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 为政

作者
作者

① 2013 年 12 月 8 日晚间,新加坡发生暴乱,警方逮捕了 27 名南亚籍肇事者。 CFP/图

② 滋事者向路人掷石。

③ 骚乱过后现场一片狼借。

右图

2 013 年 12 月 8 日晚,新加坡南部闹市区的印度族群聚居区「小印度」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新加坡官方称为「小印度骚乱」。

骚乱的起因很简单,一名 33 岁印度籍劳工醉酒后在交叉路口与一辆私人巴士相撞,当场不治身亡。但正是这一简单的交通事故,引发附近约 400 名南亚裔外籍工人聚集,并攻击来到现场的警察等执法人员。最终,至少有 41 人在骚乱中受伤,16 辆警车和 9 辆民防部队车辆遭到破坏。

这是治安良好的新加坡自 1969 年以来发生的第二起骚乱,被称为新加坡「40 年一遇」的骚乱。

新加坡素以「社会稳定」着称,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治安最好的国家之一。这在近年来动荡不安的东南亚国家中,可谓「格格不入」。遭遇群体性事件,它会如何应对呢?

第一时间迅速平稳控制现场

车祸事故刚发生,新加坡警方依照交通事故来处理,进行伤员救治、事故调查。2 名警察、数名医护人员和民防部队人员迅速到达现场,试图将受害人从车底搬离。

但这些人员很快遭遇 2 名劳工带头闹事,一些人拿起玻璃瓶和商店外的花盆作武器,推翻警车。交通事故演变为骚乱、群体性事件。

据此,新加坡政府严格依照法律程序,紧急调动 300 名警力、民防部队人员,在 2 个小时内控制了局面。

警察特别行动指挥处的镇暴队采取驱散骚乱者和控制现场的策略,全副武装,拿起盾牌和警棍,在不同的特定位置列队,向人群同时逼近,成功驱散骚乱者并逮捕涉案者。为防止事态出现反复和反弹,「死灰复燃」,新加坡警方继续维护现场秩序。截至午夜,现场被封锁,防暴警察仍在现场巡逻。

这使得骚乱在极短时间内得到平息,避免了进一步升级和扩大。这种「依法应急」的观念和行为不仅表现在现场处置上,也体现在对有关人员的后续处理上。

在现场得到控制后,新加坡警方迅即依法逮捕涉嫌参与骚乱的人员。

9 日凌晨,新加坡警方宣布已逮捕 27 名涉嫌参与骚乱的人员(其中印度裔 24 人),24 人于 10 日被起诉至法院。在审讯近 3000 名外籍劳工后,另 8 名嫌疑人于事发两日后被逮捕。截至 2014 年 1 月,共有 25 名印度籍男子被控参与骚乱,另有 57 名外籍劳工因参与骚乱被遣送回国。

涉嫌参与骚乱者也可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新加坡律师公会无偿服务办公室安排律师为滋事者辩护,新加坡外交部也与印度最高专员署接洽为被告提供法律援助。

有效引导舆论和社会情绪

骚乱事件发生后,社会各方面出现了很多传言和谣言,特别是社交媒体充斥着各种负面信息与评论,很多国外媒体也对新加坡的外来劳工待遇、贫富差距、社会稳定等提出了种种质疑和批评。

为此,新加坡政府和高层官员,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表声明、领导人公开讲话等方式进行有效沟通,不仅迅速平息了骚乱现场,也牢牢掌握了舆论场。

首先是及时发布事件信息,表达官方的态度和立场。

在骚乱发生当晚凌晨 1 时 30 分,新加坡就召开由副总理兼内政部部长张志贤、内政部第二部长易华仁、警察总监黄裕喜和副警察总监拉惹古玛主持的记者会,将事件定性为「持武器的严重骚乱」。

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高官则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安抚外来客工、慰问应急处突力量。

骚乱发生当晚的凌晨 3 时许,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就在「脸书」上留言,誓言将全力追击肇事者,让他们受到法律制裁。当日,新加坡总统陈庆炎和多名内阁部长也在社交媒体上留言唿吁大家保持冷静,不要散播谣言。

第二天下午,李显龙再次向媒体发出声明,宣布内政部将成立调查委员会来彻查事件的来龙去脉,唿吁国人保持冷静,向警方提供任何相关信息、照片或视频,祝愿受伤警员早日康复。

在迅速表态的同时,新加坡将事件定性为孤立事件,唿吁社会保持冷静。

新加坡 540 万总人口中有 100 万外籍劳工,主要从事建筑业、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其中不少人来自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中国。骚乱发生后,有人在网上批评外来劳工,发表排外或针对种族的情绪化言论。对此,新加坡官方唿吁民众秉持负责任和平和的态度,不要煽动排外情绪抹黑所有外籍劳工。

这些表态避免了社会情绪的激化。

对于国际媒体的不实报道,新加坡也进行了有力的回击和澄清。

骚乱发生后,印度电视台进行了错误报道,新加坡驻印度最高专员立即致函交涉;电视台在随后的黄金时段新闻报道中播放了事件的正确版本。

去年 12 月 28 日,美国媒体刊登有关骚乱是因外籍劳工不满薪资和居住环境所致。新加坡驻美国大使致函报社阐述新方观点。在没有得到媒体正面回应后,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发表公开声明,批评媒体的做法。

独立调查事件

骚乱刚一结束,事件的调查工作便迅速跟进。

首先是警方的调查。警方在骚乱后展开了广泛细致的调查,动员 500 多名警员在全岛各地,查问了将近 4000 名客工,420 人被带回警局协助进一步调查。因骚乱最初由一名劳工遭巴士碾死而引发,警方就调查结果慎重其事,决定委任一名独立专家重组车祸经过,以提供多一方的意见。

此外,还有政府的调查。鉴于事态严重,骚乱第二天,李显龙就下令内政部成立调查委员会,对事件进行彻底调查。

调查委员会数次开会商讨工作,包括对部分证据进行审查,在 57 名涉案的劳工遭遣送回国前与当中 20 名进行面谈,与警察部队、民防部队人员、小印度的居民和店主以及涉及意外的巴士司机和协调员面谈等。

事件调查全程接受国会、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调查委员会宣布将在 2 月 19 日举行公开听证会,邀请公众在听证会上陈情或者供证,调查结果将在听证会上呈堂。

在调查工作紧张有序开展的同时,一系列临时性或长期性的改进措施已开始实施。例如,因当晚很多闹事者都喝了酒,当局怀疑酒精是肇祸原因之一。因此,新加坡政府宣布实施禁酒令,规定小印度每逢周末、公共假日和公共假日前夕禁止公众在公共场所饮酒。

同时,新加坡也开始考虑如何提高外籍劳工的归属感、提高社会公正水平、解决深层次的社会矛盾等根本性问题。例如,政府已责成由尚达曼领导的跨部门委员会,负责探讨客工群体对新加坡人的影响和客工福利两大课题。

新加坡素以「社会稳定」着称,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治安最好的国家之一。


作者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