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微腐败」,增强「获得感」

作者
作者

朝 天区纪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举措,把问政舞台搬到群众家门口、探索开展村级民主质询评议、开通信访举报巡回接访直通车,剑指基层「微腐败」,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全区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满意度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前列。

创新方式,把问政舞台搬到群众家门口

朝天开播「朝天问政」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好评,但也存在问政一方无直接利害关系、评判看态度、群众参与度不够等问题,特别是考评团是否满意与群众对问题解决是否满意存在着不小差距。

为解决这些问题,朝天大胆创新:

将问政舞台搬到群众家门口,把全区 25 个乡镇划分为 6 个片区,分片区举办,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老百姓家门口;

提高考评团群众比例,50 名考评团成员中与问题线索相关的群众 30 人,真正实现「群众的事情群众来评判、问题解决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的效果;

将群众现场问政作为重要环节,由群众代表适时追加质询或发表评论,实现干部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交流、「零障碍」监督;

高度关注网络舆情,建立《朝天问政》网络直播舆情监控处置机制,对直播过程中网友留言时时监控,收集整理网络舆情 37 条,整改落实问题 12 个。

截至目前,「朝天问政」曝光突出问题 25 个,问责 45 人,1500 余名群众到现场参加问政直播,28 万余名群众通过各种平台收看,留言互动 7 万余条,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还权于民,推行村级民主质询评议

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存在「政策宣讲不到位、村务公开不落实、干部作风不深入、问题解决不彻底」等突出问题,为此朝天区探索出「纪检监督 + 群众监督」新模式,创新推行村级民主质询评议,把知情权、监督权、评判权交给老百姓:

「家门口」推选代表,按照「为人公道正派、思想政治素质好、政策法律意识强、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原则,从村民中推选 20—30 名代表;

「背靠背」收集意见,由群众代表进村入户收集问题和建议,并按照脱贫攻坚、干部作风、政策咨询、产业发展等板块分类整理,形成质询问题清单;

「实打实」述责述廉,村支部书记代表村「两委」班子现场述责述廉;

「面对面」质询评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现场测评、当场宣布结果;

「点对点」销号整改,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整改时限和整改要求,接受群众监督,乡镇纪委督促整改落实到位;

「全方位」结果运用,对评为「优秀」的予以通报表扬,「不称职」的给予相应责任追究,营造「工作勤不勤,群众来点评;干部廉不廉,群众来发言;业绩好不好,群众来投票」的氛围。

截至目前,全区召开村级民主质询评议会 34 场次,1100 余名干部群众参与,累计收集各类问题和意见建议 650 个,现场澄清或解决 97 个,督促整改 553 个,群众对问题整改的满意率达 93%。

阳光信访,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实施「阳光信访」工程,多措并举确保信访反映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

建立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制定《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办法》,探索推行「五定工作法」,确保初信初访问题不推诿、不掩盖、不拖延,一次性办结,2016 年缠访、重复访同比下降 16.7%。

开通「信访举报巡回接访直通车」。变被动接访为主动巡回下访,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相关乡镇、村(社区)进行巡回接访回访,把「直通车」开到田间地头,同时对已调查结束的信访举报进行适时回访,提升群众满意度。

建立信访举报监测点。按照「延伸触角、强化监测、超前预报、及早处置」的原则,在信访高发频发的乡镇和部门,动态建立信访举报监测点,及时监控、收集、整理、分析、处置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员干部违纪违规问题。

截至目前,已开展巡回接访 31 场次,接待群众 970 人次,收集党风廉政建设意见建议 25 条,现场解决矛盾纠纷 37 个,谈话函询 98 人,立案查处 25 人,村级党员干部信访问题的 30% 实现了信访反映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作者系广元市朝天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


作者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