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澄清会,拯救了一个基层干部

作者
作者

「唐书记,这工作没法干了,我辞职!」

前不久,刚送走来访群众,正打算歇口气、喝口水,只见李彬大踏步走进我办公室,「啪」的一声将一张纸笺拍在我的办公桌上,转身便走了。

李彬是我联系的马滩村的党支部书记,平日为人做事有礼有节,干工作敢闯敢试,也是一把好手,今天怎么这样激动?

我迅速浏览这封辞职信:「纪委调查我,怀疑我不守纪律;村上百姓议论我,说我擅长『演戏』。现在,走到哪里都被人指指点点,还怎样开展工作?」

望着消失在楼道转角的背影,李彬那委屈的面孔浮现在了眼前。放下手中的辞职信,我的思绪回到了两个月前的一天。

那天,镇上迎来了区纪委调查组王本勇主任一行:「我们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反映你镇马滩村党支部书记李彬在农村低保复核等工作中,存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诸多问题。」

当前正值全市脱贫攻坚关键期,今年又是全区「作风建设深化年」,我镇居然还有干部敢顶风违纪,而且还是李彬?

「我们一定全力配合调查。」在向镇党委书记汇报后,我便配合区纪委调查组,一道对举报信反映问题展开了调查。

虽然在调查期间李彬心态坦然,配合积极,工作投入,但外面议论开了。「彬娃遭了,区纪委在调查他了」「一天做事跑得欢,原来是『为人民币服务』啊」等流言仍搞得他很是委屈,多次到我办公室诉苦,希望能尽快调查清楚。

「经过调查,反映你的那些问题都不属实,希望你能放下包袱,安心工作。」很快,区纪委调查组将调查结果向李彬当面进行了反馈。

「这下好了,不用挨骂了。」听到这一结果,李彬如释重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端详着眼前的辞职信,一张便纸写就,较以往的字迹潦草了许多,可见李彬在写这封辞职信时心中是多么的委屈和苦恼。原来,通过上次区纪委的调查和反馈,虽然证明了李彬的清白,但仍有不少百姓不明真相、心存怀疑。沉思良久,我拨通了区纪委王本勇主任的电话。

「对于党员干部,我们既要严管,也要厚爱。区纪委胜鸿书记已明确要求:必须为遭受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还以清白。」电话那头,王主任传来了令人欣喜的消息。

没过多久,一场失实信访举报澄清会在马滩村召开,该村全体在家村民参会。会上,区纪委工作人员对反映李彬信访举报问题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了详细通报。

「感谢组织为我澄清正名、撑腰鼓劲,不然,我都快憋出精神病来了。请你们放心,我一定会不惧阻力,专心干事,干净干事,请组织继续检验我!」会后,李彬找到我,坚决要回了那封「激动」的辞职信,数把将它撕碎,扔进了废纸篓。

看着又重燃干事激情的李彬,心中感触颇多。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推进,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关注度、参与度也进一步提高。一旦纪检监察部门启动调查程序,调查对象既会受到来自组织的监督压力,又会受到来自群众的舆论压力,其工作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

因此,作为纪检监察机关,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原则,不仅要严惩侵害群众利益的「蚁腐蝇贪」,也要理直气壮地为干事者、担当者「撑腰」,对遭受诬告错告的干部,及时予以澄清正名,这也是「监督执纪问责」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系达州市达川区管村镇纪委书记)


作者 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