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先争优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活力

作者
先进创新平台探索深入
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是一项经常性的教育实践活动,也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体化、科学化的平台和抓手。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推进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高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主力军,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高校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充分把握创先争优活动经常性、实践性、典型性等特性,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创新的新思路和新途径,进一步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水平和活力。
创新工作机制,发挥创先争优内在动力
党的十七大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明确提出要开展两项活动,一是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实践活动是集中性主题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经常性工作。
创先争优活动经常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特征:第一是标准要求高,即要求在经常性工作中树立创先争优理念,使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重在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以“先进”和“优秀”为标准来审视工作、要求自己,事事都要创一流、争优秀,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第二是持续时间长,即要求树立创先争优长期性理念,中央安排的活动时间是指十七大以后到十八大之间,但从创先争优活动本质要求来看,它是全党的一项长期性工作,不能抱敷衍应付权宜之心。第三是参与范围广,即要求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位党员积极参与,共同出谋划策,共同参与实践,形成全员参与、齐争共创的生动局面。
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发挥创先争优活动内在动力。在党建创新工作中,要立足实际抓重点,着眼长远建机制,必须把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管用的经验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建立长效机制,才能持久有效地发挥作用,使创先争优成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是落实创先争优活动的管理机制,全面负责落实创先争优的各项工作责任,构建组织、宣传、纪检等部门相互协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指导机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创先争优的主题、目标和要求,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加强分类指导。二是建立创先争优活动的动力机制,采取“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评选表彰”的推进方式,形成以“诺”为核心、由“诺”相串联的具体步骤,通过公开承诺、践诺、评诺三者有机互动,激发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三是建立创先争优活动的考核机制,围绕中心工作和本职工作,将工作实效与激励考评相结合,与考核、评优、晋升等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形成尊重实干、尊重实效的良好风气,有效調动基层党组织和师生党员的积极性。
丰富活动载体,激发基层创先争优活力
“实践性”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本质要求,实效是创先争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同志指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重在解决问题、重在突出实效。就是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创先争优活动目标,重点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取信于民,促进和保证党的中心任务顺利完成。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载体。即活动必须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中心任务,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的具体实践内涵,实现创先争优与教学、科研工作相融互动、相互促进。根据各自的职责任务、不同群体党员的岗位特点,精心设计特色鲜明、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避免出现创先争优和中心工作“两张皮”现象。对每一位共产党员来讲,就是要从小事做起,带头学习提高,带头服务师生,带头弘扬正气;对每一个党组织来讲,就是要搞好班子,带好队伍,理顺机制,让工作呈现新气象,事业取得新发展,更多群众得实惠。
围绕解决师生面临的突出问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服务师生员工。学习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遗留问题,需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加以完成;学习实践活动整改方案明确但尚未完成的整改项目,要纳入创先争优活动,继续采取有力措施,逐一抓好落实,切实兑现承诺。这要求党员干部到师生中了解情况、倾听心声,到师生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只有切实为师生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和师生学习生活需求,让师生受益,师生才能满意,才能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
围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先争优。通过开展争当师德标兵、举办师德建设座谈会、名师讲坛、师德知识竞赛等活动,设立党员教师教学示范岗、党员职工服务示范岗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教师在忠于职守、以德执教、爱校爱生、术专业精等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加强组织建设,凝聚创先争优强大合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创先争优活动与高校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紧密联系、互为推进,作为党建工作整体布局的一部分,必须着力于夯实组织基础,从组织机制、运作实施上下功夫,实现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
在优化组织设置中创先争优。适应高校内部体制调整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变化,在坚持以院(系)、所、中心、处室等为单位建立教职工党支部的同时,积极探索在教研团队、科研项目组中建立党支部的新模式,合理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进一步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在坚持把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年级的同时,探索把党支部建在公寓、社团、宿舍的新路子,保证所有大学生党员都能融入组织生活、参与组织管理。结合基层党组织工作实际,不断改进活动方式,从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上,创设生动活泼的载体,激发党组织的内在活力,增强党建工作的丰富性和吸引力,使创先争优活动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提高党员素质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认真做好在优秀大学生和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把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等优秀人才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要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锻炼,增强党性观念,提高党员模范意识。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牢固树立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和成长规律,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关怀服务中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典型性是创先争优活动标志性成果,注重典型引路,既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创先争优的内在要求。从创先争优活动的步骤要求来看,分成“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评选表彰”四个有机组成部分,“五好”、“五带头”的培育、评选、表彰、推广,成为创先争优活动最为重要的一个成果。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既能够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又能够发挥其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功效,营造出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和氛围。
完善师生员工参与活动的长效机制。创先争优活动只有坚持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才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实现预期效果。要针对高校知识分子知识层次高、独立思考能力强、社会影响大等特点,不断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团代会制度,全面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和维护师生民主权利,完善带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机制,以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宏伟目标来凝聚共识,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来凝聚人心,形成人人思进、个个争先、奋发向上的良好局面,使创先争优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办公室、苏州日报报业集团)
责任编辑:金雯
作者 汪保安 王茜 吴忠宁