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高校学生会组织改革与建设研究

摘 要:高校学生会组织改革是提高青年学生干部能力作风的「关键一招」,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关键一招」。近年来,各高校学生会改革工作虽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在干部培养、组织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较多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会组织存在的五项改革困境,从三个维度对进一步加强学生会组织建设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学生会组织;改革;建设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1.053
高校学生会是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与团委的指导下,一支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传递学生心声、维护学生正当权益为要求,以畅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搭建交流桥梁与服务纽带为目的学生组织。步入新时代以来,团中央不断加强学生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深度融合,先后印发了《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下面简称改革方案)《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改革的若干意见》(下面简称若干意见)等指导文件,各高校学生会组织的改革工作也取得较为显着的成效。为进一步发挥学生会组织在服务广大学生、构建文明校园等领域的先进作用,各高校应将学生会改革与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抓实抓细,不断增强学生会组织在学生群体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推进高校群团事业建设。
1 新时代推进高校学生会组织改革的重要意义
1.1 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时代要求
学生干部作为构成学生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广大青年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和关键少数,是推进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和突破口。近年来,在加强学联学生会改革的时代大潮中,始终将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强化对学生干部队伍工作能力与工作作风的要求,使学生干部真正成为向学生群体传递党的理论思想、倾听同学心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三届全委会全国学联二十七大的贺信中将引领新时代广大青年学子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摆在战略高度,要求各级党委要深刻「把握青年特点」,扎实推进青年学生教育培养工作,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建设「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学生干部队伍。新时代推进高校学生会组织改革就是要以政治坚定、能力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为引领,团结带领广大先进青年在新征程的发展道路上矢志拼搏奋斗,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添砖加瓦」。
1.2 完善高校民主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要求
学生群体作为高校民主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参与者」与「贡献者」,更是推动高校实现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在《若干意见》中,突出强调了各高校应规范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充分发挥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的「回音壁」和「收信箱」作用,让学生代表大会成为收集同学诉求,讨论学生事务的决策议事平台。学生会工作人员应走进学生,深入调查,征集同学们在教育教学、成长成才、生活服务、权益维护等方面的真实需求,并在学生代表大会上对各类提案进行讨论、酝酿和表决,会后将提案以工作建议的形式如实反馈给学校各职能部门。此项制度的建立和推进,一方面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体现「服务同学」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能够协助学校教育管理者更加准确的获悉学生建议,为高校管理注入「民主」的强大基因,使高校的决策制定更加科学化和民主化,从而推动高校民主管理体系与管理能力的逐步完善。
2 高校学生会组织改革与发展困境
2.1 学生会组织职能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要想最大程度发挥学生会组织在高校青年教育与服务中的重要地位,就要准确明晰学生会职能定位这一核心要义。《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明确强调,学生会要以「全心全意服务同学」为宗旨,这就要求在学生会组织要充分聚焦「学生」主体,不断强化「服务」功能。若将学生会比作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团委教师则为建造这座「桥梁」的「工程师」,但在个别院级层面学生会组织的「桥梁作用」却发生结构性失衡。院级学生会的日常工作多数由学院团委书记或辅导员老师指导开展,部分教师并未摆正学生会的职能定位,并未聚焦学生会的主责主业,让学生会成为帮助老师分担管理任务的「个人机构」,甚至让学生成为宿舍管理、文明纠察、校园保卫等行政职能的实施主体,错误的指导观念导致学生会组织的职能定位出现严重偏差。
2.2 工作人员遴选条件与程序有待进一步严明
学生干部能力与作风的综合表现是保障学生会组织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本轮学生会改革中,各级团委按照文件要求,及时变革以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作为学生干部准入与「晋升」唯一指标的传统模式,将政治态度摆在首位,不断强化学生干部的政治性;将道德品行、纪律作风作为重要考量因素,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先进性;将学习情况作为发展的硬性指标,不断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性。在遴选程序中,着重强调基层推荐与政治审查,以更加严明的要求把好「入口关」。但由于学生会组织在推行改革前长期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部分学生加入动机偏移、服务意识淡薄、功利主义抬头,更让学习成绩成为多数学生干部的「痛点」,在学习综合排名前 30% 的刚性要求下「惨败下马」。因此,在未来的学生会组织发展建设中,要不断提高对学生干部综合表现的考察,让学生干部真正成为能够引领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先进群体,而不是干部的短期「培训营」。
2.3 述职评议与轮值制度有待进一步探索
