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活村集体经济,这些村干部有「三愁」

「没项目的时候经常发愁,项目来了后更愁。」近日,争创省级乡村示范村的村党组织书记珂敏向记者吐槽。
珂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村上有个 4A 级景区,这两年多个上级单位前前后后共拨来了近 1 亿元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从路面改造到平整土地,各方面都张罗好了,就等着企业进来。
这时候,引进的项目却出了问题。说好流转、平整了 100 亩土地后,一名私人老板要来打造亲子乐园项目,但老板却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打了退堂鼓。这时土地已经整理出来了,又不能空着,村上急需找人「接盘」。
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连日来,廉政了望·官察室记者在基层采访调研发现,随着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建设进一步深入,乡村产业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许多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渐增多。
不过,村干部的担忧也随之而来:怎样进一步搞活这些资金资产,确保其不断增值?怎样有效分配村级集体经济利润?如何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渠道,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
既要管理又要发展,一心难二用
这段时间,在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富牛镇玉龙村,上百亩水果种植园区迎来采摘季。记者看到,来往的卡车一辆接着一辆,正在村办公处收购脆红李。从组织采摘工人到安置水果,玉龙村党委书记罗建国忙上忙下没歇口气。
作为全村的致富带头人,罗建国将村上闲置资产出租增收,还带领村民成立四川千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发展樱桃、脆红李等产业,村集体以 40 万元量化入股。
「6 月以来,几乎每周末都在组织水果采摘、装车。」罗建国说,农忙时节,村干部除了平时的办公室事务性工作,还要兼顾村集体经济产业的事。「村集体的果园,平时都是村干部一起管理、维护。村上的很多产业,只有利用休息时间来做。」
在距离玉龙村 30 多公里外的东坡区多悦镇正山口村,道德超市、快递超市、橘香园餐厅人来人往。「右边是村养老服务餐厅,左前方是农贸市场,背后是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心,里面有快递超市、金融服务站、道德超市、农资超市……」该村党委书记张文胜向记者介绍起村里的集体经济。
与玉龙村不同,正山口村除了集体果园外,还发展了道德超市、村集体餐厅等 8 个村集体经济产业。
为保障各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有效运转,正山口村实行「项目负责制」,村委班子每人至少负责一个项目,每月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汇总当月项目运行数据,由村委会副主任与村纪委书记全程监督与审核,再交由会计审核入账。
相比上述两个条件较好、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的村,西部一些刚走出贫困的村也在想办法发展集体经济,消除空心村。
西部地区一名空心村治理工作队队员表示,当地有许多自然村位置偏远、人口稀少、交通和通信条件落后。「以前车只能开到行政村,村里早无人烟,满是荒草和积雪。」

为促进落后的村子发展,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村干部组织整村搬迁。最近正在平整村里的土地,希望在土壤肥力达标后集中流转出去,能带动村民就业,增加集体收入。「光是组织搬迁、调解矛盾的管理工作就已十分不易,要发展产业带动致富,更是难以想象。」当地一名村干部表示。
一些村干部表示,既要懂管理又要懂市场经济,还要确保村集体经济产业保值增值,乡村振兴对村干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际上许多干部很难达到这些要求。
「客观来说,大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自身精力也有限、一心难二用。」有村党组织书记向记者坦言,自己高中文凭,本身就不大懂市场,也没有太多工夫去钻研,加上年龄大了,有些产业能维持现状也就不错了,没那么多精力再拓展。「有些项目,只有等到下一届村委班子来干了。」
「主观来说,缺少激励,动力不足。」一些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党组织书记向记者坦言,因为自身家里有产业,所以懂一些产业经营。如今,工作之余大多精力都放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虽然小有成绩,但对自己来说「性价比」较低,甚至远低于经营家里的产业。
这种低「性价比」,主要指受制于村干部的身份,村党组织书记在经营村集体产业的过程中,难以领取适当比例的报酬。「有些地方部门出台过一些规定,比如利润达到一定程度,可以按比例适当给予村干部一些奖励,但现实中很难落实。」一名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超过 20 万元的西南地区某三类村村党组织书记说。
不怕资产项目多,就怕盘不活接不住
「合村之后留下了一些固定资产,比如以前的乡村小学、村办公楼。这些闲置的资产基本都能盘活。」一些地方的村干部表示,为了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镇上也会帮助村里招引一些私人企业。企业租赁村上的闲置资产当作办公用房,村上一年可以收两到三万元的租金。
这些闲置资产基本都是简单装修后外租出去,既省事又省力。但有时候也会碰上资产难以持续盈利,甚至陷入司法纠纷的情况。
「我们一直在走司法程序,目前对方既不『挪走』,也无力把租金还回来。」中部地区某村支部书记秦磊对记者谈及,为了配套乡村旅游,村上早在 2018 年就争取了 100 万元的项目配套资金,用于打造特色乡村酒店。酒店建成后,交给了一家外地企业运营,每月收取 3000 元左右的租金。
「刚开始酒店的生意很好,后来因为疫情,生意一落千丈,直到去年彻底歇业。如今,酒店方不仅欠着员工的工资,还拖了村集体两年的租金。」秦磊叹了口气说,酒店本来是村上的优质资产,现在算是烂尾了,「加上走司法程序的时间长,现在既没办法处理,也盘活不了。」

