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三心」

作者
作者

看「官」字,上面的宝盖头是一顶「乌纱帽」,宝盖头下有一个小口和一个大口:小口是为官者本人当官要「养家煳口」;大口是老百姓的「悠悠众口」,是老百姓的利益诉求。小口连着大口,就告诉为官者:你当官不仅仅是为自己谋生,重要的是为百姓说话办事。如果小口过于膨胀盖过了大口,「官」也就会立而不稳,随时垮塌。

不可否认,为官者谁都想一生平安,而且,也都想官越做越大。这不是什么坏事。而要达此目的,唯有为官「三心」。

莫躁心,要静心。进了官场,并非高人一等,要以一颗平静之心去当官。在现实官场中,有的人在学习上心浮气躁,沉不下心,稳不住神,热衷于送往迎来,沉溺于觥筹交错;在政绩上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显山不露水打基础的事不热心,热衷于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只怕领导看不见,不怕群众有意见」;在个人升迁上,「看见别人往上动了,自己动心了」,「干了几年没见动,勤跑上面多活动」,思谋着弄台下那些见不得人、说不出口的事。若这几股「躁心」一发作,不仅官做得「够呛」,人也做得「够龊」,也就更谈不上抓好手上的工作、造福一方百姓了。

莫懒心,要尽心。官者,不管身处何种岗位、担负何种职责,都应视职责如使命,以夙兴夜寐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尽自己的最大才能和智慧,创造出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检验的实绩来。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如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这不就是尸位素餐吗?当过清朝大官的李鸿章曾讥讽那些敷衍塞责、只会「接旨、宣旨、回旨」的「三旨」相公的官员说:「世上最容易的事就是当官。一个人要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成器了。」 如果一个官员尸位素餐,松散懒惰,作风拖沓,在其位不谋其政,其结果只能是贻误事业,最终为群众所唾弃。

莫贪心,要净心。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官,这是做人做官基石。一旦为官,即权力在手。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古今中外,掌握权力的官员被自己掌握的权力这把「剑」斩于马下的不计其数。古人云:「高飞之鸟,毁于美食;深水之鱼,死于香饵。」当然,那些落马者之所以成为宵小之徒的「猎物」,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心不干净使然。因为你心不净,就守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抗不住诱惑,必然管不住自己。正如先贤所云:「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人贪酒色,如双斧伐孤树,未有不仆者!」贪权落陷阱,贪财入孔方,贪功遭名裂,贪色入圈套。「有欲甚,则邪心胜」,「欲炽则身亡」,古今中外,上上下下,大小官员概莫能外。

邓小平曾经讲:「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当然,这么大个社会要有人来管理,官是少不了的。一旦为官,就要有一颗干净的心去做官,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端个盆子,常给自己膨胀的欲望浇浇凉水;拿把剪刀,勤将自己多余的、出格的欲望剪掉。要时刻记住做人做官的「底线」,把住法律纪律的「高压线」,扼住公与私的「警戒线」。在用权上如履薄冰不随意,在用钱上如临深渊不违纪,在用人上如入考场不徇私。修身正己,锤炼官德,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拥戴的好官员。

再看「官」字,若官字上面加个竹字头,便成了「管」。首先,当了「官」要自己「管」住自己,连自己都管不住的人怎么去管别人?这样的人就应有自知之明,别去当官。其次,尽管你是「官」,也要受人「管」受制度、受纪律、受法律「管」。只想当「官」,不要人「管」、不服「管」的官,最后都会被「管理」,被「管」得老老实实、服服帖帖。不信,试试看!

邓小平曾经讲:「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


作者 欧阳德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