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风反腐成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让群众在正风反腐中增强获得感,要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十三届省纪委六次全会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让群众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工作必须从群众最需要的事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改起,以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成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南京市秦淮区纪委监委以小数据形成大决策、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以小制度养成大规矩,聚焦民生民意,精准查找问题,依法办理案件,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聚焦民意找准发力点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聚焦挥霍群众信任感的「老大难」。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方面,看是否存在态度不端正、落实不坚决,遇到困难绕着走,碰到难题往上交,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是否存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顾实际乱加码、乱作为等情况;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焦点问题,有无推诿扯皮、久拖不决等现象。聚焦损害群众幸福感的「微腐败」。此类问题主要集中在民生资金、征地拆迁、物业管理、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领域。对其中的「微腐败」,既「小题大做」、无微不「治」,又盯住重点、抓住关键。比如对专项资金监督,沿着资金走向,看是否存在私分截留、贪污挪用、虚报冒领;针对审批环节,看是否存在权力寻租、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等。聚焦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此类问题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就业创业、养老社保、住房保障等领域,重点看执行政策是否打折扣、搞变通、缩水走样,惠民政策是否精准落地。比如医保资金,重点查处不法分子及个别医疗机构,通过「挂床住院」「小病大治」「伪造病历」等方式欺诈骗保。聚焦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的「保护伞」。重点排查社会治安、社区治理、金融放贷、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市场流通、自然环保、信息网络、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行业领域存在的涉黑涉恶问题和行业乱象,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杜绝「过关」思想、「交差」心态和「差不多」心理,确保扫黑除恶、「打伞破网」工作思想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
查找问题提高精准度
坚持强化政治意识、群众立场,抓住重心,精准筛查,切实把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查出来。紧扣中心工作查。党中央和省市区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深入了解本区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情况,查找实施「十四五」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守住安全发展底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疫情防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强化政治巡察,在实现巡察全覆盖的基础上,开展落实「六保」任务、危化品安全生产、教育综合改革等专项巡察,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推动建章立制,形成工作闭环。围绕群众诉求查。只有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做好,才能推动纪检监察工作走深走实。我们坚持畅通来信、来访、来电和网络举报渠道,更广泛、更便捷地征集广大群众的意见。结合基层实际,查找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农贸(批发)市场食品快检、欺诈骗保等 8 个民生领域存在的问题。创新方法手段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中的作用,高标准建设监督审查技术室,推进大数据应用、电子数据调查、心理测试等信息技术与监督办案工作有机融合。深化「阳光惠民」、应急管理「181」、医用耗材、污染防治等民生监管平台应用,通过「大数据 + 网格化 + 铁脚板」精准发现问题。同时,注重统筹纪律、监察、派驻、巡察等各项监督,建立信息互通、力量整合、成果共享、捆绑考核机制,让监督力量攥指成拳、生威发力。
依法办案彰显震慑力
具有「惩」的威慑,方显「治」的实效。我们始终坚持依规依纪依法查办案件,持续释放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2020 年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 101 起,处理 146 人。坚持「系统治、治系统」。根据行业性、专业性特点,通过个案查办,分析案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治理,努力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针对查处的一起基层管理人员利用公权力贪污受贿职务犯罪案例,举一反三,对全区同类单位、同类工作性质人员开展专项检查,推进行业领域规范管理。坚持「重点治、治重点」。始终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严肃查处财政金融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惠民资金使用等方面的腐败问题。坚持「反复治、治反复」。事实证明,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必须坚持露头就打、反复敲打,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常态化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推动出台「持续为基层减负」18 条工作举措,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针对信访量集中、「12345」重复投诉的问题,开展为民服务专项资金、城市违章建筑治理、停车收费管理、物业管理等民生领域专项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有力促进区域精细化治理,形成良好社会效应。
标本兼治突出长效性
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形成常态长效制度机制是关键。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既把问题查出来、解决好,又把漏洞找出来、堵塞住,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促进「不想腐」的自觉。
推动完善制度机制。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通过纪检监察建议形式,督促相关部门建立接地气、易执行、效果好的「小特精」制度。认真履行纪检监察机关的协助职责,针对违纪违法多发问题,向同级党委和上级部门提交专题报告,在更高层面推动完善制度机制。2019 年起,秦淮区开展基层治理「两赋两强」(赋权、赋能、强基层、强队伍)中心城区集成改革,聚焦下放的行政权力事项,紧盯基层权力新主体,将监督体系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消除权力监督真空地带,保障改革释放更大的治理效能。
持续优化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也是研判管党治党成效的「晴雨表」、预警纠偏的「指南针」。加强对各单位政治生态的研判,及时预警、「画像」、纠偏。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打造「转角·遇见」廉政文化空间。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最大限度保护党员干部为群众干实事、解难题的积极性。
努力锻造过硬队伍。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敢于善于斗争的干部队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弘扬斗争精神,引导纪检监察干部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投入工作。加强规范化履职,要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引导干部牢固树立「纪检监察工作无小事」的理念,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确保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秦淮区委常委、纪委书记)责任编辑:李佳婧
作者 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