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企「一把手」的堕落人生

作者
作者

「想到自己对单位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就开始在经营活动中收受钱财,犯下今天的大错。」近日,资阳市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原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曹堂俊回忆自己过去的违纪违法行为,流下悔恨的泪水。起于一瞬的贪婪,将曹堂俊一步步拉入深渊。一次次收受他人钱财,曹堂俊的受贿总额累计达到上百万元。

成于敬业,败于「童言」

17 岁初中毕业后,曹堂俊进入资中县一基层粮站工作。他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粮站的保管员一路晋升为科长、副站长、站长、分公司副经理等。2005 年,34 岁的曹堂俊成为了国企「一把手」,担任资阳市金谷粮油批发中心主任。那时曹堂俊充满干劲,将当时仅有 300 余万元资产、靠借钱发工资的小企业一步步经营壮大成为资产过亿的粮食企业,他也曾因此被评为全国粮食系统劳动模范。

然而,平坦的道路带来的却是思想的滑坡。在这期间,曹堂俊频繁接触各路老板,生活的差距使他逐渐心态失衡。「结交的人多了,看见他们出手大方,生活过得很优越,思想就慢慢地发生了变化。」曹堂俊说。

曹堂俊花样敛财的开端,源于对儿子的「爱」。2009 年,为让儿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曹堂俊将 9 岁的儿子转入成都某私立小学。那时曹堂俊一家四口挤在两居室里,儿子和外婆共用一张高低床。据他回忆,一天早上,儿子突然淘气地说:「爸爸,我站在高床上,头都顶到天花板了,我们什么时候换个大房子呀?」

这句「童言」让已经接触不少粮商老板的曹堂俊内心开始失衡,「这些粮商老板开的豪车、住的豪宅都是通过从自己手中买粮卖粮赚来的,为什么自己一个国企『一把手』却过得如此寒酸?为什么不用自己手里的权力让家人过得好一些呢?」

2010 年初,资阳市粮库拟出售 3000 吨到期小麦。曹堂俊动起了歪脑筋,不按流程竞价,而是主动打电话邀请自贡的粮食加工厂老板杜某前来收购。在与杜某的交易中,曹堂俊多次暗示、提醒,要求杜某额外支付两笔「搬运费」共计 6 万元。杜某的「好处费」和卖掉资阳房产的钱,让曹堂俊得以在成都购入一套 260 平方米的新房。

至此,曹堂俊彻底打开了欲望之门。

心态失衡,催生更多违法手段

一次巡察,相关人员发现,市粮库的一笔粮食装卸款对不上账,与对方企业签订装卸合同时间早于该企业工商注册时间。调查人员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市粮库与其他公司里应外合、弄虚作假。

资阳市纪委监委第八纪检监察室在对线索核实时还发现,曹堂俊利用自己粮企「一把手」的职权,演绎出许多违法手段。

曹堂俊经营粮库 10 多年,在粮食轮换中获利,以「装卸费」之名行违规之实。2010 年和 2018 年,先后有泸州、宜宾两地的粮商找上曹堂俊,希望借用原资阳市粮库的资质,投标相关酒厂的粮食供应业务,并以资阳市粮库的名义供粮,资阳市粮库则按每吨 15 元至 50 元的标准从「过路」粮款中提取「利润」,再把剩余粮款支付给粮商。

这些交易不签订合同,剩余粮款通过市粮库公款私存账户支付。由于没有合同,曹堂俊得以盘算个人利益,拖延结算时间,拖欠粮款,逼得粮商们先后送来 73 万元好处费。

在各种违法手段中,曹堂俊多次受贿共计 141.7 万元。2021 年 7 月,曹堂俊为掩饰、隐瞒其受贿所得,将受贿款中的 30 万元现金交给朋友邱某,安排邱某通过银行转入妻子叶某的账户。这一自作聪明的操作,又为曹堂俊添上了洗钱罪。

除了上述情节,曹堂俊还违规公款私存,巧立名目违规发放奖金,通过虚假购销、以陈顶新方式虚假轮换储备粮骗取财政补贴,虚列粮食运转费套取粮库国有资金私设「小金库」。调查人员介绍,曹堂俊将「小金库」资金用于解决日常接待和组织干部职工聚餐吃喝等资金来源问题;在企业内部大力培植亲信势力,建立起密不透风的「关系网」,把市属国有粮食企业变成自己的「自留地」。

2022 年 6 月,曹堂俊因严重违反党的纪律并构成职务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2022 年 8 月,曹堂俊因犯受贿罪、洗钱罪,被资阳市乐至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4 年,并处罚金 30 万元。

执纪人有话说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系统干部承担着国家粮食收购、储存、经营的重要任务,但曹堂俊非但不以身作则,守好粮食这一民生底线,反而成为粮仓之「蠹」。回看曹堂俊的堕落之路,粮企改制中的监管缺失、有关部门长期未予以重视、「一把手」的权力膨胀与失控,都是其堕落的原因。对此,纪检监察机关既要紧盯行业领域的廉政风险点,提高警惕,也要跟进监督行业领域「一把手」审慎用权,以身作则维护好单位的政治生态和干部队伍作风面貌。


作者 章梦晗 方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