为次中心城市,包括黔东南自治州各县市、黔南自治州部分县市和铜仁地区部分县市,国土面积占全省的31.69%,2005年末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1.8%。
黔西南在毕水兴经济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黔西南是毕水兴经济带的重要增极
毕水兴经济带,分别由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和黔西南州组成。黔西南州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比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含量和可开发量都要大得多,金矿蕴藏量其他两个地区更是不能相提并论。
表2 毕水兴经济带个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比较(2007年)
从表2中可以看出,黔西南州的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毕节地区相应的经济指标,梢逊色于六盘水市的相应经济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除外)。由此可见,黔西南州的经济发展在毕水兴经济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黔西南是毕水兴经济带融入泛珠三交经济圈的纽带
毕节、六盘水、黔西南州是贵州省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富集区,是辐射周边地区能源和原材料的基地,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在很大程度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通过建设毕水兴高速公路,有利于促进三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强贵州与四川、云南和广西的经济合作,打通贵州西部北上入川、南下出海的进出口大通道,意义十分重大。因此黔西南是毕水兴经济带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的纽带,也是下一步毕水兴经济带联系东盟的纽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http://www.sdpc.gov.cn/fzgh/.
[2]國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http://www.chinawest.gov.cn/web/NewsInfo.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作者 王耕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