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工程预算存在的问题及合理性分析

【摘要】工程预算始终是个永恒的话题,这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最大限度降低成本预算,如何更好推行工程预算管理制度,对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就针对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性分析与建议。
【关键词】工程预算 存在问题 合理性分析
一、引言
施工单位工程项目预算其实是随着实际情况而发生变化的,建筑施工单位必须在满足其质量的条件下进行合理的控制,不论是在投资决策的和设计的工程中和项目的实际实施过程中,都要努力把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和谐的对各项资源整合安排和使用,协调好人物财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的获得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
二、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获取预算数据不及时
传统的工程预算只是作为一种获取预算数据的工具存在,对预算数据获取的时间没有要求,因此,数据缺乏实时性就会导致后期的预算问题纠纷不断预算数据是工程预算最基本的前提之一,实时的预算数据对于工程预算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获取全方位造价信息的局限性,其中很多数据都是经过伪造得来,给业主造成了很大损失。传统系统中的预算信息也不完整,无法为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基础。
(二)预算流程不连贯
传统的工程预算流程是初步设计期间制定概算,施工图设计期间制定预算,工程结束后制定结算,期间所涉及到的预算信息只是作为一个被动核算的工具出现,没有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对于成本控制的巨大作用。以至于最后结算过程中,由于预算情况的不及时,产生了一系列索赔事件,耗时耗力耗财。
(三)预算流程不合时宜
我国的工程预算模式正在从原来的传统定额模式向工程量清单模式转化,当前的定额模式还尚未成形。除此之外,业内建筑企业基本没有形成自成一体的定额制度,工程清单的模式便失去原有的意义,未能从根本上形成对造价的控制。传统的管理体制对建筑项目影响非常大,内部管理者只是继承了传统习惯的定额价格管理制度,未能根据时代发展,充分的结合当代技术,所以在投标报价方面的工作力度依旧欠缺。
(四)管理合同不规范
建设项目合同的不规范问题经常会出现在签订合同的环节。合同标本的规范性是最为常见的问题,拟定者代表自家态度,缺少公正性,承包人的名义也被乱用,给预算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当下实行的是工程量清单制,为了更好的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条文制度,更好的规范相关人士的合同公正性,在合同中设立的新增条款要特别加以注意,在工程项目出现变动以及对意外事情的处理方式上面,存在的一些暗箱操作也要着重去解决和完善。
二、工程预算的特点及内涵
(一)工程预算的特点
通过财务预算部门与生产技术管理部门之间联合作用,通过对员工薪酬以及成本控制与原先的预算结合,通过技术与经济挂钩的方式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展开。全面的进行预算管理需要把全面管理的思想方式融入到员工的内在,形成良好的企业风尚。通过对全面预算方法的研究达到对企业成本最优化的控制,规范企业行为,提高员工素质,具体到各个项目各个环节的各个负责人。
(二)工程预算的概念
工程预算就是通过对企业未来经营状况的规划,在一个统一的企业预算的目标前提下对其进行预测的过程。并最终通过对其建设过程的监督与比对,进行及时的分析和目标更改,帮助相关企业更上一个台阶,达到企业效益更大化的目的。工程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就是通过一系列财务报表,整理出整个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经济活动,做出一个合理科学的财务估算。
(三)工程预算的作用
企业设立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就是要与其他相关的制度,工资部门相互结合,建立赏罚分明的机制,达到企业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工程预算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相关的从业人员要对市场的变化要做出对成本预算的迅速调整。并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提高执行力和企业政策变化的应变能力。编制企业预算财务表的工作人员要时刻保持一个理性的头脑,不可感情用事,确保企业在成本限制和管理条件下正常稳步推进。
三、施工单位工程预算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全过程预算意识
因为全过程的预算管理位于工程预算管理的龙头地位,所以树立这种意识对建设项目的决策、施工、结算等环节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建设项目的细节入手,层层管理,处处监督,实现全过程预算管理的目标。达到节约成本和提高施工效率的最大效果,保证了项目质量,扩大了企业的利益。
(二)竣工阶段要科学控制造价
承包商在对预先合同要求内的所有条款处理掉后,就开始进入工程结算账目阶段。甲方开始向乙方追讨后期账款的过程。这种简单的事情一旦涉及到金钱就会变得非常麻烦,双方不能对合同内容的细则达到一个共识,也正是因为这种事情的发生,常常出现对于制度漏洞的擦边球现象,这就导致后期的工程结算工作寸步难行。正是因为这些现象的发生,给承包商后期工作的展开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再加上审计部门存在执行效率不高的现象,审计结果延长周期,以至于造成工程项目各个施工环节存在恶劣利益链现象。所以,在施工单位工程项目管理中,竣工结算时要科学控制好预算。
(三)招标标中要合理控制预算
在招投标工作中必须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招投标工作要对各单位进行资格预先审计的话,就需要在投标前进行资格审查,对一些不符合要求的竞标单位要进行剔除。除此之外,施工甲方也要不定期的对施工场地进行勘察,以防施工单位出现外包现象,赚取利益差价。期间存在价位差和承建实力的问题,涉及到的证件和安全保障不足,外包的承建商很有可能资历尚浅,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四)预算制度流程要按部就班
老套的施工单位工程项目管理中,工程预算流程显得不合时宜。我国的工程预算模式正在从原来的传统定额模式向工程量清单模式转化,当前的定额模式还尚未成形。另外,相关的建筑工程企业很少拥有自家企业定额的能力,工程清单模式流于形式的现象便很常见了。因此要从根本上达到控制工程预算的目的,就要使相关的负责人员摒弃原先习惯的定额价格管理制度,灵活的把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企业自身的技术结合起来,在投标报价环节为企业尽一份力。
四、结语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新时代新型的管理模式迎合了市场需求,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全面预算的管理模式从原来单调的协调与计划转变成了现在兼具鼓励和控制的多功能体制。随着我国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优化改进,它也必将在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丽华.工程预算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J].中原油田石油分公司化工总厂,2011,(09):03.
[2]李太学.浅议加强工程预算管理下铁路企业成本控制的措施[J].管理科学,2011,(05):04.
[3]王芳.《铁路企业应强化工程预算》[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8):05—07.
作者 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