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与不批,有考验


孙林是一名市级机关的科室负责人,他曾收到过下属「我明天开始休年假,要出去旅游」这样的请假短信。
「这哪里是请假,分明是通知我。」孙林有些头疼。批准呢,马上要着手安排其休假后的工作,可能会出现各种状况,比如人手调配不足,临时接手的同事会有想法;不批准呢,似乎又做了个不通情理的恶人;建议其延缓呢,也许对方早就安排好了旅游计划,变更行程会造成经济损失……
请假态度也是工作态度
「提前」,是孙林批假时比较重视的一个问题,时间上提早规划,在请假程序上就好做一定的安排。「你说要休假,也不能说休就休吧?手上的事完成了吗?工作交接好了吗?打个电话来请假,说明天就要开始休,这不太讲究吧?」当公务员们纠结于自己年休假能否休成的同时,也有领导和孙林一样,面对请假条皱起了眉头。
「其实干部职工休年假跟领导又没有利益关系,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怎么会故意不给你批呢?请假注意时机和方法,多换位思考一下,问题就不大,何况现在还鼓励休假呢?」孙林说,「比如你想去旅游,没问题啊!多提前一些时间跟领导申请,他自然会在安排工作的时候考虑到这个情况,到时就可以顺利休假了。」
在孙林看来,让领导为难的请假条,往往是那些赶在休假前突然交过来的,签字都措手不及,这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一些人的工作态度。
许多公务员觉得,批假与否主要取决于领导个人。但站在领导的角度,假期批与不批,有时候也很为难。对于他们来说,批假、制定单位休假计划并非人们想象中那样「大权在握」,一不小心处理不好,可能还会有一些麻烦。
这就涉及到科室内部工作协调的问题。某市级部门办公室主任王金凤就遇到过一个特殊情况,科室里的两个人同时请假,一个人请年休假,另一个人请病假。问题是,单位里有规定,同一时间段各类请假人员不得超过本科室(单位)人数的二分之一,他们办公室总共三人,就算自己批了,领导也不会同意。
事分轻重缓急,经过核实和协调后,打算去旅行的下属放弃了休假。后来,王金凤调配了科室里的工作,专门给这名下属留出时间休假,该同事先前一点点不满的情绪也就此释怀。
「在那种情况下,批假的人就要格外小心。」王金凤说,要了解真实情况,避免被下属套路。此前她就遇到过下属请病假,却在第二天看到其朋友圈里的定位变成了景区。
同时,还要仔细倾听每个下属的想法,谨慎判断,及时解释,做到宽容却不纵容。批假时还容易遇到一种情况,并且每年都有。一到暑假,家里有孩子的干部职工几乎都在计划带孩子出去玩,年假申请扎堆。面对办公桌上堆积的申请报告,如何处理才能使工作不受影响呢?
一名领导告诉记者,实际上,与年初、年底相比,很多党政机关到了暑期正好不至于忙到脚不沾地儿,有的单位就以 7 天为一批安排,轮换着来。这样基本上能解决带娃的需求。
这也是许多地方将集中休假安排在七八月的原因之一,既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日常工作少受影响,又能让公务员们在暑期好好陪陪孩子,也放松自己的身心。同时,一些单位要求每年初列出机关人员休假计划,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更利于工作统筹安排。
休假计划产生的前后
计划赶不上变化,是让批假领导格外操心的。去年年初,浙江温州海事局要求工作人员根据本人实际情况,于每年 1 月底前提出个人年度年假计划申请。各个单位再根据部门、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一旦制定好计划,就不能随意调整。
这让人不免心里有些没底——年初怎么就能保证这一年的安排没有变化呢?
