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离—份额法的黑龙江省富锦市产业结构变迁与竞争力分析

作者作者

摘 要: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分析富锦市产业结构变迁及竞争力变化情况。将黑龙江省作为参照区域,通过对 2003-2017 年富锦市三次产业的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分量、竞争力分量以及偏离分量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总体看富锦市三次产业结构优于黑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具有产业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但是分别看三次产业,第一、三产业虽然具有结构优势,但是竞争力不足,第二产业具有区位竞争力,但产业内部结构亟待调整。为此提出对策建议:富锦市应把握农业强市优势,稳固农业主导产业地位,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尤其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转型,推动富锦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结合区域特有农耕文化提升第三产业竞争力,充分发挥产业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促进富锦市经济长足发展。

关键词:偏离-份额分析法;富锦市;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2.005

0 引言

富锦市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平原之一的黑龙江省,优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使得富锦市始终作为黑龙江省的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是富锦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富锦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十三五」期间的发展重心,从注重产量到提升质量,政府鼓励初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带动富锦市经济发展。富锦市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农耕文化、绿色生态文化的旅游项目,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富锦市在黑龙江省的经济综合实力由 2006 年的第 19 位上升到 2016 年的第 9 位,但是三次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不合理的问题,2017 年第一产业比重为 48%,在三次产业中比重始终最大,但是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潜力没有充分挖掘,2017 年第二产业比重仅为 19%,说明富锦市产业结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2017 年第三产业比重为 33%,第三产业发展较为合理。如何使三次产业优势互补、淘汰劣势产业,把握农业资源优势,加大力度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是富锦市发展的重点。因此掌握富锦市产业结构及竞争力优势,对促进传统农业大市产业转型升级及经济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富锦市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2017 年地区生产总值 203.7 亿元,比上年增长 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97.3 亿元,增长 3.6%;第二产业增加值 38.8 亿元,增长 12.2%;第三产业增加值 67.6 亿元,增长 8.5%。三大产业结构比为 48.6∶19.4∶33.8;第一、二、三产业对 GDP 的贡献率分别为 47.8%、19.0% 和 33.2%。2003-2017 年富锦市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平稳,并且始终大于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是富锦市的支柱型产业,根据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2017 年富锦市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首次大于 50%,说明富锦市刚刚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还是以轻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生产初级产品。但是,2003-2010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始终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2011-2013 年第二产业增加值短暂超过第三产业增加值后,从 2014 年起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差距明显加大,且 2017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是第二产业增加值的两倍,第三产业为富锦市经济增长焕发新的动力。

2 富锦市产业结构变迁及竞争力优势研究

2.1 SSM 模型构建

偏离-份额分析是一种根据上一级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评价地区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水平的方法,分析结果用于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将被研究区域的经济增长量(G)分解为份额分量(N),结构偏离分量(P)以及竞争力偏离分量(D),份额分量即该区域某产业与上一级区域总产值同比例增长时相应的增长量,结构偏离分量反应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竞争偏离分量是反应某产业在区域内竞争力的指标。以此来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或衰退的原因,找出区域内具有结构优势及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确定区域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本文将黑龙江省设定为参照区域,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观察富锦市的经济结构和竞争力水平,首先以 1 年为周期,分别计算各产业偏离值,直观体现产业结构及竞争力偏离的变动情况,其次将周期设置为 5 年,分为 2003-2007 年、2008-2012 年及 2013-2017 年三个阶段,分析每个阶段产业变动情况。偏离份额模型表达式为:

上式中富锦市的经济增长量 Gi 分为 Ni,Pi 和 Di 三个分量,其中 Ni 表示富锦市 i 产业按照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率增长得到的经济增长量;Pi 表示富锦市由于 i 产业的结构优势带来的经济增长量;Di 表示富锦市 i 产业由于区位竞争优势带来的经济增长量;Pi>0 表明该产业是快速增长产业,Di>0 表明该产业具有区位优势。Ti 表示富锦市 i 产业的总偏离分量。

