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 力促基层办案质效「提档升级」

作者
作者
犍为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夏拥召(左一)听取分片负责人汇报案件。

当前,基层腐败案件的易发多发,对基层纪检监察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缺少发现问题的能力,不会监督、不善监督;有的审查调查能力不足,对纪法规定不熟悉、对办案流程不了解,在案件查办上更多依赖于上级纪委;有的在推进基层审理中还存在程序不规范、片区审理「走过场」等问题,上述问题导致基层监督的虚化、弱化。

为破解基层办案质效不高、监督弱化等难题,今年以来,乐山市犍为县纪委监委着力补齐制约基层案件办理质效提升的短板,通过纪委书记「听案件」,靠前指挥;强化业务培训,坚持以练代训提升基层队伍能力素质等措施,打好「组合拳」,不断提升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案件办理水平。

靠前指挥  纪委书记领衔办案

靠前指挥提振「士气」,增强办案信心。纪委书记把听取案件情况作为与办案人员并肩作战的一种方式,督办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解决办案难题。当留置案件查办遇到瓶颈时,办案人员会产生畏难情绪,纪委书记深入案件综合研判,及时找准突破方向,协调公安、税务等部门的力量支持,邀请专家参与办案指导,既提升了办案人员的能力,也增强了办案信心。

探索「片区」制凝聚力量,压实办案责任。犍为县纪委监委采取班子成员分片负责下的案件办理机制,通过统筹片区办量,提升查案能力。纪委书记每周听取分片负责人汇报案件,每月参与片区案件分析研判会,「片区」制施行后乡镇办案质效得到有效提升。

成果运用治理「源头」,提升办案效果。在指导日常查信办案工作中,为加强对线索查办的成果运用,牵头制定《组织处理措施及整改意见跟踪督办工作制度》,提升问题线索的处置质量,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促进政治生态向善向好。在查办影响力大的重点案件过程中,深挖细查、精准定性、以案促改。

拓展办案思路,扩大办案战果。在全面掌握专案已有信息基础上,纪委书记牵头收集关联信息,全盘汇总分析,为专案组提供更多的查办工作思路。在今年犍为县查办的一国企负责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案过程中,纪委书记每天晚上到专案组,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谈话记录等方式,理清案情脉络,对该案件查办工作进行整体谋划和系统推进,目前已对 3 人采取强制措施,其中 1 人已移送检察机关,并将其涉嫌其他违法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查办,案件办理正有序向纵深推进。

整体来看,纪委书记领衔办案后,提升了办案时效,缩短了办案周期。今年 1 至 5 月问题线索办结率达到 65%。

定制套餐  提升基层队伍能力素质

基层纪检组织是否能深入了解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监督作用是否发挥到位,直接关系到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对此,县纪委监委探索全员培训、轮岗锻炼、片区协作、实战练兵等方式,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执纪能力。

强化业务培训,乡镇纪委要常态化通过工作例会、跟班学习等方式,组织开展集中培训、跟班锻炼,提升村级纪检委员理论素养。按照「班子成员 + 纪检监察室 + 派驻纪检监察组 + 镇纪委」的「1+4」工作模式,将全县划分为 4 个片区,由班子成员统筹安排片区内村级纪检委员的专题培训,组织精干人员围绕监督检查、信访受理等方面每年全覆盖培训一次,提升村级纪检委员业务素质。

坚持以练代训,各镇纪委按照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等条件建立村级纪检委员人才库,片区纪工委和乡镇纪委在监督检查、办理简易案件和信访件时,可抽取人才库中的村级纪检委员参与工作,提升实战能力,分批次选取表现优异的村纪检委员进行跟班学习。

实行包片负责,镇纪委根据地域相近原则,实施「划片」管理,每个片由若干个村(社区)组成,明确由一名镇纪委委员联系指导包片村(社区)监督检查、办理信访举报等纪检监察工作,实施「手把手」教学,教方法、讲技巧,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通过一系列措施,基层纪检组织查办案件的主观能动性和专业能力正在逐步提升。今年 1 至 5 月,全县 15 个镇(街道)纪(工)委共处置问题线索 33 件,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 5 人次,立案 15 件,自办案件 15 件,党纪处分 10 人。立案率较去年同期提高了 25%。


作者 夏拥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