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选人用人新「标尺」强化干部选任新担当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重要文章,从历史的维度、全局的高度、现实的角度,系统回答了干部工作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选人用人「德、公、宽、管」四个方面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历史观与实践观的统一,在分析研究吏治得失、继承发扬我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干部工作新理念,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组织路线、干部路线;体现了全面性与针对性的统一,着眼于时代所需,既对干部工作「五大体系」进行具体深化,又针对政治考察、担当作为等时代课题进行深度阐释;体现了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统一,准确把握了新时代干部工作的「时」与「势」、内在规律与辩证逻辑,既提要求、又教方法,解决了选人用人路和桥的问题。这些既是对干部工作的原则和要求,又是对组织部门的期盼和嘱托。履行好新时代选人用人重要职责,就必须以干部工作「五大体系」为总遵循,践行新理念、牢记新嘱托、落实新要求,具体而言,从以下四个方面落实。
把好政治「首关」
古人讲:「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我们党历来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20 字好干部标准,还是树立的「忠诚干净担当」时代标尺,都始终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并在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把这一「首要标准」制度化、具体化,充分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建设的思想是始终一以贯之、不断丰富发展的。这就要求组织部门把政治标准作为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把政治素质考察作为选用干部的第一关口。
正反建标,实现无形标准有形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好政治关不容易,这直指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现实之难」。针对政治标准容易概念化、空泛化的难题,制定出台市管党员领导干部政治体检实施意见,从正向明确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 5 个维度评价标准,从反向列出制造传播政治谣言、故意隐瞒个人重大事项等 15 条负面清单,构建起干部政治表现正反指标体系,推动政治标准可见可感、可评可考,变「软指标」为「硬杠杠」。
多维探察,实现隐性表现显性化。加强「政治体检」,通过「聚焦『四个意识』、观察有没有做『两面人』,聚焦『四个自信』、观察是不是有『软骨病』,聚焦担当作为、观察有没有当『官油子』,聚焦洞察力执行力、观察是不是易『犯煳涂』,聚焦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观察是不是『无组织』」「五聚焦五观察」,切实把「伪装」「整容」的干部打回原形。实行政治素质个人自评、群众测评、单位鉴评、领导点评、组织研评「五评」,政治表现党委(党组)书记、组织部长(人事处长)「双鉴定」,切实画好干部「政治画像」。探索干部政治表现纪实制度,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完整记录干部的政治表现。
强化运用,实现静态结果动态化。对政治上「健康」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政治上「亚健康」的干部,约谈提醒、直指病灶,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对政治上「不健康」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坚决把人挡在「门外」,确保选出来的干部都「政治过硬、德位相配」。
抓好识人「首务」
「识人」是天下第一学问,乃为政者之首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识别干部要「多用心多留心、多角度多方位」。组织部门要把精准识人作为首要任务、看家本领,练就「瞻山识璞、临川知珠」的识人慧眼。
分领域划区考察,经常性考准干部。必须把功夫下在平时,经常性、全方位了解干部。针对考察了解「长期、常态」的要求,探索建立干部工作责任区,通过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列席民主生活会等方式,经常性接触干部,近距离了解干部,及时掌握活情况、新变化,通过提高「知事」的水平,不断提升「识人」的水准。
分层次搜集信息,全方位考实干部。要拓宽干部信息来源渠道,通过横向沟通、向上函询、对下搜集等,及时了解干部征信、上级部门评价、群众口碑等情况,不断增加干部「信息库存」,实现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地了解干部。
分类型开展研判,多维度考深干部。建立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析研判制度,定期围绕班子运行状况、干部工作状态等开展综合研判,围绕年轻干部选配、挂职干部选派等开展专项研判,通过看文凭、水平、人品「三品」,能力、阅历、合力「三力」,勤政、公正、廉政「三政」,拉长时间跨度,拓展考察纬度,增加研判深度,真正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
担好公正「首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正用人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组织路线上的体现,并明确要求组织部门在选人用人上要出以公心。用人公正是最大的公正,我们要始终把公正用人作为组织部门的首要职责。
增强原则性,始终把坚持标准作为公正之基。始终坚持理论标准、实践标准、群众标准三者有机统一,认真落实 20 字好干部标准,树立「以高质发展论英雄、凭实绩实干用干部」的鲜明导向,注重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引导各级干部崇尚实干、注重实绩、一心为民,让「说实话、谋实招、办实事、见实效,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敢抓敢干、善谋善干」「四实四干」成为连云港干部队伍的鲜明特质。
增强战斗性,始终把党的事业作为公正之要。组工干部作为干部人事制度的「守门员」,就必须带头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选人用人上认真顶真、动真较真,自觉把标准立起来,坚决同跑关系找门子等行为作斗争,始终坚持以事择人、依岗选人、人岗相适,紧紧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需要,切实把那些专业强、善创新、敢担当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增强纪律性,始终把遵规守纪作为公正之本。用人风气是最重要的风气,是一个地方风气好坏的源头。只有组织讲公道,干部才能走正道。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和保密纪律,始终按规矩办事、按政策办事、按程序办事,真正以纪律的刚性约束确保用人环境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山清水秀。
答好担当「首卷」
担当是时代最强音,也是新时代好干部的必备素质。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现象,反复强调要激励干部积极性,促使各级干部敢于负责、敢于担当。
从严管理,提高干部真担当的意识。要深化落实从严管理干部「五个要」要求,扎实推进「一创五争」活动,放大时代楷模王继才等先进典型效应,依托开山岛党性教育基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爱国奉献、爱岗敬业」,争做新时代担当者、实干者、奋斗者。
用好机制,增强干部敢担当的胆识。组织敢于担当,干部才会有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原则,为干部干事创业划出了「三条底线」。落实「三项机制」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的具体行动,也考验着组织部门的责任担当。要真正以组织的担当带动干部担当,以组织的作为促进干部作为,形成「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鲜明导向。
加强锻炼,提升干部善担当的才识。没有真本事难有真担当。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着力构建干部素质培养体系,大力实施「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党员干部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强化实践锻炼,注重选派干部到石化产业基地等项目一线、巡视巡察等斗争一线、城市新中心建设等发展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作者系中共连云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段培华
作者 胡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