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加强我国金融风险监管对策浅析

作者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又存在着众多金融风险,一旦监管不好,就会导致危机的发生。本文写在全球经济尚没有走出美国金融危机阴影的背景下,着重分析我国金融风险的来源并对这些来源提出几点加强金融风险监管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风险 危机 风险监管
金融风险,指任何有可能导致企业或机构财务损失的风险。金融机构如果不能够严格控制风险,其导致的危害是严重的,不仅会使该机构陷入危机,还有可能导致一系列连锁式危害。金融机构发生风险带来的后果往往超过对其本身的影响,金融机构在具体的金融市场交易中出现的风险,有可能使该金融机构破产,也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构成威胁,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经济衰退,往往要花几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完全从危机中走出来,因此研究我国金融风险的来源至关重要,从源头抓起,做好监管,给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一、背景介绍
2007年4月,全球经歷了一场史上罕见的金融危机,导致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金融结构对金融风险监管不够,危机的发生,使各国政府意识到预防金融风险的重要性。金融行业是一个高风险与高收益共存的行业,我国近年来金融体系发展迅速,但依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事情,并且发展较快,有许多旧问题还没有解决,又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旧问题累积起来,使风险增多,监管难度也加大。要正确认识和预防风险,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尽可能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
二、风险来源分析
随着市场迅速发展,市场竞争强度也增大,在面对这个复杂的市场结构的时候,金融市场要应对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大。从美国的次贷危机看,金融市场需要政府监管,政府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监管的同时要注意适度,有所为有所不为,防止因政府过度干预带来新的风险。下面就风险的产生来源进行分析。
(1)我国监管体系有待完善。从1978年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但对风险的监管步伐还没有跟上发展的脚步。长期以来,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工作都侧重于业务范围的控制,现在的风险管理体制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信贷风险的管理模式延续,同时市场金融风险监管部门的组织结构不是很完善。许多金融机构组织结构设计不合理、风险防范意识差、业务流程不科学、监督不力,导致风险管理体系存在一些漏洞。
(2)人们对金融风险的认知程度不高,防范意识、法律意识淡薄。我国在从计划经济转轨过程中留下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对金融风险的认识不是很清楚,缺乏防范风险意识,而金融机构的业务又具有很多特点:内容复杂、范围广泛、综合性强等,这些特点如果存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会导致风险的发生。
(3)市场透明度不高。我国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包括金融透明度不高。众多社会问题,比如看病难、上学贵、保障体系不完善……的累积会导致金融风险的日益增加,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会让我国金融风险发生概率增大。
三、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在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为了加强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建设,降低金融风险,建立合理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一)政府应当实施调控和改善监管来防预防风险
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政府作为监管者和宏观调控者,动用自己的权利,促进市场体系完善,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稳定和健全的经济和金融健康。随着市场的运行,市场具有一个天然缺陷,政府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各种手段控制,提高风险预警机制,市场还需要加强监管。
(二)谨慎创新,完善金融结构的信息披露
200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金融过度创新造成的,金融创新只能将风险在不同风险偏好者投资者之间进行转移,金融创新和衍生工具往往关系很近,而且往往反映缺乏透明度,信息不对称的消极方面,是比较容易通过金融风险转移,从而传递给大多数中小投资者。因此,政府应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应该加强监管,从而有序推进金融创新。根据“巴塞尔协议”对信息披露的要求,金融创新的监管应着眼于提高金融机构和金融创新产品的信息披露制度,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三)加强我国金融监管与全球金融市场的协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加快,金融自由化和国家间联系的紧密,在全球市场资金的全球流动,也使各国金融市场关联性增强。一旦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产生问题,就会传递到其他各国。金融创新与金融衍生工具的增加,产生了很多不确定性问题,如过度投机、放大风险等,金融创新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际游资冲击和破坏性。为了世界各地健康有序发展,应当加强金融监管和全球协调,加大监管力度,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以避免地区的不稳定转变为全球的金融危机。
四、小结
在当今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各国金融市场联动性增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阴霾暂未完全褪去。后危机时代,我国只有建立相对完善的金融风险监管机制才能更好的抵御来自各方面的金融风险,从而规范金融市场,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德旭,范力.切实保障金融创新中的金融安全――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J].上海金融,2008(10).
[2]赵志恒,孙秀梅.我国金融风险成因探析[J].商业时代, 2006(6).
[3]唐明琴.次贷危机下中国金融的困惑与选择[J].求索,2009(6).
作者简介:刘言(1990.9-),女,汉族,重庆市垫江县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研究方向:金融监管、税务。
作者 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