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作者
作者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多的挑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一方面是大学生越来越崇尚的自我张扬和自由个性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教育工作中贯彻要求。两者之间的矛盾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造成很大的冲击,使得教育效果受到很大影响。着重探讨如何以尊重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出发,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普遍性和个性化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落实于教育实际中去,在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培养新一代大学生正确合理的价值观。

关键词: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瓶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14502

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背景,对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造成很大的冲击。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让青年人更多的热衷于追求成功追逐名利,而讲责任、讲奉献、讲服务的意识在年轻大学生中越来越不被重视。特别是在面对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社会现实,大学生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个人所得和收获上,集体利益社会责任对于大学生来说变得更加模煳,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也产生对立情绪,习惯于将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凌驾于集体主义之上,进而造成大学生信仰迷失和思想的空虚,阻碍着大学生真正的成长成才。

1 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造成冲击

李克强总理在新一届政府记者招待会上强调,中国当前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如果继续下去势必会触及一大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但是如果不改,经济就难以持续健康发展。的确,当前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贫富不均等问题,都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商业欺诈、食品安全等各类问题映射了社会层面普遍的诚信缺失和道德滑坡。再加上资本对社会运行的控制,使得人们的物质欲望和功利主义思想被更大的激发出来。而这些对于处于成长期,价值观念尚不成熟的青年大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社会发展进程中,不管是党内还是其他岗位的劳动者,也涌现了许许多多时代先锋和改革模范,他们的光辉人格和英勇事迹为人民所歌颂景仰。但是,如果没有很好的宣传引导,这些对大学生的影响都是有限的,我们在宣传主流价值观念的同时,更多的是要警惕不良社会现象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侵蚀。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空前的繁杂,对于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而言,更多的是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加上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尽负责,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之风在青年中盛行,急功近利思想和一夜暴富心理在大学生当中开始占据市场,进而让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不良影响。

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传统的教育方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高校政治理论教育课仍然在发挥着思想教育主阵地作用,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缺乏一定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不够,在面对各种不利影响的冲击下,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遭遇瓶颈,造成工作成效的低下。特别是在高校在读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在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需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自我实现的情况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就更难以保证。

2 解决成长需要,克服价值观教育瓶颈

克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瓶颈,首先要在解决学生的实际需要上下功夫。传统的说教方式,已经很难产生应有的教育效果。在学生利益诉求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认真分析和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把握大学生的成长需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诉求,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去解决学生的发展需要,才能够更好的获得学生的信任,为开展价值观教育提供基本前提。我们需要在借助传统的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更多的挖掘社会资源资源,增强社会、学校、家庭的联动,形成全方位教育格局。在高校内部,应积极探索班主任、班导师工作制度,克服仅以辅导员为教育主力的传统教育思想,塑造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让学生更多的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心,推动建立新型的更为融洽的师生关系,争取教育主动。

再者,还要处理好普遍教育与个性化指导的关系。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念不应当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在普遍的价值共识的前提下,有个性化的差异。正如马克思所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由于价值判断在不同的个体所体现为对不同价值关系的认识和反应,因而,不同的成长背景和认识水平所产生的价值判断自然就存在差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应当尊重这种差异,在教育工作中做到因势利导,尽可能的减少对于个体的过高的要求和过多的负担,把握好教育之度,避免造成学生的对立情绪,以包容的态度,正视价值认同感和价值观教育中的差异性,从而更好的发挥主流价值观念的渗透性,增强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性。

另外,要克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瓶颈,还要针对各种错误腐朽思想和不良社会现象开展批判斗争活动。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宣传活动中,不仅要更多的宣传积极正面的内容,同时也要对错误虚假的社会现象开展批判斗争活动,在批判中增加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辨别能力,增加学生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其中,特别是对学生的利益观教育中,要帮助学生树立对待金钱和利益的合理态度,避免过于强调所谓的成功的追求,而养成学生浮躁的急功近利心理和利益至上思想。尤其是处在当前网络信息泛滥的时代,如果缺乏对学生进行应有的辨别能力教育,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就很难实现。

3 注重实践,增加大学生价值观养成的自觉性

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全过程,离不开对大学生思想引导过程中网络主阵地的争取和运用。在新媒体时代条件下,传统的宣传媒体正逐步的被取代,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多的被网络所占据,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便捷性、多元性、匿名性和虚拟性等诸多特点,为高校大学生率真的思考、无拘束的情感表达和便捷的沟通交流构筑了一个极为理想的舆情平台。 高校网络舆情作为新时代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式,已然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兴力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更应当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争取的主阵地。

大学生正确价值观教育离不开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弘扬。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极大便利,提供了更多的价值观念的碰撞交流,以及快餐式文化的流行,这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发扬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不可忽视的便是对大学生进行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更多的吸收和利用传统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相结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心理认同感。积极发掘传统文化的美感,增强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实时开展传统文化学习热潮,让学生不自觉的受到应有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以优秀而又不失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为推动,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积极的校园环境。

高校大学生价值教育还要与实践紧密结合。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不应当是抽象的,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更多的应该是具体化,与实践相结合的。 一方面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形象化、具体化、现实化的解读,让学生能结合现实之例更直观的理解其中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在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解决学生实际需要以外,也需要将教育融入到每一次的实际教育活动中去。让学生明确合理的奋斗目标和成长态度当以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为基础,注重提升知识水平和能力才干,以务实肯干的为学为人态度,服务社会,发挥个人应有能力。通过课堂内外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体验正确价值观养成过程中的乐趣,加强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追求进步的热情和积极态度,强化价值观教育的后效性和长效性。

4 结语

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养成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普遍困难,这与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密不可分,因而短期也难以轻易改变。今天,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增强综合国力,将人口压力更好更快的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就必须将德育和智育相结合,注重全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因而,大学生思想教育可以说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教育实践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相结合,以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成长需要,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念教育水平就能够不断得到提升,并逐步取得应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倪合良.传统文化在社会共同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J].求是,2006,(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汤力封,赵晰丽.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

[4]张兴海.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目标体系及构建原则[J].思想教育研究,2012,(5).


作者 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