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一体化下企业创新经济管理的模式

作者
作者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袭来,企业也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如何让企业在金融风暴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企业当前的重要工作。因此,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企业的发展重点之一,创建一个以知识经济,创新管理手段为核心的经济管理模式对企业有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 创新 经济管理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袭来,企业也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如何让企业在金融风暴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企业当前的重要工作。因此,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企业的发展重点之一,创建一个以知识经济,创新管理手段为核心的经济管理模式对企业有重大的影响。
  
  一、当前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结构不合理
  一般而言,企业的重大组织建设和重要人员调整往往都是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来决定,下属公司的组织建设和人员调整是由企业的下属公司的经理决定。但由于当前社会环境、组织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组织结构应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往往由于企业的管理者忙于其他事务而无暇顾及此事,致使企业的组织机构不能迅速适应组织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现代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不能迅速适应環境的企业将会很快被淘汰。
  
  (二)缺乏良好的用人机制
  很多企业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实际上无人监督,也就无人执行,有些企业情况发生了变化,但管理制度仍然是原有的管理制度,有些企业根据具体问题也能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来解决,但这些措施往往十分简单,没有经过周密考虑,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为鼓励员工提建议,设立提案制度,但只是在企业里放一个建议箱而了事,这样的管理制度不能称为有效的。企业只有详细规定了每一项制度,并制定出一整套的执行、监督、改进办法,才能保证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无专门的人员或组织进行成本管理
  一般在企业中并无专人管理成本,比如对于物品的节约一般强调靠员工的自觉,领导者有时间了就管管,没时间就听之任之,这种情况常常造成企业物质和财产的损失。有些企业用财务审计怍为成本控制的手段,以防止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浪费或流失。但实际上财会部门是一个业务部门,它应当从事的是业务的工作,而不应当负有管理的职责,并不能通过财会部门来提高企业效率的管理工作。
  
  二、创建新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组织中管理客体的种类和数目越来越多,传统的管理组织和管理机构越来越不适应管理客体发展,在管理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这些管理难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实践证明,随着管理客体发展的需要,对管理主体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是当务之急。事实上,企业管理主体也正是随着管理客体的发展而发展的。
  
  (一)广招人才,建立人才管理机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掌握知识经济规律的高级管理人才、知识创新和技术应用型人才,谁就拥有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和优势。因此,在高素质人才资源紧缺和人才争夺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更应加大获取人才资源的工作力度。广集人才,企业应将获取后备人才的视线提前投向全国各层次的大学、大专和高校职业教育学院,符合企业需求标准的人才一经发现,便提前与其签订录用(聘用)合同,投人培养资金,加强培养力度。这样,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和竞争中就有了稳定可靠的高素质后备人才资源。
  
  (二)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企业员工所具有的知识和聪明才智,只有在他们自愿合作时,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企业采用传统的计件工资等激励制度的管理,始终使员工在被动的工作状态下,去创造效益,这种管理在现代的企业中已失去了其激励效力。为此,建立新的激励机制已迫在眉睫。从产权关系上解决激励机制问题。这是一种将企业高层次的管理及技术人员为主的企业员工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效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机制。企业员工有权在一定时期内用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新股份,并将员工的知识资本具体量化为企业产权,员工由“打工仔”变为企业的主人,并愿意为企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是一种有效的内在激励机制。
  
  (三)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网络化管理
  现今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财务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采用财务管理软件,可以从技术上解决信息不及时和监控脱节滞后问题。应用统一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逐步引进、消化、开发使用国际先进的ERP系统软件,是企业内部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企业应结合实际,积极引进开发运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率。
  
  (四)加强资金管理,合理配置资金
  企业要发展,资金是关键。首先,了解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特别是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析现金流量表,掌握企业的现金状况和现金的来源及使用去向。企业要准确预测资金的收支时间和收支额度,保证收支平衡。二是要合理分配资金占用,使各项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做到合理组合,企业对于每一项投资,都要进行严格的可行性分析,从收益和风险两方面进行评价,把资金用在收益大、风险低的项目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企业价值。企业要及时处理不良资产,对于导致损失资产的责任人的责任应予以追究,强化对资产的管理,确保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使企业资产状况处于良好的状况的管理,在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的前提下,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贺建清,胡林龙,创新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
  [2]张苏,美国企业的两种知识管理模式——结合实例的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01(1)
  [3]蒋冬青,张学英,论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2)


作者 周斌 黄铭福 张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