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纠纷的重商主义视角分析

作者
作者

  【摘要】近年来,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在世界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两国经贸摩擦也成为两国政府和人民无法回避的话题。本文将从重商主义视角分析当代中美贸易纠纷并得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中美 贸易纠纷 重商主义
  一、文献综述
  在整理和查阅相关论文书籍期刊时,发现相关学者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经济因素的影响:主要指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贸易摩擦。在国内经济方面,黄强从重商主义视角出发,指出不断增加的巨额贸易顺差是中美贸易纠纷的重要原因 ,这一点值得借鉴和深入研究。贸易壁垒方面,朱钟棣、王钰等对贸易壁垒的福利影响进行了模型分析。 他们认为,世界经济发展不佳、我国对外贸易过度依赖传统的出口贸易、我国出口产品频出质量问题、贸易保护手段不断增多等是当今中外贸易摩擦的主要因素,但对中国应对策略分析不足。在国际经济方面,保罗?R?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一书论述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的关系,行业间贸易导致南北贸易频出火点。
  另一方面就是非经济因素,包括意识形态、军事,科技等。在国内方面,李春顶认为真正致使美国发起贸易摩擦的,是美国国内的制度、政治以及心理失衡导致的非理性想法。 这是从非经济因素考察中美贸易摩擦的独具创新,启示我们要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胡静寅则认为美国的政治利益、霸主地位的维持以及中美经济依存关系不对称导致美国经济民族主义抬头,从而使得中美贸易摩擦加剧。 经济利益、意识形态、政治目标的不完全一致,会产生贸易冲突,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必将竭力遏制中国,深化两国矛盾。在国际方面,Katzenstein认为国际政治经济霸权的周期变化会带来频繁的贸易摩擦。 拉尔夫?戈莫里、威廉?鲍莫尔从生产效率变化的角度阐释了贸易摩擦的成因。他们的分析表明:一国生产能力的提高通常会损害他国的整体福利,国际贸易有可能导致各贸易国之间的重大利益冲突,而非全面提高各贸易国的福利。
  中美贸易纠纷原因为何,前面学者的研究方法和角度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贸易纠纷源于中美双边贸易关系不对称的矛盾及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日益加强,本文将结合前人思想、以重商主义的视角分析贸易双方的贸易政策,说明重商主义、贸易政策、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贸易纠纷的影响,探索解决问題的方案,改变中国如今令人纠结的国际贸易现状。
  二、重商主义在中美贸易纠纷的体现
  中美间长期存在贸易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美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顺差状态,美方中美贸易纠纷不断,美国贸易逆差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在中美贸易纠纷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现:
  (一)货币管制政策
  贸易差额论者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特别是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一定要由政府进行严格管制。主张严禁金银输出,贵金属一旦进口以后,就必须留在国内。另一方面,各国又都在利用各种方式尽力吸收外国金银。晚期的贸易差额论者的货币政策有所松动,着重追求贸易顺差。
  如今纸币成为各国强制使用的货币的代表符号,美国凭借金融霸权统治世界经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R?克鲁格曼 曾经说过:“虽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但是美国人却不会因此而惶惶不安。”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骂过:“美元就是强盗。”
  中国是美国在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中美之间贸易美国逐年增大的贸易逆差,美方单方面认为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美国作为当下最大的汇率操纵国掌握着出击的主动权,在国际上强烈要求具有巨额外汇储备的中国人民币升值,而其自身则进行货币贬值让手持美元的所有者为其巨额赤字买单。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一再升值,同期美国对外美元贬值,减少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降低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美方的国际竞争优势,力图实现中美贸易中美方顺差,减少美国货币流出,刺激出口,减少进口。
  (二)对外贸易垄断政策
  自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衰落”的论调就没有断过,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全球化时代,美国的霸权主义触角无处不在,且穷尽一切手段想方设法地维护其霸权体系和世界经济强国之名,纵观全球,在经济总量的排行榜上就可以看出,最有可能追上美国的是中国,综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及优势条件,中国已成为美国的“假想敌”,美方全方位的遏制中方。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已成功地将石油与美元绑定,被誉为“魔鬼的眼泪”的石油便成了美国人手中的王牌。随后的几十年中,美国更是凭借经济军事实力以实际手段控制石油富饶区,掌控“工业的血液”,遏制世界经济的咽喉。如今,供给的紧张油价的大幅上涨不得不说也是美国压制其“假想敌”的“暗箱”之举。
  在2008年,又有许多人陷入了粮食危机之中……,另一方面,乙醇石油的工程在进一步加快,美国仍然致力于开发石油替代产品。美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粮食出口大国,可以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囤积者,世界粮食紧张,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粮食危机的加剧,美国的影响力必将增强,而其美元霸权也必将更加巩固。
