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有三种「心肠」

作者
先进全面效率服务深入
领导干部的心肠决定领导干部的行为,领导干部的心肠要因时因事而变:对于群众的利益要有“热心肠”,对于群众的意见要有“软心肠”,对于政策的执行要有“硬心肠”。
对于群众的利益要有“热心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优良传统。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用最质朴的语言阐释了应该如何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令人倍感温暖和亲切。因此,我们领导干部对群众的利益要有“热心肠”,应当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群众需要的时候不袖手旁观、无动于衷,而是热情相助、尽心竭力。领导干部应经常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主动与其沟通感情,把握民生脉博,倾听民情呼声,了解人民群众在工作、生活中想些什么,需要什么,有哪些困难,时时处处关心群众生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想要做之事。只有“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有了“热心肠”,才能暖民心、稳民心、得民心,自然就能与人民群众心贴心,让人民群众心生温暖,从而实实在在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听取群众的意见要有“软心肠”
诚然,一般来说,领导干部要比群众站得高、看得远,思考问题也比群众全面、深刻。但是,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领导干部在看问题、办事情上难免会有疏忽的地方,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当群众向领导干部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时候,领导干部不能一意孤行,独断专行,或是面子思想作祟,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屑一顾。相反,领导干部要鼓励群众提合理化建议,而且要软下心来,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诚恳地接收群众的批评。领导干部不能铁石心肠,武断地认为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就是和自己过不去。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及时调整方式,“贴民心,察民情,听民意,想民生”,对群众的意见要有“软心肠”,要弄清楚群众要我们做什么,同时也要弄清楚我们能为群众做什么。
看准的事情执行起来要有“硬心肠”
何谓“执行力”?用清代著名诗人郑板桥的一句诗来概括:“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旦有了明确、正确的方向,有了清晰、先进的执政理念,坚定的言行就是其事业成功的保障,因为坚定的行动不仅表现为迎难而上的勇气,还表现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細节造成的差距》的作者汪中求说过这样的话:“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的确,如果没有执行力,再完善、再科学可行的决策方案,也只能是沙盘上的蓝图或墙壁上的标语而已。执行力就是效率,领导干部的管理工作不在于制定了多少决策,而在于制定决策后能否有一副“硬心肠”,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因此,作为领导干部,作决策要慎重,勿听取各方意见,多汇聚民智民力,一旦看准了,就要“言必行,行必果”,“一口吐沫一个钉”,困难面前不退缩,挫折面前不低头,敢于顶住重重压力(包括自身惰性)而执行到底。
责任编辑:刘忠
作者 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