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基层「微腐败」危害民心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也把「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作为今年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身处基层一线的县级纪委,要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上级纪委的工作要求,对于隐藏在基层的小官小贪决不掉以轻心,严厉打击「微腐败」,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狠抓正风反腐,零容忍惩治「微腐败」。「蝇贪」吸血不多,但损害的是群众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的获得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纪检监察工作要善于在群众的现实需要中找准工作定位,充分运用信访、审计、巡察等监督渠道及政风行风热线等平台,及时受理涉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线索,健全线索交办、督办机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交待」。
狠抓源头防范,切实规范「微权力」运行。俗话说「老鼠看仓,看个精光」。「微腐败」虽小却伤根基。因此,惩治「微腐败」必须正本清源。基层「苍蝇」横飞的背后是对基层干部手中「微权力」管理监督的缺位和失控。要找准权力运行的「风险点」、制度建设的「空白点」、监督防控的「薄弱点」,督促主责部门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逐一梳理权力事项,摸清「微权力」底数,形成「微权力」行使流程清单,强化对「微权力」运行的电子监察,健全「制度 + 科技 + 人」的风险防控机制,切实规范基层党员干部的用权行为。
狠抓教育引导,持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微腐败」泛滥,冲击的是基层群众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腐蚀的是基层干部的是非观念,严重破坏了基层的政治生态,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因此,要加强纪律教育,推动基层干部认真学习党纪党规和涉农政策法规并严格贯彻执行;加强基层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积极营造具有乡土特色、切合行业特点的村(居)、基层站所廉政文化氛围,依靠文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基层干部勤政为民、廉洁履职。
(作者系海安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责任编辑:金浩昊
作者 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