这样一来,安排整个单位休假计划也不是个简单事儿。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规定。去年湖南长沙市还特意组织了一场机关单位集中休假操作业务培训,就是为了明确机关单位集中休假具体操作流程,落实休假。
如今,休假逐渐回归正常语境,不再被视为「不求上进」。今年年初,有公务员透露,他所在的单位收到了相关通知,规定单位主要领导应带头休假,原则上单位中层以上干部的未休假人数不得超过应休假人数的 40%。
为了避免同一岗位的工作人员同时休假,工作无法推进的情况,一些分管领导往往还会在集中休假期间实行 AB 岗工作制。
考虑到休假的落实程度可能会影响整个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年度考核,有些单位部分岗位长期只有一个人的该怎么破?领导只好想了个招,「只有 1 名工作人员的科室,休假期间,工作由分管领导承担。」
休假计划制定好后还需要进行公示。根据一些地区部门在官网上公示的名单来看,公示内容包括姓名、参加工作时间、工作年限、应休天数、已休天数、未休天数等信息。
今年 4 月前后,江苏宿迁市多个机关单位都在官网上详细公布了工作人员 2018 年度休假情况及 2019 年度休假计划,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不过从整体来看,完全休完假的人并不多,还有的单位只有一人休假,应休 15 天的只休了 5 天。
有时,中层领导难免会夹在上级与下属之间做「恶人」。曾有这样的情况,上级领导要求中层的领导带头休假,但考虑到工作,中层的领导不得已取消了休假,进而「带动」整个部门都休不成,既未完成上级要求,又可能让下属心有不满。
随着休假观念的转变,休假落实情况愈加受到重视。拿典型休假难的公安系统来说,2015 年湖北阳新县公安局就出台了硬性规定,要求全体民警落实年休假制度,民警不按规定休年休假的,个人及所属单位当年年度考核均不得评优。2018 年辽宁锦州市公安局也发文通知,明确指出,「对休假率没有达到 100% 的单位,如无极特殊理由,所在单位 2018 年度公务员考核优秀指标扣除 5%」。
以往休假难,头疼的是想休假而不能休的个人。如今在硬性规定之下,合理制定单位人员休假计划,头疼的则是相关领导了。
批年休假是应当,而非必须
2017 年 3 月,甘肃环县对干部职工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其中个别单位干部请销假管理不规范、登记不准确,导致有些干部休假少甚至未休假。

除此之外,多休假的情况也有可能存在。如果领导对相关情况掌握不够,或是未仔细核查,就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 2015 年 8 月,湖北黄冈市纪委通报,武穴市环保局一工作人员缺席重要会议,分管领导越权批假、分局局长未掌握职工去向,3 人均受全局通报批评等处分。
假期的名目众多,一些擅长拼假的公务员可能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假期。但拼假往往不太容易被批准。
一名在乡镇工作的公务员表示,她所在的乡镇有一套个性化规定——不能请「组合假」。比如把年休假和春节、国庆假期或小长假连起来休,这样会耽误工作。而且,单位里施行 AB 岗,一人不在岗位,另一人就要承担其工作。假期这么一拼,自己离开那么长时间,也会不好意思,总觉得欠了人家什么。
反过来说,该单位也不允许「拆假」,不管你有多少天假期,只能一次性休完。「比如你有 10 天年休假,就只能休这么多天,不能拆分成两个 5 天,这样一来感觉损失了 4 个周末。」
除了公休假,像探亲假、婚丧假、产假这样的与年休假没有冲突。按照规定,当年休了这类假期,仍有权利享有年休假。但事假、病假的请休就有明确规定,如事假累计 20 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当年不再休年假。即将退休的公务员,也有相关规定,即达到退休年龄的工作人员,当年可以享受全年的年休假天数。
但对于公务员来说,可能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审查期间的年休假该如何安排呢?2015 年,宿迁市宿豫区就这个问题作出了规定:「因停职、立案审查且所在单位未安排休年休假的工作人员,在审查结束前不享受未休年休假报酬。」而审查结束后,未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或行政记大过及以上处分或刑事处罚的,则要及时安排休假,无法休假的按规定进行补贴。
从大大小小的各种规定来看,领导批假并非如一些人想象的「签个字就行」那样随意。因批假「摊上事儿」的,黄冈市环保局的例子也并非孤例。正是有一套规范,才保证了机关事业单位休假制度的正规性与科学性。
当然不可避免的,还有在休假途中被临时安排工作,比如要赶一份很紧急的文字材料等,不管是领导自己还是下属,都得收起玩心以工作为先。那这算休假放松身心,还是换了一个地方上班呢?年休假时「心态上休假,思想上紧绷」,许多公务员「体验」过后,应该不会想着明年再来一盘。
作者 邓苗苗 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