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奖」:向懒政怠政「亮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个新词——「蜗牛奖」,迅速走红。
「蜗牛奖」最早出现在今年 1 月 7 日召开的泰州市委四届十次全会上市委书记蓝绍敏的讲话中。他首倡设立「蜗牛奖」,发给那些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不及时的责任人。
这个严肃中带点「戏谑」味道的奖项甫一提出,便激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其中,叫好者有之,但也不乏质疑声。这奖能发下去吗?不会是政治作秀吧?发个「蜗牛奖」就能解决作风问题吗?
在提出「蜗牛奖」后的不到半年时间里,泰州市向社会公布了两批「蜗牛奖」认定结果,共涉及 19 个事项、22 个部门(单位)和个人。「蜗牛奖」的应声揭晓,兑现了之前的承诺,回应了公众的关切。同时,泰州也初享「蜗牛奖」带来的「红利」,机关作风有了很大转变,群众普遍反映办事更方便了。
负向激励,剑指懒政庸政怠政
「蜗牛奖」的推出,既是泰州吸收民间智慧创新干部激励机制的探索,也显示出治理懒政庸政怠政的决心和勇气。
当前,泰州正处在推进三大主题工作和「四个名城」建设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来保障美好蓝图变成发展现实。但是,党政机关中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回避矛盾、不敢担当的问题较为突出,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到事业的发展。用什么样的办法来治理不作为慢作为的懒政庸政怠政,一直萦绕在泰州决策者的心头。
正向激励固然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但其效用正在减弱,先进毕竟是少数,当不上先进压力并不大。而负向激励的心理影响却是巨大的,「蜗牛奖」让领奖人感到难堪、没面子,同时通过问责与惩罚的压力传导,倒逼机关干部不断提升工作的整体效能,从而达到正向引导的作用。正如市委书记蓝绍敏所说,「在作风建设上,教育千次,要求千次,不如问责一次。」基于这样的考虑,年初的市委全会上提出了「蜗牛奖」,并由市效能办具体执行。其后,随着《泰州市效能建设「蜗牛奖」认定暂行办法》的制定下发,「蜗牛奖」作为加强作风效能建设的一个创新载体,开始紧锣密鼓地运作起来。
客观公正,让身边的「蜗牛」现形
来自兴化的邵德裕对身边的「蜗牛」感触颇多。去年年底,邵德裕所在的担保公司到兴化市房管处抵押科办理贷款他项权证事宜,出具了有关手续,但该科不予办理,其后多次派人沟通仍然没有结果,导致 10 多笔中小企业融资抵押贷款业务拖了 3 个多月却无法办理。随即,邵德裕向市效能办投诉了该科。市效能办经向市银监分局了解,上述业务符合现有规定,应予办理。对此,泰州市效能办副主任王钟告诉记者:「其实,不是他们不办理,而是经办人不懂最新的政策,又不去研究和学习新业务知识,还按原来的规定办事。这是典型的不作为现象。」应该办理的业务未办理,让兴化市房管处抵押科成为了第一批「蜗牛奖」得主。
据王钟介绍,「蜗牛奖」的线索有三条来源:一是群众的投诉,包括向市效能办直接投诉,以及通过书记信箱、市长热线等进行投诉;二是由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线索;三是市效能办在主动督查中发现线索。对于这些线索,市效能办首先进行梳理和甄别,当发现疑似「蜗牛奖」线索时,再派出督查员查阅相关材料,并到现场核实情况,听取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陈述,最后形成调查报告,供评议代表进行认定。记者在市效能办看到,每一份调查报告内容翔实、有说服力,特别是举报人、被举报人、证人都有详细的谈话笔录,并签字画押,直观的感觉仿佛纪委办案的报告。
开门评议,把评判权交给社会各界
准「蜗牛」找出来后,市效能办召开「开门评议会」,召集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家和群众代表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投票选出最终的「蜗牛奖」。在会议现场,与会代表逐一听取调查报告,就调查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并无记名投票,得票过半的事项被认定为「蜗牛奖」获得者。