  (三)奖出限入政策
  中国政府早期为增加外汇收入,实行了“重出口,轻进口”和“奖出限入”的外贸政策,包括收汇增量奖励、提供优惠贷款等。尤其是对有外贸出口权的企业设立产品外销比例,导致一些企业为了保住外贸出口权,宁愿赔钱也要出口。
  根据商务部统计的数据,中国出口产品中,有一半属于加工贸易,在价值链中获益相当低,仅占10%~15%。中国获利虽然不多,但其庞大的外贸规模和巨额顺差使其成为众矢之的。1995年至2006年,中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在次贷危机以后,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纠纷有增无减,以占全球出口8%的贸易地位遭遇35%反倾销和71%反补贴。
  (四)发展本国工业的政策
  贸易差额论者认为,只有多卖商品,才能实现贸易顺差。因此,一定要大力发展本国工业,增强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以保持出口优势。因而,当时各国都制定有鼓励本国工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向工场手工业者发放条件较优惠的贷款;为发展本国的技术性产业而高薪聘请外国工匠并禁止本国熟练技术工人外流;对进口的新技术设备减免关税并限制本国的新技术设备输出;为降低工业生产成本,各国普遍实行低工资制;为提高产品的质量竞争力,制定各种工业管理条例,加强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以政府支出来推动经济增长,中国手中还持有大量的“美国白条”,而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多有芥蒂。随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和巩固,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中国国内已经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产业结构。
  在如今的国际社会上,如果说中国是世界工厂,恐怕没有人会反对,因为我国的制造业已经遍布全球,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生产大国。由于国内原材料资源的匮乏,在中国的贸易事业中,仍然存在着高价进口原料、低价出口成品的问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对原材料贸易的依存度不断提高,而美元贬值导致原材料价格的不断走高,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不够,再加上全球通胀的压力,中国面对国际压力和经济难题可想而知。
  三、国际重商主义视角下我国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创新能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国企业应全力提高企业自身技术、管理水平和品牌营销能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强化创新意识,提高产品的技术和品牌附加值。要努力贯彻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广泛推广国际认证标准和发达国家的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按照国际标准安排生产,以更好地攻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品牌”的作用,创立企业品牌和形象。在面对“反倾销”战争时,中国企业应积极应诉,有效应诉,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改善中国企业的形象。
  提高环境成本,改变出口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目前还是靠资源来换取技术和服务产品的出口模式。要合理调整贸易结构,加大国内人力资本等的投资,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创立研发体制,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或者对外企拥有的技术加以吸收,使之转变成自己的技术。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护环境,追求绿色GDP的增长。
  (二)重视贸易救济,实行强势汇率政策
  在国际经济学中,大市场的影响要求市场国际化。我国必须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中,除了要做到上述举措,还要强化自身贸易救济制度建设,切实保护我国对外贸易利益,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利益。
  同时,提高人民币汇率,引进资源,消除贸易摩擦。近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强势人民币和人民币升值的实质是更多地利用国际资源,为中国人民谋福利。本币升值可以给国家引进更多的资源,加大国内的建设。人民币升值的优势在于存在着大批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广大的国内市场以及较高的国民储蓄率。人民币适当升值再加上中国内需拉动对于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是双赢的。中国既发展了经济贸易,又缓解了国际贸易摩擦,改善了贸易环境,为我国的长久、持续、健康发展打好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朱钟棣.“合规性”贸易壁垒的应对和应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保罗·R·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六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王钰.国际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与对策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4]黄强.国际贸易纠纷的重商主义视角分析——以中美贸易顺差为例[J].经济师,2009(05).
  [5]胡静寅.中美贸易磨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经济论坛,2006(2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海关统计http://www.customs.gov.cn
  作者简介:李功新(1953-),男,广东新丰人,中国人民银行珠海市中心支行主任科员。
  (责任编辑:唐荣波)


作者 李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