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平台 扶持大学生创业

作者
优化效率服务稳定维护
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有助于缓解就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而且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镇江市把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建设创业型城市的重要内容,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全市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引领创业大潮的主力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优化创业政策环境。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工作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创业型城市的意见》,出台《开展大学生创业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意见》、《开展大学生创业“保姆式”服务的意见》、《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意见》,为促进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依据。联合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出台《镇江市市区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镇江市创业担保贷款管理办法》、《镇江市市区创业扶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在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创业补贴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降低大学生创业风险。会同工商、税务、财政、金融等部门,举办“镇江市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校园巡回展”活动,先后到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等驻镇高校举办4场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解读和咨询会,就同学们关心的创业政策和创业会遇到的困难等进行现场解答,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智力支持。
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提请市政府评选表彰10名大学生创业明星,在主流媒体进行创业事迹的集中宣传。组建创业典型事迹报告团,每周在《京江晚报》宣传一名“创业之星”。组织“创业指导进校园”活动,开展大学生创业指导3000人次,切实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能力。分别启动镇江市首届电子商务创业技能大赛和“2010创业圆梦行动”大学生创业大赛,鼓励大学生进行网上创业,实现创业梦想。搭建大学生创业交流平台,通过座谈会等方式交流创业心得,分享创业经验。
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对在校大学生重点开展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培育创业意识,开拓创业思维,激发创业激情;对已离校创业大学生重点开展IYB(改善你的企业)培训,丰富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推动企业发展。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共开办SYB培训班141期,培训4732人,举办创业实用技术培训班11期,培训544人,累计有1867名培训学员成功实现创业。
加强创业结对帮扶。市人社局对大学生创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摸底,开展大学生创业“保姆式”服务行动,人社局干部职工每人结对帮扶1名以上市区大学生创业。建立大学生创业帮扶责任机制、帮扶协调机制、动态管理机制,主动上门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从创业立项、工商登记、贷款融资、市场营销、税收优惠等环节提供全方位的“一条龙”代办服务,帮助创业大学生用足优惠政策,规避经营风险,改善经营状况,提高创业成功率。
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建立镇江市大学生创业园,成立镇江市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开辟大学生创业“代办制、一站式”服务窗口,开通镇江市大学生创业网,在网上发布创业项目2000个。设立4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5家大学生创业实验基地、2家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组建首批35名成员的“创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进一步完善创业项目、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企业孵化、跟踪服务相结合的创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全市干部群众的支持下,我市大学生创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大学毕业生总量逐年增多,就业工作难度日益加大的形势下,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业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学生创业热情有待进一步激发。部分大学生毕业后仍然紧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岗位,“金饭碗”、“铁饭碗”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创业念头、创业冲动缺乏。二是大学生创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普遍市場开拓能力不强,缺少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承受挫折失败的心理能力较差。帮助大学生提升创业素质的针对性培训相对不足,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三是大学生创业瓶颈有待进一步突破。在资金方面,大学生小额贷款手续繁琐、门槛较高,创业启动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支持或向社会借贷,融资十分困难。在项目方面,可供大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不多,创业项目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缺乏有效对接。在场所方面,大学生创业平台、创业孵化基地、廉租厂房建设滞后,已经挂牌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运作效率不高。四是大学生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大学生创业扶持的配套政策措施虽然出台了不少,但有些政策难以落实到位。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投融资体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的机构其功能还不健全,提供有效的创业项目、信息、载体、服务不多,指导乏力。
针对上述问题,我市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助推大学生创业,使大学生创业成为引领全民创业,推进跨越发展的强劲引擎。
营造氛围,鼓励创业。一是更新理念鼓励创业。鼓励大学生不等不靠、自主创业、敢为人先,以创业带动就业,使创业成为大学生踏入社会的首要选择。二是营造舆论助推创业。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导向作用,开设专题专栏,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和重点栏目中深入持久地进行创业宣传,使全社会关注创业、支持创业、尊重创业、参与创业,让大学生创业融入、引领全民创业浪潮。三是典型引路激励创业。通过大学生创业标兵评选、创业设计成果对接、创业典型事迹巡回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激发创业激情,丰富创业理论,传递创业经验,解读创业案例,创新创业模式,激励更多有志大学生投身创业之路。
技能培训,引导创业。发挥驻镇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创业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完善创业课程设计,大力开展创业教育,从学生进校开始,对他们输送创业理念、创业规划,传授创业知识,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强化政府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创业培训基地建设,制定大学生创业培训计划,加强创业技能培训,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岗位,逐步建立长效的创业培育机制。
完善政策,助推创业。一方面,现有各项扶持政策要落实到位,初始创业补贴、困难群体创业实物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政策应及时兑现。同时,进一步降低创业小额贷款门槛,增加贷款额度,提高贷款效率。另一方面,要创新、完善扶持政策。抓紧制订大学生创业税收扶持、房租补贴、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示范街和创业示范培训基地认定和奖励标准等政策措施,从创业手续、创业培训、创业资金等各方面人手解决大学生创业的际困难,让想创业的大学生能创业、创成业、创大业。
发挥职能,服务创业。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把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纳入目标考核范围,建设一定比例的廉租厂房,设立大学生创业专用区域,改善创业环境,提供全方位服务。督促驻镇高校和企业加强创业实验基地建设,安排大学生开展创业实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了解企业运作方式,丰富创业知识,为走上社会自主创业奠定良好基础。督促各级人社部门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创业型人才和创新创业企业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完善大学生创业园、创业网服务功能,增加服务项目,及时提供创业信息,实现创业服务网上“一办到底”。
结对帮扶,指导创业。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同时,也要提醒大学生不能盲目创业,既要勇于承担风险,也要巧于规避风险,更要善于控制风险。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村官”创业热情,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村官”自主创业、引领创业,带领群众致富,发展壮大村级和社区集体经济。鼓励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创业保姆式”服务,“一对一”开展帮扶活动,建立大学生创业帮扶责任机制、帮扶协调机制、动态管理机制,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解读创业优惠政策,从创业立项、工商登记、贷款融资、市场营销、税收优惠等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一条龙”服务。
作者 秦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