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及路径选择

作者
作者

【摘要】中国小微企业发展快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融资难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帮助小微企业走出融资困境,不仅需要小微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还需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等。

【关键词】小微企业 融资 困境

一、研究背景

小微企业在资本规模还是市场占有率方面都与大企业相差较远,竞争力较弱。但是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总量的 97.3%,小微企业不仅能提供大量劳动就业岗位,有效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有助于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对整个社会体系的进歩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然而,小微企业在我国普遍面临融资困境。资金的短缺,使得小微企业扩大规模、更新设备、产品创新、项目投资等需求受到限制。加上企业本身不具被规

模优势,一旦出现风险,各方面资金无法及时回笼,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这也是小微企业破产倒闭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着力解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问题,十二五期间,帮助小微企业走出融资困境是一项战略任务。

二、我国小微企业的标准及资金需求特征

为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四部委于 2011 年 6 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第一次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 3 种类型,具体划分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主要由涉农企业、工业企业和商贸服务业三类构成。

在资金需求方面,小微企业在融资期限上,多为临时性周转资金需要,对短期信贷需求较多;在融资额度上,单笔所需资金不大;在抵押担保上,缺乏土地等传统抵押物,期望获得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在产品种类上,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较多;在融资时效上,对融资时效的要求很高。

三、影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内部因素有

1.企业内部融资水平低

由于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普遍不大,初始规模小,在盈余资金有限的条件下,能够进行内部融资的总量很低。

2.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大

一方面,小微企业抵押担保能力有限,初创期的小微企业,资金、设备贫乏,一般靠租赁土地或房屋经营,很难达到抵押担保要求,无法得到贷款支持;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还款的拖欠率普遍较高,当缺乏制度对行为的约束时,企业主的信用对贷款的安全性尤为重要。这也就导致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心不足,影响其放贷的积极性。

3.小微企业融资管理水平低

大部分小微企业对融资的用途和规模没有量化概念且财务管理水平落后,这很难使其融资需求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大部分小微企业都将银行贷款作为唯一的融资途径,不擅长于综合运用多种融资方式。

(二)影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外部影响因素有

1.我国金融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地方性和区域性的中小银行仍然偏少。虽然银行机构多根据国家要求都设立了小企业部,但还远远难以满足小微企业的实际需要;资本市场方面,尽管 2004 年 5 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建了中小企业板,但对小微企业来所,基本没有现实的操作意义;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由于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合法的地位认可,更没有系统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没有任何政策性支持。

2.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面对银行的卖方市场,小微企业基本没有议价能力。

3.担保机构作用没有全面发挥

我国目前的担保机构并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作用。担保登记制度较为混乱。信用单担保和抵押体系尚在起步阶段。虽然国家近年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制定了相关政策,但对抵押担保条件限制较多,费率很高,业务进展较慢。而且,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小微企业特质,如多以设备、存货抵押的专业评估机制和评估机构。

4.现行信用制度不健全

我国有关征信的管理法规尚属空白。信用评级机构评级的公信力和市场认可度较低。商业银行至今无法通过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掌握企业的实际信息或动态信息。我国商业银行对现行社会信用评级机构评价结果的不完全认可,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用状况的客观评估。

四、我国小微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路径选择

(一)强化小微企业的自身建设

小微企业的自身素质和市场形象是企业融资的关键。小微企业要着重处理产权结构不清晰和注册资金不到位情况,保证企业融资运作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在各项财务指标细化的基础上,构建新的人才机制,提高财务人员和会计的业务素质,确保企业财务制度的完善,财务报表的清晰;加快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树立诚信的企业形象;积极了解对国家的融资政策及现行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在符合政策的基础上,对融资渠道和方式多种组合,灵活运用。此外,可以通过形成小微企业商圈,增强小微企业的规模实力,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提升整体的市场效益。

(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

1.积极推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机制改革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对小微企业开展业务时应根据其特点,与传统公司业务区分开。应建立小微型企业特色产品研发小组,针对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开发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特点、适销对路的专属产品,加快探索微贷模式,积极开发微贷市场。