王钟告诉记者,为确保「蜗牛奖」认定工作的客观公正,将评判权交给社会各界。在具体操作中,市效能办事先建立评议代表库,聘请 40 个各层面的义务监督员,聘期为 1 年。每期评议代表从该库中随机抽取,人数视具体情况而定。
作为资深评议代表,泰州市人大代表夏振宇说,「评议会上,投票人几乎无缺席、无弃票、无废票。」这正彰显了评议代表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另一位评委、江苏兴华人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建庆登记报到后,被收了手机,还被告知结果公布前,不能对外界透露任何消息,这让他意识到「蜗牛奖」评定的严肃性。
记者注意到,与首批「开门评议会」相比,第二批评议代表中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家和群众代表的人员组成比例高达 67.8%,而市相关部门负责人比例则相应减少,足见「开门评议会」对群众声音的重视。这正是「开门评议会」的初衷。
问责惩罚,变「蜗牛」为「奔牛」
「蜗牛奖」其实是「问责 + 惩罚」的综合运用手段,既抓早抓小,也严抓狠抓。「面子」上,对被认定的单位、处室及个人予以点名道姓通报曝光;「票子」上,年终将对「获奖」者所在处室、单位予以绩效扣分,并扣除相关人员部分年度绩效考核奖励;「位子」上,对领奖的个人和单位进行回访跟踪、督促整改,凡是整改不力、变化不大的,将予以组织调整。让「蜗牛奖」获得者「丢面子、丢票子」,甚至「丢位子」。可以说,这正是「蜗牛奖」的威慑力所在。
「蜗牛奖」的设立不仅是问责惩罚,更重要的是落实整改。「不狡辩、不泄气、不埋怨」,姜堰区交通局在整改报告中一口气用了三个「不」字,说出了所有「蜗牛奖」获得者「立行立改」的决心。截至目前,首批 11 个「蜗牛奖」问题全部在公布当月整改到位。第二批 8 个「蜗牛奖」问题有 7 个当月整改到位,有 1 个在次月整改到位。
当然,对于「蜗牛奖」获得者,不能「一棍子打死」。正如市委书记蓝绍敏所说,设立「蜗牛奖」就是针对不作为慢作为的一次问责、一次批评、一次曝光,类似于「黄牌警告」,给庸政懒政怠政者拧耳扯袖、拍肩出汗,为的是让不作为慢作为的官员知耻而后勇,促使「蜗牛」变「奔牛」。
放大效应,释放为政的正能量
得益于一个切合实际的创新思路、一套周密便捷的制度设计、一支真抓实干的执行队伍,作为促进党政机关和干部提升工作效能的一条硬措施,「蜗牛奖」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真正让机关工作人员「步步惊心」,让老百姓「充满信心」。
「蜗牛奖」的溢出效应也逐步显现,泰州市各机关部门内部均开展了作风效能建设的排查整改活动,一批「久拖未决」的问题得以「马上就办」,一些效能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整改。市工商局实施了「拒当蜗牛争先进、营造环境创一流」作风整训活动,住建局开展了「拒做蜗牛、争做黄牛」专项行动,泰兴市制定了整治「蜗牛」专项行动计划,市民服务中心各窗口主动排查积压的未办结事项……
王钟告诉记者,「蜗牛奖」对各部门单位的震慑作用显着,现在市级单位已很难找到「蜗牛奖」线索。「泰无聊」网站民生编辑部主任陈春阳也谈到,「蜗牛奖」倒逼压力极大,现在网友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拨打「蜗牛奖」举报电话。
泰州人深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颁发「蜗牛奖」只是迈出了治懒治庸的第一步,从长远来看,提高机关单位的行政效能,仅靠一个「蜗牛奖」是远远不够的。「蜗牛奖」的最终归宿,就是要回归制度建设,把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制度作为约束干部行为的重要保证,建立科学完善的督查问责机制、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通过综合施策,推动作风效能建设的系统化、长效化。□
责任编辑:高 玲
作者 尤展 高玲 孙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