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融支持榆林市农业科技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本文阐述了金融支持榆林市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金融支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解决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 金融支持 农业金融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引导资源配置,调节经济运行,服务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资金因素是影响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部门作为资金融通的主要部门是提高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支撑。
一、金融支持榆林市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情况
榆林市位于陜西省最北部,在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南缘的交界处,全市农业科技薄弱。在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方面,近年来,榆林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两个指导意见《中共榆林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榆林市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榆林市中心支行关于 2013 年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支持榆林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力度逐年增大,调查显示,截止 2013 年 6 月末,全市农业科技贷款余额 63.69 亿元,当年累计投放 19.61 亿元,较 2012 年末的贷款余额 54.48 亿元有较大的增幅。
二、金融支持榆林市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部门管理缺位
榆林市政府虽然出台了扶持农业科技发展的有关文件,但政府相关部门对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更多强调市场机制调节,缺少必要的行政干预,主要表现为:缺乏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对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具体方向、不同阶段的任务与措施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机制、责任落实机制和奖励惩罚机制;相关部门和机构责任不明、任务不清、缺乏有效合作。
(二)金融服务方式单一
金融支持榆林市农业科技发展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银行贷款是最主要的金融支持方式。对金融监管部门来说,如何构建比较成熟的农业科技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体系、信贷体系以及保险体系,引导各金融机构发挥自身优势,支持农业科技做大、做强还没有明确的思路和措施。对银行机构来说,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抵押物品种单一,贷款门槛过高导致其放贷规模有限。对保险机构来说,农业科技相关险种有待开发,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与分担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对证券市场来说,股票市场上市门槛较高且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普遍弱小的榆林市农业科技企业很难上市进行融资。债券市场对于企业规模、财务指标及抵押物的要求也较高,想借助其实现融资也很难。对风险投资来说,榆林市的农业科技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差,科研成果匮乏且转化率低,产品粗加工多,精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低,投资周期长,风险大,风险投资很难进入。
(三)银行贷款门槛较高
榆林市的政策性银行已经开始发放农业科技贷款,用于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但该项贷款在管理上采用商业贷款管理模式:贷款必须满足抵押条件,且评审须报二级以上分行,同时还必须经过银行机构及政府科技部门双重审批;即使农业科技项目符合贷款要求,借款人还需要有不低于项目总投资 20% 的资本金和经济实力较强的其他企业法人为其担保。榆林的商业银行由于农业科技贷款风险较高,对其发放较为审慎,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不仅要求农业科技企业提供土地、厂房作抵押,还规定抵押物中要有一定比例的股东房产,民营企业还需法人夫妻双方承担连带责任,并要求企业信用等级在 A 级以上。
(四)配套支撑体系缺乏
农业科技发展信息统计与发布制度没有建立;农业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及信用评级制度没有实施;农业科技发展贷款担保体系不足,没有形成政府担保、企业互助担保和商业性担保相互补充的多元化贷款担保机构体系;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最迫切的信息不对称与交易安全保障得不到解决。
三、对金融支持榆林市农业科技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承担责任
政府、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当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加强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勇担责任,加强协作,制定有利政策,采取有效手段,支持农业科技做大做强。要改变目前农业科技企业多、小、散、弱的状况,由政府牵头,遵循市场经济原则,通过自愿联合、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组建少数几个大型农业科技龙头企业,打造农业科技知名品牌,提高农业科技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进而提升农业科技的融资能力,形成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又好又快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管理高效服务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财政贴息,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探索财政资金的金融化运用,发挥财政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政府部门还应积极建立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调查统计、信息发布、信用评级、信用担保以及税收优惠等支撑体系。金融监管部门应积极扶持符合条件的农业科技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市融资;鼓励农业科技企业运用债券和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进行融资;支持设立农业科技投资基金,吸收社会资本,加大向农业科技发展的风险投资;应强化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信贷资金优先投向农业科技发展;应制定适合农业科技贷款的监管标准,对银行发放农业科技贷款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各金融机构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符合农业科技特点的抵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推出特色金融服务产品;应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拓宽贷款主体、延长贷款期限;要探索适合农业科技发展的保险产品,加大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和补贴比例,充分调动保险公司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简介:耿显龙(1979-),男,汉族,湖北嘉鱼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榆林市中心支行。
(编辑:刘影)
作者 耿显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