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返乡创业生态推进「创业经济」发展

作者
作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是宿迁的城市精神,「全民创业」是宿迁的特色创业文化。近年来,宿迁市全面贯彻国家、省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优化返乡创业生态,厚植返乡创业热土,让返乡人员「敢创业、能创业、创大业」,全力打造「乐业宿迁」返乡创业品牌。全市下辖区县均入选全国返乡创业试点地区,宿迁市人社局获评「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20 年以来,全市共扶持 4.4 万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 16.9 万人。在外务工农民工从最高峰 110 万人降为目前 60 万人,实现了从「打工经济」到「创业经济」的良好转型。

融入发展大局,突出政府推动,凝聚返乡创业新动能。发挥头雁作用,把返乡创业融入政府发展大局,上下联动推动各类群体返乡创业。一是「一盘棋」统筹规划。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民创业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谋划返乡入乡创业工作。建立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创业联动机制,将促进返乡创业、创业富民推进等重点指标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年度民生实事项目,通过开展「引凤还巢」「筑巢强凤」等主题活动,集全市之力鼓励和支持返乡创业。二是「一条线」组织推进。建立联动推进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在每年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之际,采取市各单位协同、市县(区)联动的方式,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春风行动」系列活动,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供专属服务。三是「一体化」督促考核。建立就业创业工作重点督查机制,将促进返乡创业等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市人大和市政府专项督查以及市政协为民协商专题活动,每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针对创业就业提案和议案均在 30 余件以上,高位推进工作进展。

融入重点产业,突出产业驱动,畅通返乡创业新路径。把返乡创业融入全市重点产业链发展,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创业。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创业延伸产业链条。着眼「6+3+X」主导产业、先导产业体系以及 20 条重点产业链条,坚持构建「168」招商体系,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等群体返乡入乡,带动资金、技术、市场、人力回流,积极参与上下游、产供销产业配套创新创业。二是围绕家门口创业拓展就业岗位。实施「家门口创业行动」,支持和指导返乡人员挖掘当地产业特色,创办领办参办小工厂、小农场、小物流、小电商、小服务等「五小创业」项目。目前,全市共有「家门口」创业就业项目 1381 个,带动外出务工返乡等各类人员就业 12.3 万人。三是围绕数字创业促进群众增收。依托全市蓬勃发展的电商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电商经济,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围绕电商及关联产业创业就业。在全省率先打造电商就业创业帮扶示范区,打造村居型、企业型和基地型帮扶 e 站载体,引导返乡人员带着技术、资金回乡开展电商创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目前,全市「电商就业帮扶 e 站」达到 509 个,带动人均年增收超 2.9 万元。

融入改革创新,突出政策拉动,激发返乡创业新活力。秉承着「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春到上塘」精神,深化改革创新,出台扶持政策,让返乡创业「门槛低、成本低」。一是实行系统集成政策创新。先后出台《关于支持返乡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宿迁市鼓励返乡创业就业若干措施》等政策,对返乡创业人员给予「贷、培、扶、补」系列政策扶持,政策杠杆效应不断放大。全国首推「返乡创业购房券」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给予 5—20 万元不等购房补贴。全市累计发放各类创业引导扶持资金 1171 万元、补贴 815 万余元。二是实行就业创业登记改革。聚焦打造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实施个人灵活就业(创业)登记「一件事」改革,将办理时限压减 90%、办理流程压减 75%、办理材料压减 60%,共为服务对象减少跑腿 46.35 万次。经验做法被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简报刊发推广。三是实行创业贷款政策改革。将返乡创业者个人贷款额度提至 50 万元,小微企业贷款额度提至 300 万元,对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 15 万元(含)以下贷款给予全额贴息。拓展市区合作银行数,市区合作银行总数达 4 家,业务受理点增至 134 个。全市已为返乡创业人员发放富民创业贷款 9.62 亿元。

融入帮办服务,突出服务促动,打造返乡创业新平台。将返乡人员创业服务像招商引资项目一样提供专属服务,构建「技能培训 + 基地孵化 + 创业指导」全程创业服务模式,提供保姆式精准服务。一是打造返乡技能培训平台。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制定职业技能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护航行动、低收入劳动力「助能」培训计划等,通过企业下订单、培训机构出菜单、劳动者点单、政府买单的「四单」培训模式,对返乡人员免费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对参培合格人员给予 300—1000 元/人不等的创业培训补贴。全市已开展返乡人员创业培训 1.2 万余人次。二是打造返乡创业孵化平台。实行创业基地管理改革,出台《创业孵化基地 345 星级评定办法》,建立基地动态退出、四维评估、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等。全省率先制定市级返乡创业园建设标准,全市投资 11.9 亿元建成 10 个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其中 6 个获评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累计入孵项目 1007 个,带动就业 1 万余人。三是打造返乡服务集聚平台。全省率先制定《关于进一步精简优化就业补贴政策证明材料和办理流程的通知》,取消返乡创业人员办理一次性创业补贴等业务提供的缴纳社保等证明材料。常态开展创业指导专家团基层行活动,通过创业微课堂、沙龙讲堂等开展诊断式服务,已为返乡人员提供创业服务 7.24 万人次。

融入城市文化,突出典型带动,营造返乡创业新风尚。把返乡创业融入「全民创业」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创赢宿迁」文化,鼓励在外人员纷纷「返乡逐梦」。一是打造返乡创业赛事品牌。连续三年举办「创赢宿迁」大学生创业大赛,以赛引才,引导、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大赛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功打响「创赢宿迁」赛事品牌。累计选树市级大学生创业典型 42 个,发放奖励 30 余万元。二是选树返乡创业先进典型。围绕创业带动就业、履行社会责任、引领示范带动等标准,每年深入挖掘一批市级返乡创业典型,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已选树首批 30 名返乡创业先进个人和 30 个吸纳返乡就业典型企业,共给予 210 万元奖励。三是遴选返乡创业优秀项目。开展省、市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申报评审,每年遴选推荐一批商业发展前景好,潜在经济或社会效益较高的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并给予 3—10 万元资金扶持。目前,全市市级及以上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达 197 个,发放奖补资金 1800 余万元。

(作者系宿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张宁


作者 钱信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