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探讨

摘 要: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想要对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良好的效果,就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对应的优化,而对于我国的事业单位来说,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事业单位在近年来的发展背景下积极借鉴市场中优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受到了一定的推广。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激励机制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升,还能更有助于强化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这样能够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有效的问题调整。通过这些问题的影响,能够使事业单位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工作人员需要了解激励机制,应用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效果,并分析其可应用价值,这样才能使激励机制得到有效的应用,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激励机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分析;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1.020
0 引言
激励的主要目的是激发一个人对工作或对其他行为的内在动力。而将合理的激励机制应用于事业单位的员工管理中,能够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能够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收益,并且还能够促进员工的发展。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整体工作状态会对最终的工作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事业单位内部的员工始终能够保持一个积极进取的心态,对于员工的整体发展来说,也是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激励机制,主要是通过一些事物或者精神来使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升,这对于员工的工作顺利发展和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极为重要。除此之外,合理开展员工激励,还能够有效发挥员工的整体潜力,所以说充分的激励是挖掘员工潜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1 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探讨现状概述
对于现代化的事业单位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虽然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激励机制中涉及的内容依旧较为复杂,并且激励机制涉及的应用价值以及地位,是保障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结构合理,并且能够有助于推动事业单位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而在我国进行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优化时,需要合理地将激励机制应用于其中,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员工之间能够互相协作并且互相帮助,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服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得到优化,对于强化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来说极为重要。
2 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探讨出现的问题
2.1 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背景下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随着近年来人权和国家发展理念的不断提升,以人为本的经历和经验已经在社会乃至全国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员工都不断重视自己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的权益,所以建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对于现代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极为重要,而如果事业单位在进行建设过程中缺乏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就会导致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缺失归属感。尤其是在部分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整个事业单位都缺乏民主管理意识,员工在工作期间没有足够的积极性,而民主化的管理也仅仅是一种概念上的管理,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参与和落实,这就导致员工的整体归属感较低,而这样产生的员工激励效果几乎等于 0,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2.2 薪酬与福利制度缺乏健全性
在事业单位中,员工的激励机制主要表现为薪酬制度,但是在目前的现实状况中,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还具有一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性,很多努力工作的员工并不能够在薪酬上获得与自己工作相符的报酬,而在整体的员工发展背景下,也没有建立长期和短期的激励体制,这就导致员工在工作时缺乏动力。除此之外,由于事业单位较为特殊,并没有对具有特殊贡献的工作人员给予额外的奖励,高精尖人员的待遇,如果与普通员工一样或者相似,就会引发员工的不满,有可能会导致高端人才流失的情况。
2.3 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
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如果事业单位缺乏人力管理的总体意识,且没有建立完整的培训机制,就很有可能导致员工流失的情况。部分事业单位在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做好员工的培训,也没有建立系统化培训机制,或者事业单位虽然有一定的重视,但总体的培训内容也缺乏针对性,通过集体培训的方式不仅无法起到培训效果,还有可能增加员工的培训负担,很多事业单位的员工在进行工作时都认为周末制度的培训体系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任务,学习过程中员工缺乏积极性就无法成长,而这也无法达到培训的目的,反而还会增加事业单位的建设成本。除此之外,现代化的网络继续教育培训机制,虽然在事业单位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这种培训教育方式疲于模式化,很多员工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是应付了事,只是将网络课程随意在后台进行播放,自己在网站上浏览其他内容完成最终的打卡,这样不仅浪费员工工作时间,还会浪费网络培训资源,导致培训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4 职业发展与晋升通道较为狭窄
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是员工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无论是对于员工还是对事业单位来说,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并且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员工与事业单位需要进行共同的努力。一方面来说员工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业余时间积极发展自身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事业单位方还需要给予员工完整且有效的晋升通道,由于事业单位中的相关工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知识密集性和生产密集性特点,所以只要事业单位愿意建立完整的晋升通道和发展渠道,员工往往都是能够进行有效的工作,而员工对于自身的发展规划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完整的管理意识,就有可能导致员工在晋升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3 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探讨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人力激励体系