2.2 结果与分析

(1)从份额分量看,总体上 2002-2017 年三次产业的偏离份额分量均大于 0,说明富锦市三次产业产值增长率均高于黑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的增长率。其中,第一产业份额分量的数值普遍大于第二、三产业份额分量的数值,说明富锦市第一产业在黑龙江省占重要地位,带动了黑龙江省农林牧渔产业发展,第二产业份额分量的数值在多数年份中都是三次产业份额分量数值中最小的,说明第二产业与第一、三产业相比,产业优势发挥不明显。从结构偏离分量看,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分量数值总和为-21.838,说明富锦市第二产业结构优势与黑龙江省第二产业结构优势比相对较弱,多数年份第一、三结构偏离分量数值都大于 0,说明富锦市第一、三产业结构较黑龙江省第一、三产业结构更具有优势。从竞争力偏离分量看,第二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数值总和为 33.286,第一、三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数值总和分别为-23.438、-3.443,说明第二产业具有区位优势,与全省其他地区相比更具竞争力,而第一、三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计算结果见表 1。

(2)从份额分量看,2003-2007 年和 2008-2012 年两个时期,份额分量数值顺序均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说明 2003-2012 年富锦市经济主要靠第一、三产业带动;而 2013-2017 年第二、三产业份额分量分别为 5.40、 4.53,第二产业份额分量略大于第三产业份额分量,说明富锦市第二产业逐步发展。从产业结构分量看,三个时期的三次产业结构分量总值均大于零,分别为 0.49、15.03、4.41,说明富锦市产业结构较为合理,2008-2012 年和 2013-2017 年两个时期第一、三产业结构分量数值均大于 0,说明富锦市第一、三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效应较大。从竞争力分量上看,2008-2012 年和 2013-2017 年竞争力分量数值均大于 0,说明 2008-2017 年富锦市第二产业具有区位竞争力优势。从三次总偏离上看,三个时期总偏离数值总和分别为-10.62、52.21、-15.37 ,说明富锦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先增长后下降,2008-2012 年富锦市经济增长速度高于黑龙江省整体水平,但 2013-2017 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计算结果见表 2。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根据上文分析,得出结论:首先,从产业结构方面看,总体上富锦市整体产业结构优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说明目前富锦市朝阳产业比重大,具有发展空间,但从三次产业分别看,第二产业的结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产业仍然是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相对合理,具有产业结构优势,2013-2017 年第三产业产值比例逐渐增加。其次,从竞争力方面看,只有第二产业竞争力优势明显,说明富锦市需要尽快调整产业结构,挖掘第二产业发展潜力,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并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寻求增强第一、三产业竞争力的途径。

3.2 建议

第一,继续发挥富锦市第一产业的主导优势地位。富锦市应抓住绿色高标准农田的优势,积极建立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志,紧跟「互联网 + 农业」的趋势,打造富锦市特色的粮食、禽畜农产品品牌,通过互联网媒介宣传,拉动富锦市第一产业产品的消费需求,增强富锦市第一产业区域竞争力。

第二,依托富锦市农产品资源优势,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首先,完善镇级工业小区,因地制宜的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镇村农产品的仓储、加工和物流水平。其次,结合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机制逐渐将富锦市低效、低收益的农产品加工业淘汰,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原有的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升级。最后,结合第一产业特色农产品,打造三江平原绿色食品加工销售中心和物流基地,为农业全链条产业化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注重提高品牌意识,推动「农业 + 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首先,富锦市应发挥地区特色资源优势,将农耕文化和生态文化融入旅游产业,加大力度宣传富锦市旅游产业品牌。其次,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鼓励引入社会资本,扩大旅游产业规模的同时引入更多新的思路。最后,增强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的景区服务人员,同时大力推动餐饮服务行业的发展,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周边服务业发展,从而提升富锦市第三产业的区域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穆瑞杰.黄淮四市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9,17(04):199-201.

[2]韩国珍.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分析——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法[J].西北人口,2013,34(01):126-129.

[3]朱震锋,曹玉昆,王非,等.基于偏离-份额法的伊春国有林区产业结构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5,14(04):385-390+428.


作者 张宇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