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四类权力」,实现立体监管

作者作者

近年来,成都市成华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纪委的相关要求,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坚持不懈,紧盯隐性、显性、顶层、基层「四类权力」,先后在全省、全市率先开展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强街道和部门『一把手』权力制约监督」、「多元化组合式治理基层『微权力』」等工作,进一步实现了「关权入笼」「立体监管」「正确运行」。

针对政策文件未明确、依附在岗位上的「隐性」权力,变「潜规则」为「明制度」,突出岗位风险,防止暗箱操作。

一是以「教」为基础,警示提醒常态化。在「成华区岗位风险教育信息系统」建立廉政风险自我教育平台,整合全区各职能部门及所属岗位的教育资源,让党员干部接受岗位风险在线教育。二是以「防」为手段,制度约束刚性化。建立岗位风险公开公示、预警纠偏、准入轮岗等制度,在「成华区岗位风险教育信息系统」开设投诉专栏,接受干部群众监督。三是以「管」为保障,风险管理责任化。对接近风险临界点的现象与行为,及时进行警示提醒或诫勉谈话;对于超越风险警戒线的现象与行为,责令改正,情节较重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对于工作推进不力、防控措施乏力或发现风险信息隐瞒不报造成重大违纪违规的,严肃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针对政策、法律赋予的「显性」权力,变「随意性」为「固定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规范权力运行。

一是抓梳理,所有权力网上公开。建立「成华区电子政务大厅」,将所有行政权力事项的职权目录、服务信息、权力运行、权力监督、投诉举报等集成网上运行。二是抓运行,所有环节刚性固化。对涉及行政处罚特别是自由裁量的法律条款,分别建立行政处罚法律法规库和自由裁量数据库。按照规定的责任主体、职责权限和运行流程,将行政处罚事项立案、调查、处理、执行等环节固化上网,系统依据数据库自动生成处罚建议和处罚幅度。三是抓监督,所有处罚依法依规。将行政处罚运行全过程纳入电子监察范围,率先在网上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务监督员、当事人开设监督入口,分设监督账号,赋予查看处罚办案过程和结果的权利,确保处罚过程在阳光下运行。

针对「一把手」的「顶层」权力,变「一言堂」为「民主制」,突出分权制约,防止「绝对权绝对腐」。

一是创建制度,实行分权限权。明确「一把手」与副职的权力内容、权力边界、权力对等责任等,同时建立负面清单,形成「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制衡机制。二是整合资源,实行多维监管。把区委区政府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列为加强对「党政正职」的监督核心责任主体,将区纪委(监察局)、区委组织部等部门列为对党政正职监督的主责部门,明确上述各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等。三是建立机制,严肃责任追究。将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对联系街道和分管部门的党政正职实施监督的情况,作为履行「一岗双责」的重要依据。

针对基层干部的「微权力」,变「单一式」为「多路径」,突出多元组合,防止微权力微腐败。

一是建立「微权力」清单制度。全面清理基层干部岗位职权,同时实行权力清单内容、规章制度、运行程序、运行过程、运行结果「五公开」。二是建立「微权力」防控制度。充分利用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等现有载体和抓手,整合规范各类便民服务和「三务」公开信息。进一步厘清村(社)议事会、监督委员会、纪检监督员、廉情监督员等的职责边界,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监督力量,加大对「微权力」的监督防控。三建立「微权力」整改制度。发挥典型案件的预防腐败效应,建立定期案情分析研判机制,组织相关单位分析研判腐败成因,全面系统梳理基层权力行使、制度机制漏洞等,提出预防腐败建议。


作者 夏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