《若干意见》中提出各高校要建立以学生代表为主体、以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与校团委为重要评议人员的学生会述职评议会制度,评议人员要定期通过述职评议会从多个维度对主席团成员及工作部门负责人的综合表现与履职情况进行评定,从而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同时,《若干意见》还调整了学生会主席团的组织框架,要求探索主席团轮值制度,不断提高主席团的工作活力,提升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性。在文件的指导下,各高校积极探索学生会述职评议会制度与主席团轮值制度,并于 2020 年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前后印发了相关实施文件。但纵观全国各高校改革实况,以上两项制度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自有模式,少数较早实行该制度的高校也难以形成一系列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的运行模式,对于相关制度的考察范围、指标设定、奖惩机制等方便尚有较多空白。
2.4 「小官僚主义」风气有待进一步根除
去「官僚化」作为本轮学生会组织改革的重点内容,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铲除学生干部「小官僚」风气,让学生会回归服务本位。为有效变革学生干部的职级意识及官僚化倾向,2020 年各高校及时重新调整了各层次学生干部的职位称唿,将「学生会干事」统称为「学生会工作人员」,将「部门部长」改为「部门负责人」,从观念层面不断淡化学生干部「官本位」思想,不断强化「主人翁」意识。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干部的「作风病」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彻底整治的,即便是在各级团委的重拳整治之下,仍有不少学生干部将加入学生会当作是获取「特殊权利」的途径,将辅导员奉为「顶头上司」,将学生视为「管理对象」,将「抖官威」的不良风气带进校园,严重影响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与在学生心目中的公信力。
2.5 学生代表大会召开有待进一步规范
学生代表大会是学生会组织的权力机关,承担着学生会组织章程的制定与修订、听取上一届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主席团成员、听取提案工作报告等多项重要责任。2017 年印发的《高校学生代表大会工作规则》对学生代表大会的各个方面均做了较为明确的界定,并要求学生代表大会的召开周期不得超过两年。但通过各高校 2020 年公示的学生会组织改革情况及自评报告显示,多数院校均在当年才逐步落实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经验的缺失导致大会在召开的过程中出现较多原则性失误。在大会召开前,大会筹备工作组未能严格履行其职能,致使学生代表的产生错失群众性、提案征集缺乏广泛性。在大会召开的过程中,大会主席团并未深刻了解大会的主要任务,大会议程的制定存在明显遗漏,错将「换届选举」作为大会的唯一任务,学生代表沦为举手表决的「工具人」,导致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并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3 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会组织建设的实施建议
3.1 坚持党的领导,明确职能定位
学生会组织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各高校应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干部敢于自我革命,将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引领力作为首要任务并贯穿到培养考核的全过程。作为学生干部,首先要坚定跟党走的政治信仰,明确「民族复兴建设者」与「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大历史责任;其次,要时刻牢记学生干部的根本宗旨,将「服务同学」思想入心入脑。除此之外,高校团委应充分激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断创新教育培训形式,逐步扩大培训对象覆盖面,通过理论课堂、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等形式,有力加强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与服务精神培养,使学生会组织真正实现「从同学中带着困难来,怀揣真情到同学中去」的工作目标,号召带领广大学生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勇做自信自强、奋勇拼搏、心系人民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3.2 坚持从严治会,塑造清新形象
推进「从严治会」作为孙春兰副总理代表党中央对学联学生会改革作出的明确要求,各高校应以「严」字当头,不断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任用标准与培养质量。首先,要做到政治严格。各级团委在开展学生干部选拔与任用时,要将《若干意见》中「学生会工作人员应当为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的政治标准作为灵魂主线贯穿始终。其次,要做到组织严整。要充分聚焦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优化学生会部门设置,提高人员选聘标准,实现学生会组织的科学瘦「身」但不瘦「能」。最后,要做到作风上严实。广大学会干部在工作岗位上要恪守学生本分,改进工作作风,摒弃庸俗习气,营造平等的文化氛围,将为同学服务作为初心,将提高学生满意度作为使命,以奋斗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塑造清新阳光的组织形象。
3.3 严格学代会制度,推进民主管理
学生代表大会是否能够规范召开直接关系到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其在保障学生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治理与监督的目标设定。按照相关文件要求,高校各级党委要扛起主体责任,将指导各级学生会组织召开学生代表大会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确保按期召开与规范召开。一方面,要选准人。学代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主席团成员与学生代表大会常设机构,因此学生代表的选择要充分体现群众性与广泛性,要覆盖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代表广大同学们选举出值得信赖的「火车头」。另一方面,要议真事。学生会组织要畅通广大学生反映诉求、进言献策的主渠道,让学生代表大会成为学生会及学校帮助同学们解决实际困难的重要平台,保证高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民主管理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蔡颖蔚,陈浩,曲直,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路径研究[J].高校共青团研究,2020,(Z1):166-168.
[2]习近平.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三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七大的贺信[J].中国共青团,2020,(16):5.
[3]王宝鑫.高校学生会发挥服务功能的基本逻辑与实践路径[J].高校共青团研究,2020,(Z1):173.
[4]本报评论员.坚持从严治会 塑造清新形象[N].中国青年报,2020-09-23(01).
作者简介:汪家擎(1996-)男,辽宁抚顺人,锦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书杰(1969-),女,辽宁锦州人,博士,锦州医科大学公共基础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与管理(通讯作者)。
作者 汪家擎 高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