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加快「走出去」步伐

作者
作者
全面开发探索标准项目

作为全国领先的开放型经济发达省份,江苏正以更加积极主动的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抢抓机遇,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交汇点作用,进一步拓展开放空间。

融入「一带一路」成效显着

以企业为主体,投资贸易活动成效明显。2016 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推进落实国际产能合作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支持本土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企业投资方式也从早年的出口产品和设立办事处转变为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收购国外企业、组建全球化的研发体系与营销渠道。截至 2016 年末,江苏共有 1067 家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合作范围覆盖沿线 64 个国家中的 54 个,协议投资额 30.9 亿美元;投资项目 513 个,贸易总额 1097.5 亿美元,占同期全省外贸总额的 21.5%。江苏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并购项目数 740 个,占全省对外投资项目数的 13.2%。

以物流为载体,国际产能合作进展良好。江苏省内已有苏州、连云港、南京、徐州、南通五市开通了连接中亚和中欧共 8 条国际货运班列,平均每天就有 3 趟班列奔驰在路上。其中,国内首条以小时为计时单位的中欧国际班列运输线「苏满欧」,截至 2017 年 6 月 30 日累计开行出口班列 322 列,发运标准集装箱 29214 箱,发运货物 15.82 万吨,货值 27.11 亿美元。从连云港出发的「连新亚」铁路班列,依托连云港海港及新亚欧大陆桥东起点优势,以海铁联运方式,承担了 60% 以上的新亚欧大陆桥国际中转出口运输业务,形成了国际中转运输和海铁联运特色。

以共赢为导向,合作模式输出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相应合作模式,一是「重资产投资运营」,即探索组建境外园区开发投资公司,采用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运作模式,全面负责园区规划设计、投资谈判、招商引资、建设运营。以近期成立的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为例,截至 2017 年 10 月中旬,签署入园意向协议的企业已达 10 家,其中江苏企业 8 家、省外企业 2 家,预计投资额 39 亿元,将为当地创造近 2000 个工作岗位。二是「轻资产管理输出」,即探索组建境外园区管理服务公司,以复制输出园区管理模式、牵头开展运营服务为主,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由江苏省投资建设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印尼双马农工贸合作区、坦桑尼亚江苏-新阳嘎农工贸现代产业园被确认为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

以文化为媒介,对外人文交流稳步推进。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江苏十分重视对外人文交流合作,制定并实施「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专题方案。目前,江苏省已与世界 55 个国家和地区缔结友城 307 对,位居全国首位;先后组团赴文莱等十多个国家举办文化交流演出活动,增设「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 1000 万元,分配给沿线国家 300 多名学生。

融入「一带一路」的形势分析

江苏省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但同时又处于容易被边缘化的地位,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亟待提升。以「一带一路」重大发展平台建设为例,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在对接「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搭建方面稍显滞后,平台搭建的市场机制尚需理顺,重大发展平台的使用效能有待提高,「一带一路」沿线支点国家发展平台网络尚未形成等,这些都需要加以重视和尽快研究解决。

江苏省科技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在与以色列等国家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方面也取得显着成效。相比之下,这种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如何在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如何有效构建针对江苏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持续经营的科技支撑体系,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不断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目前,由于一部分企业对国际贸易规则缺乏深入理解,导致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营时遇到「站住容易站稳难」问题,「走出去」领军企业数量仍然偏低。

在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投资风险,以及其它各种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竞争引发的问题。中科院研究表明,根据恐怖主义指数进行安全形势评估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 40 个处于和平状态,15 个处于危险状态,11 个处于震荡状态,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和叙利亚 5 个国家处于高危红色区域。对于如何动态识别和有效监控上述风险,要有全面而系统化的应对方案。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依托智库平台,开展决策咨询服务。以科协等组织为依托,整合专家资源,通过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等省级重点培育智库平台、会议论坛、学术沙龙、应急研究等多种形式,着力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持续和跟踪研究,特别是围绕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专业性的智力支撑。

重视培训工作,强化服务保障能力。相对于欧美日等传统成熟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属于新兴市场国家,机会大,风险也大。应充分发挥科协等组织的资源优势,构建以专业人才培训、投资风险评估、经营领域选择、营商环境研判等为主的综合服务体系,强化保障能力,重点针对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经营的江苏企业需求,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各类培训和咨询服务,降低企业投资经营风险。

丰富载体建设,举办新型会展活动。挖掘「互联网 +」的应用潜力和空间,创新展会形式和业态,促进传统展会与跨境电商平台的有机结合,围绕江苏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双方开展商品和服务贸易活动提供新的载体。总结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昆山)的经验,探索开展创新创业论坛、发明成果对接会、「智能制造」和创客展览、主题科普展览等各类新型会展活动,完善以「一带一路」中国创客为代表的展柜创业项目,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互学习与合作交流。

推动互认工作,加强科技人才支撑。针对现阶段江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点合作领域,以专业学会为依托,着力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类工程技术人员资质互认工作,促进我省工程技术人员更加顺畅和便捷地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高江苏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竞争力,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展外部空间。

利用技术优势,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以技术优势为支撑,广泛挖掘和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借助「互联网 +」形式,搭建江苏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双方在人才、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对接。重点梳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科研信息,为双方开展和加强民间学会社团交流合作提供参考;以平台化形式,发布江苏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研院所的各类科技成果,促进双边供求对接,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加强对地理位置、人文环境、政策法律、经济现状、发展战略、政局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搜集与处理,并以适当形式发布。

(作者分别系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特聘专家、江苏省科协调宣部部长)


作者 杨向阳 范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