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才职业化管理体系设计

作者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曲靖 655011)
摘 要:汽车行业人力资源面临着人才匮乏、需求旺盛、流失严重、薪酬持续增长的困境。为了吸引、留住、激励、从内部培养人才,减少从外部招聘稀缺少人才的高额成本,构建汽车人才职业化管理体系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介绍了汽车人才的特点,概括了职业化管理体系的内涵,分享了职业化管理体系的设计过程及认证结果的运用,提供了一种建立汽车人才职业化管理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汽车人才;职业化管理;任职资格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041-02
1 汽车人才的特点
1.1 人才总量:严重短缺,需求旺盛
我国汽车行业一直是人才资源密集行业,但正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局面。对人才的需求从技工、技术人员到管理人员,每一个级别的职位都存在严重空缺。就汽车制造业而言,有两类人才相当缺乏:一是高级汽车开发造型人才,二是高级技工。据相关统计显示,欧美发达国家的汽车行业中,汽车研发人才一般都占到30%以上,而我国还不到8%。当前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汽车工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最近三年,根据有关数据预测,全国急需汽车人才达50万人以上,未来10年,全国汽车人才缺口是80万人。在上海,未来10年内将需要6万汽车人才,15年内需求将激增达10万人,但现有人才量还不足2万人。总之,既缺乏高级人才,又缺乏操作技术人员,总体存量严重不足。
1.2 人才市场:流动频繁
人才的稀缺性使汽车行业人才竞争激烈、流动频繁。2004年中国各行业人才的平均流动率8.8%,而汽车行业人员的平均流动率为9.4%。近几年,汽车背景的各类工程师的流动率逐渐高过汽车销售、汽车物流等热门人才的流动率。如某汽车公司2004年的汽车销售职位的人员流动率为12%,工程生产部门人员的流动率为14%(2003年为6.7%)。
1.3 人才“薪情”:持续增长
“高度稀缺”、“高流动率”、“高薪酬”,概括了目前我国汽车行业人才的现状,尤其是近几年,汽车行业薪酬持续增长。中国汽车人才网统计数据显示,对于应届职校毕业生来说,汽车业上海地区月薪已达800-1500元;高级技工为2500-4500元;研发设计类(项目经理)年薪为8-20万元。2006年的汽车行业财务经理的平均年薪达11.4万元,销售经理年薪已为10.6万元,物流管理经理平均年薪为10.2万元(太和顾问) ,汽车中层管理以上人员年度总薪酬位居最热门的五大行业之首(快速消费品、医药、房地产、汽车以及IT高科技行业)。
汽车人才高流动性、高稀缺性与高薪酬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薪酬体系设计不够合理;缺乏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员工看不到职业发展前景;员工晋升渠道比较单一,没有给员工提供多种发展通道。针对以上情况,调薪、培训、招聘等措施都是短期和局部行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吸引、留住、激励、培养人才,减少从外部招聘稀却人才的高额成本,提高员工的职业化水平,走职业化管理之路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在职业化管理过程中,应以发达国家已有的大量经验为导向,以汽车行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
2 职业化管理体系的内涵
工作和职业不是一对对等的概念,工作是职业的一个初级阶段,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密,随着知识体制的强化和扩张,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成为职业。从工作走向职业的过程就是职业化。Eliot Freidson(2001)提出职业化理想模型需具备五个基本因素:系统的知识与技能体系;受职业影响的劳动分工;获得职业认证才可在人才市场流动;提供职业认证与培训的职业培训机构;强调卓越价值,肯定工作贡献而非经济回报的职业意识。豆世红认为职业化包括由内而外三个层次的含义: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行业规定的行为标准。职业素养是从业人员应该体现出一种职业素养,而不是凭个人兴趣自行其是;专业技能和行为标准根据不同行业或职业有所不同,包括做什么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如何做的操作程序和规范化行为。
从过程上看,职业化主要指员工从原来非职业化状态转化为职业化状态的历程、途径,它是以事为中心,以完成工作为目的,以人来适应工作的过程。而对这个过程的管理就是职业化管理。职业化管理是通过定期的资格等级鉴定和职业行为能力评价,进行职业资格认证;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明确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提供多种发展通道,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为招聘、薪酬、晋升、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3 职业化管理体系的设计
3.1 职业化标准的建立
职业化标准是优秀员工关键成功行为和专业技能的提炼,它引导员工正确的做事,加强员工的业务规范性,提升员工的职业化水平。它包括资格标准和技能标准。资格标准应包括作为一票否决条件的职业道德;以实用为导向的必备知识;以行业工作经历为导向的经验。行为标准应包括以专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以业绩为导向的工作成果。
汽车行业是生产高档奢侈品、高技术和资本密集的行业,囊括研发、生产和销售等部门,是由技术工程人员、技术工人、销售人员等多种职业组成的营利性组织。根据以上基本特征,职业化标准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源于工作,符合企业战略与关键业务需要的原则;分类分层分级的原则;企业及行业成功工作经验模板化的原则;现实性和牵引性相结合,以及持续改进的原则。
图1是根据以上原则建立的职业化标准过程模型。
3.1.1 职业资格分类分级
针对汽车行业工程师、技工、营销及管理人员比较稀缺现象,现以这四类人员为例,对汽车行业的职业进行分类,包括管理序列、工程序列、营销序列和技工序列。每个序列下面又分为几个专业,如工程序列包括汽修、模具设计、制造工艺、结构设计等专业(见表1)。
