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对外开放发展阶段研究

【摘要】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与陕西省相邻,南与河南省相接,东依太行山与河南、河北两省毗连,自古就是东西方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省内矿产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内向型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格局,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山西省的不同时期的开放策,归纳山西对外开放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山西省 对外开放 发展阶段
一、改革开放主动探索阶段(1978~1991 年)
1978 年,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基本确定了我国实施对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随着改革开放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1985 年山西全面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1987 年太原海关建关,使山西省对外开放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山西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省外贸部门有计划地创建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扶持出口商品生产,使山西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山西省对外开放进入积极探索时期。截止 1985 年,山西省共建立了 32 个有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和 448 个生产出口商品的专业厂。同时,还建立了煤炭、糠醛、陶瓷等上百种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为扩大商品出口提供了充足的货源。此外,还在深圳、广州、天津等口岸城市设立了办事机构,在香港设立了进出口公司,并采取多种方式在国际市场上推销产品,先后在日本、香港举办山西出口商品展销会。1986 年 ~1991 年,山西出口值以年均 10.3% 的速度递增,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增加。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由 1986 年的 681 万美元增加到 1991 年的 3677 万美元。1986 年 ~1991 年全省「三资」企业累计出口创汇额为 5228 万美元,成为出口创汇的一支生力军。
二、对外开放成长阶段(1992~1995 年)
1992 年中国对外开放出现了新高潮,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作为 90 年代我国必须实现的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之一。90 年代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沿海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内陆地区的发展,内陆城市为沿海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原料和广阔市场。山西省抓住这个机遇,搞好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加工转化,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横向联合、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提供物质条件,为本省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积累资金。山西省把对外开放作为兴晋富民的战略措施来抓,投资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山西的对外开放。从 1995 年来看,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 13 亿美;「三资」企业发展迅速,达到 1587 户,利用外资 12.35 亿美元,「三资」企业出口创汇比上年增加 12.5%;外资投入率明显上升,投资领域逐步拓宽。
三、对外开放稳步发展阶段(1996~2000 年)
1995 年 9 月 28 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九五」规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这是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后的首个中长期规划,全会提出加快我国中西部开发的方针和政策,既给山西省提供了加快发展的宽松环境,也带来了接受省外、国外某些产业和技术转移的良机。山西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积极用好相关优惠政策,在国家由东往西的梯度开发中壮大自己。为实现全省外向型经济全方位、大跨度发展,1996 年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切提出「九五」时期山西省对外开放的主题目标和政策措施,提出了进口与出口结合、外贸与外经结合、外贸与内贸结合、官办与民办结合、科技文化交流与经贸结合,逐渐促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总体战略。「九五」时期,山西省对外开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对外贸易方面,全省海关进出口贸易总额达 67.18 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加 28.39 亿美元,年均增长 4.6%。其中,出口完成 50.8 亿美元,年均增长 1.6%;进口完成 5.28 亿美元,年均增长 14.9%。
四、全方位开放阶段(2001~2013 年)
2001 年 12 月 11 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对我国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2001 年 3 月 15 日,「十五」规划明确指出对外开放要持续扩大,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开放战略。「十五」时期,山西积极抓牢 WTO 带来的机遇,坚定实施「大经贸、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科技兴贸」四大战略。大力发展商品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十五」期间山西省在 2000 年发布的《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意见的通知》中提出这一时期我省主要采取加强对外贸易,扩大商品出口的外贸政策。WTO 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快速与国际接轨,接待海外游客数量大幅度上升,山西作为古老中国文明的代表和旅游资源大省积极把握这一机遇,积极发展本省旅游业。对外开放过程中,开发区作为引进外资的带头人,把利用外资作为这时期对外开放的重点。「十五」期间全省省级以及省级以上开发区由「九五」期间的 14 家,增加到 16 家。
五、「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新格局(2014 年至今)
2015 年 3 月 28 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开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山西省并未被成为国家「一带一路」规划的一部分,但山西可利用自身优势针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谋划自身发展,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扩大对外开放新空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很多的国家一直同山西保持贸易往来和外贸投资,「一带一路」的实施无疑给山西带来了对外开放的新机会。山西省地处内陆,与郑州,武汉等省市相近,虽未被纳入「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建设,但与其相邻的河南省、陕西省都在范围之内,山西应在建设过程中发挥良好的连接作用,推进自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机遇实施转型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一带一路」对山西省产生辐射作用,山西省应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找准自身定位,加强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山西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系,提高自身对外开放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高超.「一带一路」带来境外投资新机遇[N].国际商报,2015,(4).
[2]张敏.「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J].管理科学,2015,(30):275-276.
[3]许元荣.「一带一路」给产业发展带来多重机遇[N].第一财经日报,2015-3-3(A14).
作者简介:王洋(1991-),女,汉,山西晋城人,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作者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