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聚民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产物,是社会意识中的一种。它源于社会存在,是对现实社会存在的反映与描述,同时也具有认知世界、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和行动导向等功能,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能动作用。2014 年 2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2018 年 8 月 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贯彻落实相关要求,必须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出发,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担负起引领社会、凝心聚力、凝神聚魄的使命任务,特别是要整合各种社会思潮,更好强民心、固民心、暖人心、筑同心、赢民心,使大家心往一块想、力往一起使,形成强大社会合力。
在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中强民心。当今世界,国际社会中多种文化并存、各种价值观频现,并呈现出激烈交锋之状。思想文化与价值观交锋的实质是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与对决。这些年来,西方国家媒体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共产主义过时论」「中国崩溃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观点言论和负面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混淆视听、颠倒黑白,干扰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这些都是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鉴于此,宣传思想工作敢于亮剑,善于斗争,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各种错误思潮与观念,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在帮助人民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煳认识中强民心、聚民心。近年来,我国先后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对话会」「世界哲学大会」等国际性会议,展开学术研讨,在理论争鸣中辨别真善美,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感、思想感召力和学术生命力。同时,在国际社会广泛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党治国理政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故事、中国政府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融入世界,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新时代中国。此外,我国与一百多个国家地区签定文化协议,开展文化节、文化年以及艺术家互访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建立传播中国文化的孔子学院,以此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进而增强了民心、凝聚了人心。
在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中固民心。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一旦脱离正确方向,就难以保证宣传思想工作的正确航向和发展道路,就不能发挥意识形态工作汇集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重要的是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的建设之中,坚决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同党委工作紧密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同时,又将意识形态专项巡视作为政治巡视的重要内容,更加夯实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确保宣传思想工作的正确方向。这些重大部署与举措,开创了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崭新局面,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发挥了凝聚共识、永固民心的作用。
在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暖人心。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我国社会出现了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和价值观多元多变的现象,一时间,社会生活中缺乏具有引领作用的主流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各地区各行业围绕「三个倡导」,精心设计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培育践行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日益成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行动,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传统美德得到弘扬。例如,南京市建邺区精心打造的「宣德堂」,是集思想宣传、道德提升、文化建设、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社会治理于一体的综合载体,已成为社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又如,镇江市以城乡社区为主阵地,大力开展「立德行善」群众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全市人民「存善心、讲善言、行善举、做善事」的道德情操。再如,无锡市注重运用公益活动来引领新风气、以志愿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大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实践,传播了正能量,温暖了全社会,凝聚了千万人。
在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中筑同心。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体预示着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是「我们」,体现了成员之间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福祸一体的依存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牢牢把握民族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我们」意识,生发出利益共生、发展共赢、情感共鸣和责任共担的共同体精神,并进而提炼出各民族共同遵循的价值共识。党中央提出加强各民族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建设,就是要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各民族思想文化联结和凝聚力,找到最大公约数,筑出最大同心圆,凝聚民心,实现各民族的团结繁荣。
在打通理论武装群众「最后一公里」中赢民心。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赢得民心,必须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到基层进民心,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群众。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入民心的过程中,有的地方还存在一些「最后一公里」没有完全打通现象,如宣传语言缺乏通俗性大众化,「官腔」浓、「群众调」淡,「八股味」重、「百姓语言」少;宣传形式呆板单调、不够活泼生动;宣传方式高高在上、不能贴近群众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加强话语方式创新,努力将党的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和理论话语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百姓话语;更加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者重心下移、工作前移,走基层、访群众、进生活,关注现实问题,回应百姓关切;创新传播手段,拓宽工作渠道,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等等。这些举措疏通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有助于更好发挥理论武装的汇民意、聚民心的功能。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
作者 高信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