在进行激励体系建设管理前,相关工作人员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激励体系建设的具体方式,首先来说观察法是激励体系建设工作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内容,工作人员需要了解不同岗位的具体工作信息,在获得信息后做好不同的管理比较,这样才能使激励体系建设工作更为顺利的进行。职务分析人员在进行工作时,需要尽可能将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行全面分析,了解不同工作人员在不同的岗位上每日的工作内容,这种观察方式一般适用于工期较短的职务中,常见的包含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基层保洁或者工程现场管理等。无论选择何种激励体系建设方式,相关工作人员的最终目的都是了解不同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工作方式。
在了解了不同工作人员的岗位特点后,职务工作者需要借助面谈的方式,确认不同工程人员的性格以及处事方式,并且对其进行合适的任务布置,我国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的具体运行状况作出细节的把控,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特点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了解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体系,应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这对于我国现代化的事业单位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除此之外,在进行激励体系建设时,相关的职务工作人员需要与一线员工进行交流,所以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与员工进行直接的讲解,告知员工不同岗位有不同的职责,而工作本身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只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且认真地投入工作中,最终均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员工的思想意识得到提升,不仅有助于提高现代化事业单位的管理质量,还能使员工积极参与到工作中。
3.2 改善薪酬激励结构来改善部门分工协作绩效
薪酬激励结构中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并且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而工作人员在进行制度的改革时,需要对薪酬激励体系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保证不同的部门在进行薪酬分配时,整体工作效率得到提升,而想要达到人力资源优化的最终目的,首先需要建立完整的薪酬激励结构,工作人员需要了解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分配计划。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时,切不可为了考核而考核,人力资源管理涉及的内容不仅仅是员工工资和奖金的分配,更重要的是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的整体管理质量,如果人力资源管理合理,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则会如虎添翼,因此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工作管理流程。
事业单位需要了解目前在事业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并且针对不同的工作人员作出相应的调配,而如果在调配过程中发现问题,则应当予以解决。同时在进行人力资源的安排时,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在不同环境下薪酬激励结构的可执行性,确认不同工作人员在岗位上的工作状态,将工作人员的未来发展与薪酬激励结构相连接,使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来说,将产生极为广泛的影响。
3.3 尊重、培训与发展激励机制
对于工作人员来说,薪酬体系中不仅包含货币薪酬内容,也包含非货币薪酬体系。目前我国流行的非货币薪酬体系中包括非舒适安全的职业环境以及良好的工作氛围,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工作人员在业绩上获得相应的头衔或者声望,通过一定的柔性机制来对高层次的人才做出相应的激励,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来源于工作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并且在展现了自身的工作成果后,也能够获得相应的评价,这样能够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其敬业度得到增加,并且合理的构建社会尊重体系,还能够增强工作人员的归属感,使工作人员的忠诚度得到提升。在进行薪酬结构的优化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建立新型的配比形式,根据知识和生产要素等多项内容制定完整的收益分配原则,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融入激励机制,要注重拟定公平高效化的激励机制。目前要注重规范化开展各项量化工作,为了能达到各项标准要求拟定可行度较高的发展任务,要高效化开展各项量化工作。事业单位在长期发展中要注重对人事管理目标集中量化,为集中衡量管理目标达标现状补充更多参考参数,这样能为综合考评管理活动高效化开展提供有效动力。首先将技术含量作为一项最重要的评估体系,当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后,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反馈效果良好时,可以给予工作人员一定的绩效奖励,并根据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级别,可以设置相应的分级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合理将员工的差距拉开,这样能够使高级别人才在工作中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以确保内部的平衡。
4 总结
在进行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时,将创新机制应用于其中,能够使事业单位内部的整体体制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而工作人员在进行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对激励的方式进行调整,使相关工作人员真正意识到激励机制产生的作用,并根据实际状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这样才能从多个角度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保障,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有效的促进。
参考文献
[1]赵宁.带任务分配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框架建构[J].现代电子技术,2020,43(22):124-127.
[2]张世免,孙小刚.职业技能大赛推动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风,2020,(31):56-57.
[3]崔媛琳.新时期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J].科技风,2020,(31):144-145.
[4]陈波.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方向及完善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2):64-66.
[5]苗得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机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3):66-67.
[6]徐雷.政工与人力资源助力企业健康发展[N].邯郸日报,2020-11-02(03).
作者简介:李静(1987-),女,蒙古族,内蒙古锡林郭勒人,本科,研究方向:经济类。
作者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