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东向外贸强省跨越转变的路径选择

作者
作者

摘 要:广东作为外贸大省的地位已毋庸置疑,向外贸强省跨越转变就成为了广东省现阶段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目标。首先阐述了「外贸强省」的基本特征,其次分析了现阶段广东与外贸强省的主要差距,进而提出向外贸强省跨越转变的路径。

关键词:广东;外贸强省;路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04902

1 外贸强省的特征

外贸强省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综合性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外贸强省这个概念的界定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标准。但学者们普遍认为外贸强省是既有「外贸大省」进出口总额排名居国内前列的特点,又有贸易结构合理,进出口附加值高,且具有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省份。其具体特征如下:

(1)贸易总量大。外贸强省应该具有「量」方面的优势,即具有较大的贸易规模指标,该指标以进出口额的高低以及占全国总进出口额的比重来反映贸易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2)内资企业为贸易主体。内资企业中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应该成为省域对外贸易的主体,其比重约占 70% 左右,外资企业占 30% 左右。

(3)贸易市场多元化、分散化。贸易市场多元化、分散化有利于分散风险和促进贸易的长期发展。「外贸强省」对前三位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占其进出口总额的 40% 左右。

(4)贸易结构以服务贸易为主导。外贸强省应该以进口初级产品,出口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的服务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服务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总额的 25% 左右。

(5)具有丰富的贸易方式。外贸强省既要有加工贸易方式又要有非加工贸易方式,而且非加工贸易方式所占比重约为 60%,大于一般加工贸易方式。

(6)具有宽松的贸易环境。对外贸易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贸易环境,以促进对外贸易持续、稳定的增长。

2 广东与外贸强省的差距

近十年来广东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不断攀升,从 2002 年的 2210.92 亿美元,上升至 2011 年的 9133.34 亿美元,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量」的优势已经形成,是名副其实的外贸大省,但离真正意义上的外贸强省还有一定差距。

(1)内资企业依然处于次要地位。

通过对相关数据整理可以看出,广东省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的快速增长。2011 年广东省外贸总额 9133.34 亿美元,其中出口额 5317.93 亿美元,进口额 3815.41 亿美元。在当年的出口额中外资企业出口总额为 3247.63 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61.1%,超过了广东省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之和。在进口方面,从金融危机前的 2007 年至 2011 年,外资企业的进口额一直在 2000 亿美元左右,而国有企业的进口额只有 500 亿美元左右,甚至国有企业占总进口的比重也由 2007 年 18.9% 下降至 2011 年的 12.3%。

(2)贸易市场集中化。

2011 年,广东省前三位出口贸易伙伴是:欧盟、美国、中国香港,向前三位贸易伙伴的出口额占到广东全年出口总额的 67.8%,同比增长 13%。同年,广东省前三位进口贸易伙伴:日本、东盟和韩国,占广东省全年进口总额的比重为 37%,同比增长 11.3%。可见广东省贸易市场相对集中,对个别贸易伙伴的依赖性较强,无疑降低了贸易市场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程度。

(3)对外贸易结构的总体层次较低。

外贸强省必须拥有以服务贸易和高技术产品为主导的贸易结构。2011 年广东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 884.9 亿美元,在广东省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只有 9.7% 左右,这与外贸强省要求服务贸易所占比重应超过 50% 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同年,广东省高技术产品贸易额为 3632.2 亿美元,占全省外贸总额的比例为 39.8%。可见广东省对外贸易结构的总体层次较低。

(4)加工贸易仍是广东省的主要贸易模式。

2011 年广东省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进出口额分别为 4055.8 亿美元和 5077.5 亿美元,一般贸易额与加工贸易额的比例为 0.63:1,所含附加值、科技含量较低的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依然较大,而一般贸易比重较低。可见广东省的贸易方式仍然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这与外贸强省一般贸易的比重大于加工贸易的情况截然不同。

(5)贸易环境不断恶化。

我国是贸易制定和规则的接受者,在国际争端中处于低端地位。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已经连续 17 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而广东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他们对广东省出口产品进行调查的主要发起人。2011 年广东省出口的机电、轻工、农产品、纺织品、虾、家具、彩电、鞋等产品共遭受来自 17 个国家(地区)发起的 90 起贸易摩擦案件,其中每个涉案金额都超过 1 亿元,涉案企业上百家。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涉案产品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3 广东向外贸强省跨越转变的路径分析

(1)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推动贸易主体发展多元化。

一方面广东省政府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通过改制、重组、集团化发展,整体推进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加快国有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促

进国有外贸企业成为扩大外贸出口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营造良好氛围以及鼓励、扶持、引导等措施,促进民营出口企业加速成长壮大,加快走向国际市场。

(2)实施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构建均衡合理的贸易市场格局。

重新审视和调整原有的市场多元化战略。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对外投资等方式开拓全球市场。在重点开拓贸易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同时,还要有选择地开拓新兴市场,在全球形成合理、多层次的多元化格局,以分散风险,适应广东外贸不断扩张的需求。

(3)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优化贸易结构。

服务贸易的高速增长是外贸强省的突出特点和重要标志。一方面协调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发展关系,积极发展传统与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贸易出口效益。另一方面要研究制定有利于发展服务贸易的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税收、资金支持等方面,优先考虑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促进广东服务贸易发展。第三,建立一个有效的、完善的、可靠的市场体系,完善管理规则,为服务贸易在竞争中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4)加快发展一般贸易,实施加工贸易本土化策略。

一般贸易的整个产业链都在国内,其涉及和辐射的地区广泛。加工贸易以简单的加工组装为特征。加工贸易在现阶段对广东贸易结构升级帮助不大,对外贸经济的贡献十分有限,而且加工贸易的大量出口容易造成贸易摩擦。所以现阶段要合理协调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比重,大力促进一般贸易的发展。并通过强化技术创新,加快培育自己的名牌产品和自主技术,不断扩大一般贸易出口比重。另外,要转变加工贸易的发展战略。通过实施加工贸易本土化策略,让外来企业逐步成为植根于本地的企业,使加工贸易由「两头大、中间小」的状态逐步演变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

(5)完善贸易促进体系,创造良好的外贸发展环境。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通过营造良好的外贸发展环境,支持外贸企业做大做强。为此,政府应通盘规划构建贸易促进体系,在对外贸易中获取更多的比较利益。一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改革外经贸体制。既要建立一个统一、稳定、规范和高效的贸易管理和服务促进机制,又要加快外经贸法规的修改、完善工作。二是促进产业、企业和贸易有机结合。政府从扶持为主转变为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简化进出口审批程序,为外贸企业提供便捷通关服务。 三是进一步探索建立和逐步完善进出口协调机制的可能性。主要是对国内产业形成重大影响,并且在国外容易引起贸易报复、摩擦的机电、轻工、农产品、纺织品及鞋等产品。四是提早考虑应对国际摩擦的对策。针对具体的敏感性商品,在可能遭遇摩擦的情况下,建议采取临时出口调节税办法,抑制出口数量过快增长。

参考文献

[1] 朱慧强.广东从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过渡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南方经济,2001,(9):6768.

[2] 张守营.中国外经贸或将进入低速增长时代[N].2012612(B02).

[3]张振举.广东由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转变的困境与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3,(2):35.


作者 张振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