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基层「微腐败」 护航脱贫攻坚

作者
作者

「桥 楼乡八角村村干部侵占生态公益林补偿案」「房石镇新桥村村干部侵占耕地地力保护资金案」……近日,青川县集中通报了 15 起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典型案例,引起强烈反响。

去年以来,青川县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集中开展了「整治和查处农村基层『微腐败』专项行动」,对涉及民生领域的生态公益林补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进行了专项清查,以点带面,纵深推进,并将此化为护航脱贫攻坚的具体行动。

据统计,青川县对在生态公益林补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领域中涉嫌违纪的 81 名干部进行了严肃处理,其中立案审查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34 人,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处理 47 人,追缴违纪款 140 余万元。

「谁要触犯了群众利益这条『高压线』,就坚决处理谁,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坚决一查到底,严肃问责,绝不姑息!」该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马丽强调。

源头治理堵漏洞

「11 月 7 日,支 A4 纸一件 170 元,经办人潘先清;11 月 13 日,支中性笔 2 盒 24 元,经办人左红梅……」乔庄镇民主社区居民丁云香正在查阅手机上的社区的村务微信平台,「连买一张纸、一支笔,谁经办、谁签字都一一公示出来,我们社区的账务很『阳光』,我们大家都敞亮。」

针对基层村务内容不亲民、公开时效不及时、公开渠道不适应的现象,青川县以村务公开为抓手,运用「互联网 +」思维,探索建立「阳光村务」公开监督体系,把村级事务晒在阳光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去年 5 月以来,青川县逐步建立起了以微信、电视、网站、公开栏、电子触摸屏为平台,县乡村三级同步公开的「阳光村务」公开监督体系,各乡镇安排专人负责「阳光村务」公开内容审核、公开意见收集反馈工作,群众无论坐在家里还是身处万里之外,都可实施监督,实现了「离家再远监督不难」。

青川县乔庄镇民主社区主任左红梅感叹的是,「我们将村务『搬到』微信上来后,实现了村民与村务的『零距离』接触,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拆除了干群的『隔心墙』,村民怨气少了,干群关系和谐了。另外我们干部花钱做什么事,群众都晓得,不敢乱用一分钱」。

截至目前,青川县纪委官微和官网均建立起阳光村务平台,随时随地可以实现对全县 239 个村社的阳光监督,全县 36 个乡镇纷纷开通「阳光村务」微信公众号,对 239 个村社村务进行实时公开。自从实施「阳光村务」以来,全县基层组织公信度明显增加,全县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显着提升。

正本清源清风拂

「忠厚传家远,家和万事兴」「勤俭持家,遵纪守法」「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笔者近日走进沙州镇特困村大湾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些简短又易懂的家风家训话语。

去年来,随着「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活动的扎实开展,青川县把「文化墙」作为美化乡村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各乡镇不同的特点,在文化院落、老百姓房前屋后,把孝老爱亲、遵纪守法、健康文明的故事制成了一幅幅鲜活的图文字画,构筑了一个个文化长廊,扮靓了一处处农家小院,彰显了乡村文明新风尚。

青川县还大力开展纪检干部走基层、访民情、送政策、办实事,利用「农民夜校」开展说纪讲法倡德活动,增强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讲政治、知敬畏、守底线」的意识。

青川县纪委与县委宣传部、文明办一起,在广大农村开展选树好儿媳、好家庭等活动,各乡镇也纷纷开展类似的活动。该县楼子乡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大力弘扬正能量」活动,评选出全乡十大好人,并将评选出的十大好人在全乡范围内广泛宣传,让身边的好人好事得到推广和弘扬。


作者 尹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