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一把手把「责任田」当成「自留地」

作者
作者

「老 大,你父亲走后,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千万要走稳当点,不能有事啊!」这是四川省广安市广安日报社原党组书记、总编辑唐云峰母亲常常对其说的一句话。

案发前不久,唐云峰的母亲曾三番五次地告诫他:路要走稳当。然而,走到如今这一步,唐云峰每每想起母亲的谆谆教诲,都悔不当初。

作为一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文化人」,唐云峰并没有按照母亲的教导走好人生之路。他为了满足个人贪欲,花钱一支笔,用人一句话,决策一张纸,用权任性,把报社当成「自留地」,最终滑向深渊。

2018 年 7 月,唐云峰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其违纪所得被收缴,涉嫌职务犯罪的调查结果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处理。

花钱一支笔:公款随意支配

唐云峰是全家人的骄傲,兄妹四人只有他通过读书出人头地。从小父母就教导他要老实做人,他从一个农家子弟,逐步成长为一名正县级领导干部。

在市委办工作了 8 年多后,唐云峰于 2004 年 3 月调任广安日报社党组成员、常务副总编,2007 年 7 月担任党组书记、总编辑。在报社一干就是 13 年。

随着岗位的变化,权力的增大,唐云峰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作为广安日报的一把手,他把单位的钱当成自己的钱,只要相关业务的老板需要,他就大笔一挥,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就这样任性地借出去了。

2014 年 1 月 27 日,与报社有业务往来的印刷老板龙如广找到唐云峰,准备更新印刷设备和购买新闻纸,但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想得到帮助。唐云峰二话不说,就在龙如广借款申请上私自签字同意,借出 60 万元。

这一借,让龙如广尝到了甜头。2014 年至 2015 年,龙先后 6 次向广安日报社借款,共计 1060 万元。除其中一笔 400 万元经报社党组研究外,其余钱款均以支持印刷企业提高报纸质量为由,由唐云峰签字借出。

当然,这钱也不能白借。2010 年至 2017 年期间,龙如广利用唐云峰母亲生日、儿子结婚、父亲去世、孙子满月等时机,先后向唐云峰「送礼」9999 元。唐云峰还以过节费等名义收受龙如广现金 19 万元,以投资、购车等名义向其索贿 30 万元。

唐云峰违规将公款外借,从中捞「好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龙如广用报社的钱赚取报社的钱。两者互惠互利,将公款当成了牟取私利的「本金」。

为方便自己开销,唐云峰还私设「小金库」,每年从印刷公司按每张报纸 0.005 元的单价提取费用供报社使用,以解决报社一些不能入账的开支。2013 年至 2016 年,共提取 44.2 万元,全部用于接待和对外协调送礼等。

用人一句话:大搞「近亲繁殖」

为巩固一把手地位,唐云峰可谓煞费苦心。

自 2004 年底主持报社全面工作开始,唐云峰提出构建「和谐报社」。在他眼里的和谐报社,就是通过自己施恩惠、搞平衡、给利益、搞照顾等方式,满足部分干部职工的个人利益需求,让职工感恩他、支持他、服从他。

他以照顾职工亲属就业为名,不管是否有岗位,也不管岗位是否合适,大量安排职工家属、子女和亲戚到报社就业,搞「近亲繁殖」。在报社担任主要领导 13 年,唐云峰共安排了 15 名职工家属、子女或亲戚到报社就业。

将意见不一致的班子成员调整出去,通过内部提拔、外面争取,充实、调整后的报社班子完全在唐云峰的掌控之中。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班子成员都会支持他。同时,他还将一部分年龄偏大、爱告状的老同志,以享受在岗员工同等待遇为条件,让其内退,远离报社。

唐云峰精心构建的所谓「和谐报社」,以满足个人私欲为出发点,「和谐」渐渐成了他贪腐行为的「保护壳」。在此「保护壳」下,他开始为所欲为,最终害了自己,也影响了整个报社。

决策一张纸:重大项目个人说了算

「当手中权力与身边利益团体结成了利益链,最终会将自己的前途断送在这条链上」,唐云峰这样忏悔道。当组织出手斩断这条利益链时,他也「掉链子」了。

在重大事项面前,唐云峰作决策全凭一己想象,把党纪法规抛在脑后。

唐云峰通过妻子的同学,以招商引资为名从外地拉来几个老板,在广安投资创办印刷公司,未经公开招标将广安日报印刷业务交给公司承印,并默认占有公司 5% 的「干股」。

承包《广安在线》网站业务一年的报社职工蒋某向唐云峰提出,承包网站不赚钱,不想再承包。唐云峰在没有经过集体研究的情况下,擅自降低网站承包费,并不通过招投标程序,直接与蒋某续签了合同。为感谢关照,在 2016 年和 2017 年春节,蒋某以拜年名义送给唐云峰共计 2 万元。

如果说官商勾结是唐云峰的生财之道的话,那么,「有借不还」便是他另一借机敛财之举。为满足个人私欲,他将贪婪之手频繁伸向承接报社印刷业务和经营报纸广告业务的老板,然后为其提供方便以谋利。

2012 年底,唐云峰在其朋友处投资项目需要资金,便向广安日报的广告承包商杨永红借 10 万元现金。两年后,也就是广告承包合同马上到期的关键时刻,唐云峰告诉杨永红资金紧张,钱暂时还不了。杨心知肚明,当场表示钱不用还,希望在续签合同中得到关照。随后,在唐云峰的关照下,杨未经公开招投标便与广安日报社续签了广告承包经营合同。合同签订不久,杨给唐云峰送上 2 万元。

2015 年 8 月,唐云峰为购买一套住房,以缺钱为由,向杨永红借 35 万元。2016 年初,因担心市纪委调查,唐云峰决定广安日报社与杨永红终止合作。同年 6 月,因不再承包广告业务,杨向唐云峰提出归还借款 30 万元,剩下的 5 万元至今未还。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但唐云峰以借款之名、行索贿之实,在「借」字上下足功夫,将权力发挥到了极致。

2009 年 2 月至 2016 年 6 月,杨永红经营广安日报社广告业务期间,为搞好关系,每逢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节假日,便以过节费等名义送给唐云峰共计 16.5 万元,唐云峰为杨在专版设立的争取、日常广告版面安排、广告费及时拨付等方面均给予关照。

唐云峰利用手中的权力,把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当成谋私的资本,通过利益交换,疯狂敛财,最终把自己「搭」了进去。

用权一言堂:聪明反被聪明误

2016 年初,唐云峰接受市纪委函询后非常担忧,悄悄把 QQ 空间的签名由原来的「广学坚守,安贫乐道」,改成了「广学坚守,安平乐道」,一字之差,只求平安无事。

唐云峰在忏悔书中写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他说,自己做了那么多违法乱纪的事,必须要为自己的任性用权买单,不可能轻易求得「平安」,即便组织没有发现,自己也会担心「东窗事发」,身心备受煎熬的痛苦会伴随一生。

反思自己的堕落过程,唐云峰发现自己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各种红包礼金,渐渐变成了伸手索要,从要手机、电影卡到收受广告代理商的巨额回扣,从选人用人到项目承包等等,他将一把手的权力发挥到了极致。特别是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面对组织上的多次函询不以为然,欺骗组织,对抗调查,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走上迷途。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很显然,唐云峰在报社缺乏监督。

「纵观唐云峰的腐败轨迹,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欲望太强、用权任性。」在广安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看来,作为单位一把手,具有极大的「话语权」,虽说报社也设有纪检组,但发挥的作用有限,包括班子其他成员不善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纵容了腐败。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把权力作为任性的资本,否则,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作者 朱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