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央行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建议

目前人民银行总行在用的业务系统和技术支撑系统达 100 余个,基层人民银行广泛使用的业务系统有 40 余个,为各项职能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伴随而来的是业务处理高度电子化、控制隐性化、数据大集中、数据海量化。然而传统的内部审计技术手段与业务信息化程度不相匹配,难以有效揭示海量数据隐藏的舞弊和违规信息,为此,人民银行总行内审司大力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通过计算机提高审计工作规范性和工作效率,利用辅助审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寻找审计线索、收集审计证据。
2008 年,总行在全国推广使用内审业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规范采集各分支机构内审业务信息,提升了内审信息化水平;同年,总行采购了加拿大的辅助审计软件审计命令语言,并在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和财务综合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应用,同时,各分支机构积极自主开发各类审计助手软件,如国库日志审计监督系统、会计核算系统日志审计分析系统等;2011 年总行着手研发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辅助审计系统,实现了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疑点的功能;2013 年人民银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CAAS)正式上线运行,各级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可用于采集、分析、处理各类业务系统电子数据,标志着人民银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步入正轨。
一、基层央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重要意义
基层人民银行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有效拓展审计范围、提升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效率和降低审计风险,意义重大。
(一)拓展审计范围
辅助审计工具依托数据库技术通过计算机实现,具有高速、快捷、准确的特点。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能积极开展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效益审计,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质量,逐笔进行审计、降低抽样风险,使全面审计成为可能。
(二)提升审计能力
随着央行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信息化的进一步普及,内审部门在审查纸质材料的同时,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对各类业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能有效识别各类风险,发现控制缺陷,压缩审计成本,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银行各项业务目标的实现。
(三)提高审计效率
辅助审计工具使得部分审计资料的审查与分析工作依靠计算机完成,有效实现持续审计和联网审计,摆脱「数据丰富,信息贫乏」的尴尬局面,及时监测和预警各项业务风险,查找风险隐患,控制业务漏洞,审计效率显着提高。
(四)降低审计风险
各类业务系统的普及推广,导致审计对象从传统的纸制账簿到种类繁多的电子数据的转变,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随之加大,将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引入基层央行内部审计,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够有效发现审计线索,显着降低审计风险。
二、基层央行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难点
虽然各级人民银行内审部门高度重视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并尝试探索将 CAAS 应用于日常审计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现阶段人民银行要想进一步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提高辅助审计效率还存在许多工作难点。
(一)辅助审计认识存在误区
基层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多数一线内部审计人员及部分业务主管领导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部分审计人员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流程认识不足,以为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彻底的替代和摈弃传统的现场和手工审计;部分业务主管过大的扩大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范围、效率和作用,未进行调查便以为所有的业务系统均可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所有的业务均可以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导致部分审计实践事倍功半。
(二)业务系统缺乏审计接口
基层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开展内审转型工作以来,审计范围逐步拓宽,审计内容基本涵盖了各业务领域,但几乎所有的业务系统的开发均未统筹考虑预留审计接口和规范审计数据等问题,无统一、标准数据化接口。一方面审计数据的获取均需经被审计对象的许可,为获取审计数据设置了障碍;另一方面业务系统建设仅满足业务处理要求,很多审计需求未纳入系统建设,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数据不能全面反映业务运行和管理状况,导致提取的审计线索质量不高、辅助审计效果不佳。
(三)审计人员素质存在不足
计算机辅助审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想运用审计数据获取有效的审计证据,首先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计算机软硬件、数据库、数据分析和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等技术;其次要具有丰富的业务操作经验,熟悉被审计业务流程;最后要理解数据与业务操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提出审计思路并将其模型化。然而,当前基层行内审部门拥有计算机知识背景的人员比例较低,懂得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的人员匮乏,拥有计算机审计方法又具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严重制约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
(四)审计对象存在抵触情绪
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前提是获取审计对象各类业务数据,2013 年,人民银行总行内审司下发了《人民银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管理办法》,增加了计算机辅助审计数据的可获取性,但是基层行在审计实践中发现,被审计对象往往存在两个担心,一是担心审计人员难以确保被审计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大量数据的导出增加泄密风险;二是担心计算机辅助审计能轻易的找出所有的问题,而以保密、无相关制度或需要请示上级主管部门为由,拒绝提供审计数据,这些做法都严重影响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地开展。
三、基层央行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工作建议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其势在必行,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审计工具和手段要想深入推广,审计部门需要克服大量的困难,审计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要开动脑筋、积极应对,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基层人民银行的深入发展。
(一)广泛宣传大力营造氛围
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是贯彻「风险导向、控制驱动、关注绩效、服务治理、增加价值」内审理念的有效手段,各级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首先内审人员要克服畏难思想,积极尝试 CAAS、 ACL、EXCEL 等辅助审计工具,着力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实践;其次内审业务主管要正确认识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范围,克服所有业务均可使用的万能论,合理规划辅助审计实践项目;最后要科学引导审计对象,正确对待内部审计工作,树立内审部门是战略合作伙伴的思想,积极配合的辅助审计工作。
(二)积极协调嵌入审计接口
审计接口是一种数据结构标准和计算机应用规范,建立统一的审计接口标准,并在各业务系统嵌入审计接口,才能高效的获取辅助审计基础数据,为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奠定基础。一是总行要着手建立业务信息系统审计接口标准,为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大规模使用创造条件;二是各级内审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通过补丁程序等方式在现有业务系统中嵌入审计接口;三是各级审计部门要事前介入业务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站在系统控制、程序控制和风险控制的高度,向研发人员提出审计控制需求,预留审计监督接口,确保业务系统的建设适应审计监督的发展需求。
(三)强化培训提升人员素质
加强基层内审人员的培训力度,既要培训审计知识和业务技能,又要着力提升审计人员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实践能力。一是建立专业培训、以审促训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知识和审计实践的培训力度,切实提升审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战能力;二是要引导审计人员学习央行各项业务知识,牢固树立「计算机辅助审计促兴审计工作」的理念,努力将辅助审计知识应用于各项业务审计项目,切实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三是加大 CAAS 培训力度的同时,抓好 Excel、Access 数据库中数据处理知识的普及工作,促使内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全方位提升,推进基层人民银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地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潘德宝,CIA 工程师,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
作者 潘德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