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入」更要「心入」

作者
作者
改进效率方法研究科学性

不想「实地走」,只愿「群里吼」,到村不进村,进村先合影。当前,一些地区、某些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义的「浅调研」「被调研」「假调研」等弊端,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损害了党委政府形象。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桥梁,是百年大党的优良传统。在这方面,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体力行,堪称光辉的典范。1961 年 4 月,刘少奇回到老家湖南宁乡县调研。在一个村子里,他看到一个「万头养猪场」的牌子,就对村里的干部说:咱们先看看你的「万头养猪场」吧!来到跟前一看才发现,只有三四头小猪,还瘦得皮包骨头。于是,刘少奇就从这个养猪场开始搞调研,他把养猪场饲料室的一间破旧空房当作办公室兼卧室,一住就是 7 天。他一个村一个队、一家一户了解生产生活情况,还向当年一起放牛的小伙伴询问真实状况,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为后来国家农村政策的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新时代,我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倡「四不两直」下基层搞调研,既是继承革命优良传统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工作的重要方法,还是改进机关作风的有效途径。

俗话说,纸煳的凳子不中用。下基层搞调研老百姓最怕表面上热热闹闹、风风光光,却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假把式」。调研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证明,力避「雨过地皮湿」类的「走秀式」调研,是要下功夫的。一要真调研。要围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研,杜绝形式大于内容、过程大于结果的「花架子」和「漫游式」的浮光掠影,既「身入」,更「心入」,把准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和主攻方向,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迈出步子,深入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二要方法对路。调查研究是门科学,既要善于运用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老办法好传统,又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的特点,掌握调研的新办法新手段,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更要注重提高综合分析、提炼归纳、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善于梳理零散的、感性的、粗浅的认识,将之系统化、理论化、深刻化,抓住事物的本质,得出正确的结论。三要切实解决问题。对梳理出来的问题,分门别类,区别对待。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研究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也给老百姓解释清楚。如此,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作者单位:中共徐州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段培华


作者 武湖 张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