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下我国金融创新对策探讨

作者
作者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是金融监管、金融风险控制已经不能适应金融发展的新要求。金融危机后,经过几年的发展,实际经济趋于复苏,开始进入到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产业结构实现升级、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變,中国金融业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来推动中国金融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 金融创新 对策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金融创新现状
  当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相对来讲还比较弱,和西方的发达国家下隔壁,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金融创新上,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运作方面都表现出了不平衡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在金融股流动的过程中,金融系统的流动性过剩,金融流动运营的速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相对不平衡,农村、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充足的运作资金,使其发展速度变慢。所以,大力推进金融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
  二、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金融创新的策略
  (一)协调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
  金融危机再次证明,金融创新需要依靠实体经济。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金融危机创新应该将重点放在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上面,特别是为“三农”、“科技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等服务。首先,根据生产需求来推出金融产品,建立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融资共赢的渠道。我国直接融资体制建设逐渐完善,运作的环境出现好转,大企业经由资本市场来进行融资已经成为普通手段。对银行来讲,中小企业融资是劣势项目,以后的发展形势要求银行应该强化该项服务,来适应金融创新的新变化。对农村的金融需求来看,要大力推动“三农”金融服务体系上的创新,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保险等金融方面的服务,实现多方共赢,进而建立农村金融组织结构体系。
  (二)协调好市场导向和监管之间的关系
  金融危机时代下,需要不断强化监管,然而,强化金融监管并不是说金融创新可以不坚持市场化导向,这实际上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对于我国市场化发展来看,当前还未完成改革的目标,需要继续前进。从理论上来看,有监管和市场的最佳边界,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一边界的界定是比较困难的,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两方都会将该边界前移的冲动。所以,创建该目标是监管和市场存在的最佳结合点。
  (三)协调好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间的关系
  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情况看,西方的场外市场发展是非常快的,交易所自身的传统地位受到了冲击,有些人甚至认为交易所将成为传媒产业。金融危机爆发好后,交易所的价值需要重新进行审视。人们指出,金融工具创新与交易环节方面,危机重点是场外市场。与之相对的是,交易所上市的一些产品在流动性、成本、信息披露以及监管等多个方面都有明显的优点,并且这些有点对确保市场安全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场外市场在我国发展比较缓慢,探讨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场外市场发展道路,还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此外,在大力拓展交易所产品线的基础上,将交易所改造成金融超市,变成金融创新现实性强的关键场所。
  (四)创建合理金融工具路径,强化对金融风险监管建设
  科学掌握好合理的节奏是积极发展金融衍生品的重要条件之一,坚强有力的金融保障系统是切实发展金融衍生品的根本保障。提升金融衍生品的综合竞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切实掌握好主动权,特别是应该注意关注一些社会性的风险,并注意防范,不能只是从技术性与工程性方面的创新。
  金融创新中出现的风险分成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对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微观方面的风险主要是来自金融创新体系的内部,是经过创建完善并且有实效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能防范微观方面的风险。然而如衍生品之类的金融创新方面的工具由于自身具有虚拟性与契约性、证券化技术与对冲基金起到的杠杆作用,导致微观层面的风险开始逐渐向宏观方面扩散。所以,只是依靠市场本身是不能有效解决市场宏观方面的风险的,这自然需要政府与相关的管理层发挥其本身的经济职能,通过有效的监管措施拉防范并积极化解市场存在的宏观风险。首先,政府采用宏观调控并改善监管的方式来防控风险。可以通过会计事务所、评级机构等相关的中介机构等存在的道德风险,完全可以由政府采用监管与调控的方式来展开。评级机构出现利益冲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发行方采用的是付费业务模式,该模式导致了评级机构有实力为大的证券发行机构开展评级咨询。二是,业务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评级机构一般是进行评级、风险管理、业务咨询等方面的金融服务,但该评级机构对客户评级往往受利益方面的影响。对预期盲目乐观的预期所依托的资产价格的快速上升,使得人们负债去购买房产以及相关的金融资产,这也是系统性风险的隐患。在外部条件出现变化的时候,违约多带来的价格下滑就会出现,该风险是由单独的金融机构难以预防的。所以,金融管理部门还有权利与义务来避免负债率进一步上升,金融资产泡沫的循环。
  总之,当前我国金融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农村、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充足的运作资金,金融系统的流动性过剩等方面的问题,应该协调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间的关系,市场导向和监管之间的关系,创建合理金融工具路径,强化对金融风险监管建设,推动金融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协调的可能性探讨与协调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0(22).
  [2] 郑惠文.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风险监管理念及金融创新策略[J].金融经济,2011(14).
  [3] 桂剑,王明友,马静婷.中国金融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及建议[J]. 当代经济,2009(06).
  [4] 孙秀兰.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J].大连干部学刊,2010(02).
  作者简介:苟美洲(1975-),男,任职于西安市碑林联社小雁塔信用社,研究方向:金融投资。
  (责任编辑:李娜)


作者 苟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