2.拓展融资租赁业务

在我国,融资租赁业尚处于起歩阶段。在缓解小微企业多种形式和期限的融资需求方面,融资租赁业务应该被列入重点发展项目。应对融资租赁进行行业规范和政策规范,对租赁公司进行有效整合。确保租赁公司的资金实力,完善业务流程和风险监控环节。同时,要打通融资渠道,尽快形成规模效益。还要大力培养供货商的合作关系,政府应加强对融资租赁的引导和政策的公开力度,确保融资租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3.合理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

民间的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不在国家金融机构序列,但己成为不可忽视的金融力量。对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方面作用巨大。如何能够进行正面的合理引导,使其能保证金融秩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有效补充银行等金融机构体系,就成为亟需重视的问题。在现阶段,应由政府立法,对民间金融机构的准入和行为进行规范,适当的降低建立小型金融机构的门槛,适度放开民间资本进入或设立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壁垒,充分调动民间资本。例如,2012 年 3 月 28 日,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称,要培育地方资本市场,决定设立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要求制定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允许民间资金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如村镇银行等。

(三)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1.完善和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法规

针对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应建立健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法律体系,实现以立法形式对小微企业及其融资扶持予以保护。在《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类似《小微企业融资促进法》、《小微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法规体系;对现有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典当及股权融资等相关立法及时予以完善。对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应不断完善和有效落实。

2.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融资中介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小微企业融资中介服务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结合小微企业各种融资渠道进行制度完善,深化信用担保业务,健全国家、地方多级的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大力发展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包括各类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工商联合会、咨询机构、科技服务中心等,并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进入;成立由银行、担保机构和小微企业等联合组成的小企业信用互助协会;完善担保机构资金补偿机制、风险分散机制,合理分摊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的风险比例,并配合相关财税政策,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加快涵盖小微企业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

3.完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

在我国,信用制度尚未建立。征信体系不健全。建立可靠的,全国共用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势在必行。在小微企业自身建立信用文化的基础上,国家应进行信用立法,对征信釆集的方式、范围,和信息披露范围给予规定。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并保护企业商业信息安全。人民银行可增建小企业数据库,对有借款需求、资产状况优良,有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或产业特殊,有信用培植潜力的企业进行筛选并对商业银行给予信息提示。同时,开发相关的信用评估系统,提高评价水平。鼓励商业银行使用信用评级结果,提高授信风险控制能力。

(四)加大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传统的股票市场,门槛比较高,对小微企业来说,是难以逾越的屏障。2009 年 5 月,中国的创业板市场开始运行。但是,我国目前的创业板市场远远难以达到国际标准要求。相关法律体系空缺,尚未引进其独特的市场定位和先进的交易方式,没有严格的风险控制和监控系统。而且从国际上看,全世界成功的创业板数量并不多,创业板尚属探索中的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企业小,风险大等。创业板作为发展中的概念,应以发展的眼光积极看待,逐歩完善,终将能够承担市场基础作用,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发挥积极的影响。

(五)强化政府在小微企业融资过程的作用

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在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应设立责任明确的小微企业管理机构,帮助协调金融、财政、税务及其他相关部委,理顺小微企业政策事权关系,促进小微企业各项相关法律法规、扶持政策落实,对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的指导与监督,强化政府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执行力;建设以政府资助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融资支持平台,通过政府资金以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形成小微企业支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卢卓.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国际借鉴与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2012(6).

[2] 李日新.资源整合视角下小微企业融资创新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2(8).

[3] 孔德兰.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融资策略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4] 张婉迪.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和创新路径[J].企业管理,2010(8).

[5] 蔡晓阳.金融综合改革视角下的小微体系信用体系建设[J].金融与经济,2012 (8).

作者简介:杨丽,女,硕士,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助教,研究方向:会计。

(责任编辑:陈岑)


作者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