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标本兼治 持续正风反腐

「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职工董事、工会主席刘晓杨主动投案,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21 年 1 月 4 日,新年上班第一天,四川省纪委监委发布的这则消息,迅速引发舆论关注。
刘晓杨主动投案的案例,正是四川纪检监察机关深化惩贪治腐的又一印证。
2020 年以来,四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严」的主基调不放松,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为全省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聚焦重点 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2020 年一开年,四川省纪委监委便连续发布两则消息:自贡市工商业联合会主席、市总商会会长但积忠接受监察调查;乐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原书记李五节主动投案,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与之对应的是,2020 年收尾时,四川省纪委监委同样发布了两则消息:四川省人民医院原党委书记、院长李元峰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攀枝花市发改委原党组书记、主任杨礼文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从「头」到「尾」,四川省纪委监委均保持着高频度的案件发布节奏。2020 全年,省纪委监委累计发布案件信息 221 条次,平均不到 2 天就有一名县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被查或「双开」,释放出有腐必反、有案必查的坚定决心。
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情势下,一年来,四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严」的主基调,坚持决心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稳高压态势、稳惩治力度、稳干部群众对持续正风肃纪反腐的预期,持续巩固反腐败压倒性胜利。数据显示,2020 年全省共立案 2.9 万余件、处分 2.8 万余人。
时间回转到 2020 年 1 月 20 日,省委书记彭清华在省纪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强调,「紧盯『关键少数』、重要岗位,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严重阻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严重损害党的执政根基,成为全面从严治党障碍的腐败问题从严查处。」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资阳市委原书记陈吉明,既是「关键少数」——厅局级「一把手」,又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不收敛不收手」的典型。其为政不廉、亲清不分,从被动收钱到甘愿被「围猎」,把「打牌」「吃饭」「唱歌」作为人生高频词,进而开启了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加速度」。2020 年 8 月,陈吉明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0 月 19 日,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一审判处陈吉明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80 万元。
在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反腐败中,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剑指国企领域靠企吃企、设租寻租、关联交易、内外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等突出问题,郭勇、景宏年、肖天任等国企主要负责人相继落马。
2020 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收官之年,四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打伞破网」与扫黑除恶同步上案,对重要案件采取包案推进,立案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 1729 件、处分 1849 人、涉嫌犯罪移送检察机关 190 人,其中查处厅局级干部 8 人、县处级干部 180 人,莫亚林、卓义才等一批「保护伞」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起诉。
系统治理 扎紧不能腐的笼子
在严查腐败问题的基础上,四川注意总结发现体制机制问题和制度漏洞,分行业分领域开展系统治理,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切断利益输送链条,扎牢不能腐的笼子。
结合近年来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和巡视巡察发现的问题,四川省纪委监委重点部署在发改、住建、卫健、人防 4 个领域开展系统治理,集中整治管钱管物管人、管项目、管审批、管资源的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
「你们这里有没有老百姓买了房办不了证的情况?咱们老百姓攒一辈子钱买个房不容易,一定要认真清理排查,分门别类地解决。」 2020 年 9 月 15 日,在自贡市自流井区东兴寺街道项目建设现场,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王雁飞详细了解住建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工作,督促解决房产证办证难问题。
一年来,省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先后分赴各市州、相关省直部门开展实地调研、谈心谈话、政策宣讲、听取意见建议,对突出问题展开「解剖麻雀式」分析,细化治理项目,推动持续改善行风。
截至 2020 年 12 月底,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 10773 名党员干部主动说明问题,上交资金 7995 万余元;收集问题线索 5263 件,党纪政务处分 1687 人,组织处理 6462 人,移送司法机关 196 人,共追缴退赔资金 3.5 亿余元,清退返还企业、群众 1433 万余元。
相关主管部门认真落实「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开展自查自纠,坚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治理。
在工程招投标领域,省发展改革委协调相关部门自查项目 1.2 万余个,核查项目 5610 个,抽查项目 1649 个,处罚企业 286 家,调查处理投诉举报和问题线索 701 件,对招标代理机构作出行政处罚 36 件,修订完善《四川省评标专家管理办法》,对评标专家探索实行积分制管理,积极推进电子招投标和异地远程评标。
在卫生健康领域,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聚焦「大处方、泛耗材」突出问题,组织开展全省医保基金专项治理,检查定点医疗机构 45133 家,监督检查率达 96.4%,处理违规医疗机构 21371 家,追回医保基金并处违约金共 12.6 亿元。
在住建领域,省住建厅聚焦建筑企业资质审批,自查问题 918 个,查处 172 人,清除管理信息系统僵尸账号 5439 个;开展「问题楼盘」专项治理,为 21184 户群众办理了房屋产权证;印发《规范全省住建系统资质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等,全面梳理优化审批流程和环节,发布清晰明确的申报指南,完善审批监督流程。

在人防系统,省人防办制订采购内部控制管理规定,废止市、县两级政府及人防部门各类违规减免文件 80 件,追缴减免缓易地建设费 9.61 亿元,重新修订完善规范性文件 397 件,实现治理一个、规范一片的效果。
坚持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是深化腐败治理的关键所在。日前,四川制定出台了重大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以案促改工作办法,督促案发地区、单位压实主体责任,深挖问题根源,堵塞监管漏洞,健全制度机制。
文化熏陶 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文化的力量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深入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是拒腐防变的基础性工程。一年来,四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文化熏陶作用,做活廉洁教育,做实警示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崇廉拒腐的思想自觉。
2020 年 12 月,四川省纪委监委、省委宣传部联合命名了全省第二批 8 个省级廉洁文化基地。这批基地中,既有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阆中古城政德文化教育基地,也有彰显艰苦奋斗革命文化的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还有先贤垂范、以诗文养廉的遂宁市陈子昂诗廉文化教育基地等,都是引导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涵养廉洁理念的精神家园。
针对国企领域腐败易发多发的态势,四川省纪委监委重点打造了全省首个省级国有企业反腐倡廉主题教育展示点——「清风堂」,该馆收录了四川国资国企领域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 106 起。此外,四川省纪委监委还组织编发警示教育读本《忏悔实录 Ⅸ》,制发警示教育片《越界》《黑白人生》,全省组织 5083 个单位 26.5 万人(次)到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教育。
「很多人都很熟悉,但因为没守住廉洁底线,倒下了,案例就发生在身边,对我们触动太大了,必须引以为戒、拒腐防变。」川煤集团员工张定生参观「清风堂」后感叹道。
「坚持因人、因岗、因需施教,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力求『一把钥匙开好一把锁』。」四川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重点教育,加强对一般党员干部的全覆盖教育,注重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和权力集中、资金密集领域的系统性教育,从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构筑起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
作者 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