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央行会计要害岗位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基层央行会计要害岗位,是会计核算部门的重要部位,同时也是资金风险案件高发的领域之一。从近几年发生的资金大案、要案来看,多因会计要害岗位人员有章不循、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监督职能部门监督不利,使作案分子有机可乘,导致风险案件时有发生。为此,建立会计要害岗位长效监督机制,形成一套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监督管理体系,探索一条有效的会计要害岗位风险防范之路,是基层央行会计核算监督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央行会计 要害岗位 监督
一、基层央行会计要害岗位管理现状
基层央行会计要害岗位主要是指会计营业部门、国库部门、会计财务部门和发行部门涉及资金风险操作环节的各个岗位,每个岗位都与资金清算往来有密切关系,管理上稍有漏洞或薄弱环节,就可能导致程度不同的大、小案件发生。目前,基层央行会计要害岗位管理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宏观上实行多层次统筹管理
现阶段,基层央行按照岗位职能定位原则,由本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对各会计核算部门的会计重要岗位每半年进行一次填表考核报备;纪检监察部门定期考核其强制休假管理情况;内审部门定期对核算部门负责人履职审计或业务专项审计时审计会计要害岗位定期轮换制度执行情况;事后监督部门监督核算部门会计重要岗位操作环节和强制休假管理环节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各部门根据不同的职能定位,从不同角度对会计重要岗位实施监督和管理,但这些管理处于宏观层面,是对会计重要岗位管理形式上的一种管理规范,尚未深入到会计要害岗位行为过程中风险操作环节的各个方面。
(二)微观上核算部门内部自行管理
作为会计核算部门,岗位内部控制管理是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的前提和保障。为此,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国库会计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要求,对会计重要岗位人员原则上实行 2-3 年必须轮岗的管理办法,每年休假一次,每月由会计主管或部门负责人对会计重要岗位人员保管使用的重要物品及相关登记簿进行监督和检查,严格排查会计重要岗位的风险隐患。尽管如此规定和操作,但一些部门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监督检查流于形式的现象仍然存在,发现问题有时不能及时处理或碍于情面,使内控管理不到位,作案人员易钻管理环节漏洞,导致资金风险案件发生。
二、基层央行会计要害岗位监督管理的实践效果
经过近年来对基层央行会计要害岗位监督管理的实践,基层央行结合本行的实际情况,逐步摸索出「大监督管理」等一系列监督管理方法,采取立体交叉等方式对会计核算部门重要会计岗位进行风险监督管理,履行再监督职责,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会计核算内控制度执行和操作环节的风险隐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整合资源,治理岗位风险
近年来,很多基层央行注意发挥纪检、内审、会计、事后等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能,整合监督资源,形成「大监督」管理格局,本着既符合部门业务需要、又兼顾综合业务检查全局要求的原则,不定期地组织「大监督」部门对会计核算部门的资金风险进行整治,重点监督检查会计要害岗位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业务操作处理情况等,发现问题当场确认,并督促落实整改措施,从根源上治理了岗位风险隐患。
(二)强制离岗,排查岗位风险
自 2007 年开始,基层央行对会计重要岗位的管理就采取了很多措施,除组织人事部门强调的干部休假以外,一些分支机构结合自身管理情况,先后对会计要害岗位实施了强制休假或强制离岗管理,由会计、事后监督(不负责监督业务人员)、内审等部门业务骨干,对会计核算部门的会计要害岗位实行强制休假或强制离岗顶岗管理。顶岗期间,全面排查所顶岗位人员在本年度内办理会计核算业务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系统操作使用情况、业务交接管理情况等。通过监督部门的排查,严防资金风险案件的发生。
(三)现场监督,堵塞岗位风险
基层央行对会计要害岗位实施监督管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采取经常性的现场监督检查。如辽阳中支以定期和飞行检查的形式,由会计部门牵头,事后监督等部门配合,对会计核算部门开展现场监督检查,能够及时监督会计要害岗位人员履行职责是否到位,核算部门管理是否疏忽,并通过现场查弊纠错、解决疑难问题、了解要害岗位人员思想动态,从源头上堵塞岗位风险隐患。
(四)交叉轮岗,规避岗位风险
近年来,基层央行分支机构不断加大要害岗位交流力度,防范岗位风险。辽阳中支针对会计要害岗位干部交流工作出台了很多措施。一是会计核算部门内部从事本岗位届满 3 年的人员,进行内部调岗;二是选择从事本部门工作时间较长的人员,在几个核算部门间会计要害岗位进行调岗交流;三是从核算部门以外选择责任心较强的人员交流到核算部门。通过多层次、多渠道交叉轮岗,有效地规避了资金风险隐患。
三、对基层央行会计要害岗位监督管理的几点建议
从实践情况来看,对基层央行会计要害岗位的监督管理长期以来一直遵循《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组织人事对要害岗位半年考核、纪检监察对要害岗位监督等制度、办法的要求来进行,至上而下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结合现阶段对会计要害岗位管理的状况及实践效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一套规范化的会计要害岗位管理体系
规范化的制度管理体系是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的前提和保障。会计要害岗位是资金清算往来的直接管理者,肩负着资金清算的重任,无论在内控制度管理上还是在操作环节管理上,都要遵循严格的管理程序和操作流程,并在有效监督机制下才能够达到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的目的。为此,建议总行有关部门着手建立一套适用于人民银行会计系列各个部门的会计要害岗位管理体系,统一规范基层会计核算部门现自行制定和执行的一些细则和办法,从根源上做好会计要害岗位管理的制度保障工作。
(二)设立会计要害岗位监督职能部门
目前,基层央行对会计要害岗位管理呈现多个婆婆管、多个婆婆问、以自身内部管理为重点的管理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核算部门的工作责任态度产生了消极影响,同时也造成管理上的缺位。建议总行根据实际业务管理需要,将会计要害岗位管理纳入一个会计核算管理机构或内审机构直接管理,或将基层央行事后监督部门与内审部门合并,由该部门对会计核算部门执行内控制度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兼顾对会计核算部门会计核算业务的监督审核,避免监督职能作用重复或监督管理不到位现象,及时排除会计要害岗位风险隐患。
(三)建立一项完善的会计要害岗位制约管理机制
会计要害岗位一直以来是资金风险的前沿,管理稍有松弛,即可能发生资金风险案件。尽管目前会计核算部门均使用各类会计核算系统,但核算系统在资金汇划环节或挂账等管理操作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的隐患,尤其是国库业务尚未开发电算化的监督管理系统和人民银行与征收机关的对账系统,在会计核算系统岗位和操作流程监督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管理问题,而手工监督只能监督其账务组织的合规性,风险性监督管理还不能实现。建议总行国库局及时开发《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监督管理系统》,确保对会计要害岗位风险性监督管理有效性,达到监督制约管理的目的。
作者简介:屈秋明(1969-),女,辽宁辽阳人,中国人民银行辽阳市中心支行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财务管理。
(责任编辑:刘晶晶)
作者 屈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