在一些欠发展地区,一些农业方面的村集体资产因为后期维护差,又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业布局,收益极低,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
「现在既盘不活,又没人敢来接盘。」西南地区某村党委书记孙小武表示,之前流行种中药材类菊花,村集体就流转了 50 多亩土地进行大规模种植,结果缺乏技术、销路又差,收益很慢,加上土地流转费、人工费、化肥农药费,再加上天灾,可以说连土地流转费都赚不回来。
孙小武坦言,这种低效资产体现出的更多是社会效益,主要是为保证土地不撂荒。村上还有一些资产,比如水库,是村上 10 多年前跟别人签的协议。当时的协议价格极低。现在协议时间还没到,村集体也很难收回这些资产。「可以说,这部分资产也处于未盘活的状态。」
「资产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盘不活也很心累。生怕一不小心没做好,要被上级部门请去『喝茶』。」孙小武说。
除了村上的资源资产,项目也是支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不怕项目多,就怕项目不来。项目多,意味着村上的成绩多,对村干部也是种精神激励。」宜宾市筠连县筠连镇丰收村党总支书记杨道均告诉记者,只要有相关的项目,村上都会积极争取。
如今,村上除了争取村级指标配套项目,由村集体公司来实施,还投资入股了一个当地的二手车市场,另外又开发了 40 亩地建成农旅一体化的丰收体验农场。「丰收体验农场目前效益较好。」杨道均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村则存在争取项目多、落地实施少的情况。
「去年我们村的确争取到一个 100 万元的中省县集体发展资金,本来计划是要打造农家乐的。就连方案都做好了,引进的企业也谈好了。」今年获评 2022 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的西南地区某村党委书记李某表示。
但项目却因为土地问题而停滞不前。「村上建设用地的指标很紧张,我们本来计划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集中打造农家乐。但是这个政策区上和镇上一直没有打通,我们也去问过多次,始终没有得到回应。」在李某看来,类似政策在落实中的「中梗阻」问题,单靠一个村很难推动。
干得多错得多?健全机制很必要
「之前就是因为发展项目犯了错,受了党纪处分。早知道这样,就算看着项目流失,我也不会去违规操作。」近日,某村党组织书记曹宇向记者吐露心声。
曹宇口中的项目,指的是村上打造的日间照料中心。该中心由民政部门指导,并配套一定的奖补资金,村上负责承建。「金额超过 20 万元的项目需要走招投标程序,我们村上当时就组织了两次招投标,因为利润空间少,两次都流标了。」
项目在 6 月份申请通过,9 月份要验收,曹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知道如何处理的他,多次跑到镇上、区上汇报请示,但相关部门始终没个准信。这时,有人告诉曹宇,干脆找村上的人来做,这样既方便协调,也可以加快施工进度。
于是曹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在大家的监督下,通过抓阄的方式,将工程指定给了抓到阄的同村村民做。
「工程在 7 月份施工,8 月底就完成了,进度还提前了不少。」但伴随着工程的完结,曹宇却被问责。「没有走招投标的程序,将工程指定给他人承揽」成为其被问责的理由。
「我以为不拿一分钱,保证工程顺利实施,自己就不会有问题。」曹宇没想到,自己因为程序不合规而被问责。
这个党内警告处分成为曹宇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我给家人抹了黑,在村里抬不起头来。群众中的威信也很难重塑。」
除了项目实施期间,对村干部来说,类似的风险也可能存在于项目维护过程中。「我的上一任支书,就是因为周末加班发展集体经济产业,违规领取了报酬被问责。」有大专文凭、热心于回乡发展的「85 后」村支部书记李长兴说。
「有的项目,一开始就不是由村上主导,最终在村上『流产』,也成了村上的问题。」一名村党组织书记向记者吐槽,之前有上级部门为应急完成乡村振兴任务,找来村上合作,利用村上流转的土地栽种中药材草果苗。
「夏季高温,明显不适合栽种。结果栽下去一周,存活率只有 30%。」上述村党组织书记说,「留下的一系列『后遗症』,只能由村上买单。」
「做好了没有相应的奖励措施,出了问题政治问责不少。」李长兴表示,基于此,在发展村集体产业的过程中,个别村干部变得得过且过,不敢大力发展项目。「就算发展项目,也是该走程序就走程序。实在延误了时机,项目流失就任其流失。」
「有些市场机会稍纵即逝。如果要按照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章程(试行)》中的具体规定来,那很有可能被市场淘汰。」有个别村干部认为。
「作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我们也希望把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好。现急需一些专业化的指导和培训。」多名村党组织书记表示,希望有专业人员指导村上的资源规划布局和产业发展,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献策,还需要健全相关制度机制,明确哪些能做,哪些做不得。(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作者 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