根据汽车人才行业的特点,结合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员工的职业标准分为基础、骨干、中坚、核心四个层级,九个职等(1-9),六个职级(A-F)。如工程序列分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专家、资深技术专家。从纵向来看,高级工程师处于中坚层第6级;从横向来看,高級工程师又分为6A-6F六个级别(见表1)。
表1 职业资格等级对应表
3.1.2 级别定义
级别定义就是根据员工在某一领域成长的内在规律,概要地描述每个层次、每个级别员工是应具备资格,为资格标准和行为标准的开发定下基调。级别定义需要考虑五个纬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难度和熟练程度;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业务变革的作用;应负的责任。
3.1.3 标杆人物分析
对标杆人物的知识、经验和职业道德进行分析描述,形成职业资格标准。知识包括公司知识、专业知识和与专业相关的其他知识;经验指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经历与时间;职业道德作为参与资格认证与否的一票否决条件。
对不同级别标杆人物的行为要件分析主要从专业技能和工作成果两方面着手,从而形成行为标准。模块分析法即针对某一个重要行为进行详细的分析,它是分析行为要件的常用方法。如助理客户经理的行为模块有:市场策划模块、客户关系建设模块、项目运作模块等。这里简要说明助理客户经理市场策划行为模块:
(1)市场策划。
①信息收集与分析。
收集历史数据,分析客户需求;竞争对手分析,客户关系、自身分析,所辖区域市场格局分析。
②形成市场策划。
确定市场目标:目标明确,立足实际,可操作性强;确定相应的市场策略:注重策略的合理性、严密性、可行性;明确目标达成所在的问题和所需的支持。
③制定策划方案。
确定各项具体任务和时间要求,明确每个步骤的效果评估的标准和方法;设置监控点,确保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需要相关部门配合的事项要明确目标并与相关人员沟通。
④按照公司的规范和要求提交市场策划报告。
(2)策划方案实施。
按照既定市场策划的要求,进行目标和任务的分解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落实;根据监控点,及时简称与总结工作开展,必要时向相关人员求助;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修正目标和策略。
(3)实施总结。
根据市场工作的结果和过程,对市场策划与实施进行总结,明确成功与不足之处,并撰写相应总结报告。专业技能是与行为要件密切相关的,是从行为要件中提炼出来的。专业技能是衡量一个员工是否达到某个级别的最主要指标。工作成果是在专业领域的所取得的业绩,例如ⅹ次成功地独立策划并开发项目,完成了ⅹ销售额。经过业务分析、职业资格分类分析、级别定义和标杆人物分析,职业化标准基本可以建立起来了。
3.2 试评价
选取各业务典型级别人员进行试评,并对试评工作进行总结,对试评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修订或应对措施,为认证工作的全面启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全面“松土”培训
职业化“松土”培训旨在通过编制宣传手册、企业内部公共媒体以及个案讲解、分析等方式向各个层次的人员进行职业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使各个层次的员工都能了解职业化管理的必要性、目的、思路、标准开发等,取得各个层次人员的支持和重视。
3.4 资格认证
资格认证是职业化管理工作的关键。认证程序见图2。
资格认证应遵循以下原则:
既评价结果又评价过程;评价是一种鉴定活动,强调证据;评价要以工业绩为导向;自上而下分层评价;测试与评议相结合;评价结果面向应用。
资格认证一般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知识要求可以通过测试来评价,对于定性的指标只能通过评议的方式来评价。取证的方法有观察、工作成果或产品、工作模拟或技能测试、工作业绩与经历、第三方证词及提问等方式;证据的评审方式可以采用周边调查、日常观察、绩效考评等;复核可以采取考评员抽查的方式。认证时间可以采取日常认证与每半年或一年举行一次。
3.5 认证结果运用
职业化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其认证结果可以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如可以把认证结果运用于薪酬、培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招聘、人员配置等环节。由于汽车人才高度稀缺、高流动率、高薪酬,只有把认证结果与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吸引、留住、激励稀缺人才,职业化管理体系才能得以有效运作。如果职业化认证结果不与员工利益联系起来,职业化管理只能流于形式。
4 结语
中国加入WTO带动了汽车行业的发展和竞争,2006年取消配额、降低关税,中国汽车市场的大门已经彻底向海外汽车品牌敞开,激烈的人才竞争已有目共睹。人才的高流动性和高稀缺性给汽车行业的人力资源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留住、吸引、培养、激励人才,汽车人才的职业化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具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燕荣.加快汽车人才开发 推动汽车产业发展[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4(3):27-30.
[2]Freidson(2001), Freidson, E.(2001). Professionalism: The Third Logic.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80.
[3]豆世红.职业化管理——提高员工绩效的重要途径[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9):54-56.
[4]樊宏,韩卫兵.“五步法”开发任职资格标准[J].人力资源,2006,( 10):14-15.
[5]樊宏.基于任职资格的专业能力认证评估体系[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 11):58-61.
[6]张建国,窦世宏,彭青峰.职业化进程设计[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91-192.
作者 史雪琳 郑玉睿 张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